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Kilimanjaro National Park),在赤道南部約200英里,是坦桑尼亞的一座國家公園。該國家公園位於乞力馬扎羅區的莫希附近,園區中心為乞力馬扎羅山,面積753 km²。
197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第一高峰,海拔5895米,被稱作非洲的"珠穆朗瑪峰",也被稱作"非洲屋脊"[1]。
目錄
歷史
1910年代,德國殖民政府宣布在此地建立獵物禁獵區,1921年成為森林保護區。1987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本國家公園現由坦桑尼亞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
山脈簡介
許多地理學家則喜歡稱它為「非洲之王」。乞力馬扎羅山國家公園和森林保護區占據了整個乞力馬扎羅山及周圍的山地森林。乞力馬扎羅山國家公園由林木線以上的所有山區和穿過山地森林帶的六個森林走廊組成。
乞力馬扎羅山有兩個主峰,一個叫基博,另一個叫馬文濟,兩峰之間有一個10多公里長的馬鞍形的山脊相連,遠遠望去,乞力馬扎羅山是一座孤單聳立的高山,在遼闊的東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高聳入雲,氣勢磅礴。雄偉的藍灰色的山體戴着她那白雪皚皚的山頂,赫然聳立於坦桑尼亞北部的半荒漠地區,如同一位威武雄壯的勇士守衛着非洲這塊美麗神奇的古老大陸。
位置
該公園坐標: 3°04′S 37°22′E。面積:1,688平方千米(652平方英里)。
乞力馬扎羅山是一座今仍在活動的休眠火山[2],基博峰頂有一個直徑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內四壁是晶瑩無瑕的巨大冰層,底部聳立着巨大的冰柱,冰雪覆蓋,宛如巨大的玉盆。巨大的火山傲然聳立,而無其他山脈相伴。
名稱起源
關於乞力馬扎羅山的名稱起源有多種解釋,但都不能令人滿意,而且也沒有人敢十分肯定他所說的就是對的。「巨大之山」、「白色之山」、「大篷車之山」都是乞力馬扎羅山的解釋之一,它們分別源自斯瓦希里(Swahili)、查嘎(Chagga)和馬夏米(Machame)方言。
從我們對這個問題有限的了解來看,我們認為「Kilimanjaro」應該是和斯瓦希里語「kililma」(意為「山之巔」)有關。單詞的第二部分「njaro」據推測可能指的是雪。我們在美魯語中確實也發現了—個類似的意為水的詞「ngare」。
還有一種看法認為查嘎語中有「kilemakyaro」詞,意為「不可能的旅程」,不過我們認為這個詞更像是「Kilimanjaro」的演變結果而不是它的來源。當然,眾所周知的傳言為:乞力馬扎羅是根據傳說中的坦桑尼亞熊來命名的。
乞力馬扎羅山占據長97公里、寬64公里的地域,山體如此之大以致能影響到自身的氣候(其它大山如阿拉斯加的麥金利山和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也有類似情況)。當飽含水汽的風從印度洋吹來,遇到乞力馬扎羅山就被迫抬升,然後以雨或雪的形式降水。增加雨量就意味着與乞力馬扎羅山周圍半荒漠灌叢截然不同的植物可生長在山上。山坡較低部位已被開墾種植諸如咖啡和玉米等作物,而熱帶雨林的上界為2987米,其上是草地。在4420米以上草地被高山地衣和苔蘚所取代。
代表性的風物地貌
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大陸最具代表性的風物地貌,它的形成來源於災難性的地殼運動,災難性的地殼運動同時也造成了從紅海越過坦桑尼亞延伸至南非的東非大裂谷的出現。大裂谷是增生性邊緣理論的範例:當兩個大陸板塊互相推離時,新的地殼就會暴露出來,形成增生性邊緣地帶。在大約2500萬年前,東非本是一個巨大而平坦的平原,在非洲大陸和歐亞大陸相撞後,東非平原出現了彎曲和斷裂。兩大板塊的互撞使薄疏的地殼出現了巨大的裂口和薄弱點,導致了該地區眾多火山的形成。在原發山谷最深的地帶,火山活動也最為頻繁,並最終導致了大裂谷地區的恩戈羅恩戈羅火山群和向東方向的系列火山(包括梅魯山、肯尼亞山和乞力馬扎羅山)的形成。
東非大裂谷[3]直至今天仍存在着地殼運動,乞力馬扎羅正是較近的火山活動的結果。它的形成大約始於750000年以前,最初由三個大火山口組成:希拉、基博和馬文濟。而後希拉火山錐崩塌消失,接着是馬文茲。然而基博火山卻一直保持着活力,在大約360000年前還出現過一次大規模的爆發,它釋放的黑色熔岩蓋過希拉火山口,在馬文濟火山的原址上形成了乞力馬扎羅山鞍。
基博火山的最終高度達到了5900米,每年定期被冰雪和冰川所覆蓋。在大約100000年前,一次巨大的山崩在火山口的西南邊形成了峽谷壁,而基博的最後一次噴發留下了火山灰坑、內火山口和完美的火山噴口。
垂直地帶分布
乞力馬扎羅山主要可分為五個地帶,每個地帶內的活動都受海拔、降雨、氣溫、植物群和動物群五個因素控制。大約以海拔1000米為一個梯度,從森林帶往上,降雨量、氣溫和生物都會相應減少或降低。
南面低坡帶
