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件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九件衣》,粵劇《九件衣》1952年陳卓瑩根據同名京劇改編。
劇目介紹
活閻王花自芳準備嫁女。不料九件嫁衣被偷去。保管嫁衣的婢女春花害怕受責,自殺身亡。花家嫁女要每個耕仔(即僱工)送二兩白銀賀禮。申大成無力繳交,求表姐夏玉嬋幫忙。夏生活窮困,只好把自己當年出嫁的九件舊嫁衣給大成去典當,卻被花家誣作偷衣賊緝拿歸案。大成怕連累表姐,公堂之上,屈打成招,被押回家找殺人血衣作證。大成妻申娘心痛丈夫,割破自己的手臂,用鮮血染紅衣衫,權作證物。縣令受了花自芳的賄賂,把大成和玉嬋押赴刑場處斬。幸得早已投奔李闖王的耕仔張烈率起義軍趕到,解救了大成和玉嬋,並把花自芳和縣令擒獲懲辦。
粵劇《九件衣》1949年底由勝利粵劇團首演,梁蔭棠、紫蘭女主演。該劇上演後,有評論其為「粵劇革命的第一聲號炮」。1963年,廣東粵劇院三團重演,劉漢鼐根據陳卓瑩改編本重新整理,白超鴻、劉美卿、黎國榮等主演。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