烏魯木齊市第五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烏魯木齊市第五中學創建於1958年,位於沙依巴克區黑龍江路115號,公園北街以西,揚子江路以東,文化宮路以南,與林業廳、水利廳、市自來水公司、自治區供銷社、市工人文化宮毗鄰。學校周邊環境優美,文化繁榮,經濟發達,交通便利,街區和諧。是烏魯木齊市較早建立的中學之一,有58年的歷史,有極為厚重的文化積澱和鮮明的辦學特色,2004年與23中民漢合校,隸屬於烏魯木齊市教育局。
學校簡介
烏魯木齊市第五中學是市屬公立全日制民漢中學,是事業法人,依法享有民事權利,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其辦學規模為初中三個年級,每個年級為12個教學班,共計36個教學班。2020年恢復高中招生,現有高一年級4個班。學校占地面積22647.40平方米,擁有兩棟教學樓,建築面積11767平方米。學校有595.62平方米的圖書館,205.75平方米的閱覽室,擁有圖書35749冊,生均23冊。物化生標準實驗室6間,學生專用微機室2間,多媒體教室4間,地理、音樂、美術專用多媒體教室各一間,全校38間教室安裝了「兩機一幕」。校內有200米的環型操場、8個籃球架、14個乒乓球檯,還有1224.8平方米的地下體育場,新建一座設施齊全能同時容納400多人的多功能[1]學術廳。是自治區文明單位、市級德育達標校。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了一支德藝雙馨、經驗豐富、團結進取的教師隊伍,教室學歷合格率達到100%,其中高級教師36人,中級教師66人,具有研究生學歷8人。自治區教學能手3人,市級骨幹教師3人,市級優秀青年教師1人。有7人獲市級優秀教師,5人獲市級優秀班主任,8人獲得市級優秀黨員,1人獲市級十佳德育工作者。在各類教育教學比賽中,學生有81人次獲得國家級獎勵,126人次獲得自治區級獎勵,92人次獲得市級獎勵;教師有9人次分獲市級觀摩課、優質課等課堂教學比賽一、二、三等獎;在2010年全市班主任技能大賽中,有2人獲一等獎,3人獲二等獎,7人獲三等獎。
烏魯木齊市第五中學辦學宗旨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國家教育部頒發的新課程標準要求辦學,全面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2],把我校辦成「民族團結的示範校、課程改革的實驗校、雙語教學的示範校、教學質量的品牌校」。以「成人、成器、成才」為教育目標,努力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合格畢業生。
烏魯木齊市第五中學辦學特色
1、學校建校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厚重;新一屆領導班子辦學理念先進,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學校設施齊 全,設備先進,現代化程度高,是自治區文明單位。市教育局非常重視,在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上給予大力的幫助。2,、學習有潛力但需要周末培優的學生,我校將配備優秀教師免費輔導三年。3、我校漢語系在烏魯木齊地區實行小班化教學,要求每個班學生人數不超過40人。
烏魯木齊市第五中學文化傳統
校風:「團結、求實、尚禮、創新」;學風:「尊師、守紀、勤學、好問」;教風:「嚴謹、博學、敬業、愛生」;校訓:「團結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
烏魯木齊市第五中學校徽
校徽:①校徽圖案由書、鋼筆、圓形和花朵組成「5」字,民漢兩種文字弧形環繞,代表第五中學。②鋼筆和書是知識的象徵,又組合成一面旗幟。③圓形代表菁菁校園,也代表競技賽場,是力量的象徵。④花朵象徵莘莘學子,在校園裡絢麗開放。⑤校徽顏色主體為綠色,象徵青春活力。⑥校徽主題:五中人堅信「知識就是力量」,為獲取知識而努力拚搏。五中人將以自己的激情、熱情和活力把學校打造成民漢整合學校的一面旗幟。校慶紀念日:學校始建於1958年9月,當初為民漢合校。1980年9月改為民語學校,2004年5月再次成為民漢合校。9月30日為校慶紀念日。
參考文獻
- ↑ 多功能教室簡介,豆丁網,2016-03-16
- ↑ 素質教育的內涵及重要性,有途網,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