乞力馬扎羅的南面低坡帶(海拔800~1800米,降雨量平原500毫米、森林邊緣1800毫米)發現了大量人類活動的痕跡。原始灌木和低濕林已被牧場、耕地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區所代替。低坡帶由於其具有「歐式」氣候,原本被英國人和德國人指定為未來殖民地。這裡植被繁茂,土地肥沃,和北坡形成鮮明對比——北坡因為降雨少,土壤又多多孔性熔岩土壤,因此禁止耕作。本地帶沒有型哺乳動物,只有幾種小型樹犧哺乳動物,倒是數目繁多,如叢猴、樹蹄兔和神秘莫測的香貓。它們大多為夜行動物,往往未見其影,先聞其聲。
森林帶
(海拔1800~2800米,降雨量南部2000毫米、北部和西部不足1000毫米)完全是繞山而行,是植物的最佳生長地區。它是所有低坡地區水源的供應行,乞力馬扎羅山96%的水都來自於森林帶,再透過多孔滲水的火山岩向下滲濾,形成山泉。森林哺育了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包括幾種大型哺乳動物如大象和水牛,因此在某些地區遊客必須山攜帶武器的嚮導陪同。有時大羚羊會棲息在森林以及石南荒原和高沼草原的交界地帶。這裡可以看到疣猴、藍猴、南北羚羊、小羚羊。如果幸運的話,你還可以見到印度豹和南非野豬。森林帶氣候潮濕,林木高大,時而聚集水氣形成雲靄(特別是海拔2500到3000米之間的地帶)。雲靄使森林帶全年的濕度更高;森林帶日平均溫度在15~20℃之間。
石南荒原和高沼草原帶
(海拔2800~4000米,降雨量森林邊緣地帶1300毫米、上部地區530毫米),這個半高山帶以石南屬植被和各式各樣的野花為特徵。但是,它有兩種與眾不問的植物:德肯尼半邊蓮和乞力馬扎羅千里光[4]。乞力馬扎羅千里光的近親cottonii千里光能生長在海拔更高的地方,用它的枯葉可作植株的保溫層。該地帶由於海拔太高,沒有多少野生動物居住,不過尚能看到野狗、水牛、大象,最多的是大羚羊。希拉高原偶爾還有獅子出沒。小型哺乳動物更為常見,同時也有少許捕食者如香貓、樹貓和美洲豹。
高地沙漠帶
(海拔4000~5000米,降雨量250毫米)屬半沙漠地帶,夜間氣溫在常零度以下,白天則升至攝氏30度。水資源匱乏,幾乎沒有土壤可以保持僅有的水分。根據記錄只有55種植物可以在這個海拔高度生存。這裡長有一定數量的地衣、生草叢和苔蘚,但是由於地下水結冰,土壤一夜之間就會移位,因此大部分根莖植物的生活都極為艱難。這塊沙漠裡沒有常駐的大型動物,只有大羚羊、美洲豹、藪貓和野狗偶爾經過此地。因空氣稀薄,僅有極少數鳥類能夠存活,也沒有留鳥。渡鴉和一些大型食肉鳥白天會到這裡捕食,但是一旦太陽下山,它們就會離去。
寒帶
山頂(海拔5000米以上,降雨量100毫米以下),寒帶。其特徵為冰凍的夜晚和酷熱的白天,空氣含氧量為海平面的二分之一。該地帶液體地表水最少,一方面是因為降雨少,另一方面是因為其地質組成都是無法蓄水的多孔岩石。這裡陰冷荒涼,所擁有的生命形式也是乞力馬扎羅山最少的。有少量地衣,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生長,因此即使是毫不起眼的一小片也是經過了許多年才聚集而成。根據記錄,這裡最高的開花植物是蠟菊(Helichrysum newii),它在基博火山口裡曾長在了5670米處。不過蠟菊極為罕見,而且它們的分布也極為分散。在這個海拔高度生活的哺乳動物也是如此。
生物
園內擁有超過140種的哺乳動物,包括25種羚羊、7種猴子和24種蝙蝠。艾博特氏紫椋鳥在當地之外的地方很難發現。
獨特景觀
美洲豹
然而,有兩個獨特的景觀已成為民間傳說。
凍僵的美洲豹:它於1926年首次被當地的傳教士理查德·魯易施博士發現並記錄來。此後因寫入海明威的小說《乞力馬扎羅的雪》而聞名[5]。沒有人知道這兒美洲豹到底在那兒幹什麼。魯易施是個很有勇氣的人,他設法切下它的一隻耳朵。不久它就被某位紀念品愛好者整個兒搬走,從此就再沒人看到過。
野狗
1962年,威爾弗雷德·泰斯格、喬治·韋布和埃法塔·喬納森在漢斯·邁耶點(海拔約5000米)遇到五條野狗。他們繼續向頂峰攀登,而它們在後面跟着,距離始終保持在300米左右,直到他們來到烏呼嚕(自由)峰。它們看着這些男人在冰川頂上挖掘。這情景被他們作了工作記錄。因為擔心受到襲擊,他們很快就開始往下走,而野狗們則消失在冰川頂端,再沒出現過。
乞力馬扎羅的頂峰以前曾完全被冰雪覆蓋,其厚度超過100米,它的冰川一直向下延伸,直至海拔4000米以下。而山頂的降水量一年僅200毫米,不足以與融化而失去的水量保持平衡。現在乞力馬扎羅山頂的冰川只剩下了一小塊。最先注意到冰層後退的人是漢斯·邁耶——第一個到達頂峰的西方人,他在1898年的報告裡說乞力馬扎羅山頂的冰川比他8年前第—次登山看到的已退縮了100米以上。如此迅速的變化不完全是因為近年來的全球變暖,而是更長時間的氣候周期變化的結果。
視頻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乞力馬扎羅山——非洲第一高峰,有「非洲屋脊」之稱,新浪網 ,2019-08-07
- ↑ 世界上最著名九座休眠火山 乞力馬扎羅山在列,環球網, 2014-03-19
- ↑ 東非大裂谷是怎麼回事兒?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搜狐網 , 2017-07-19
- ↑ 史上最好的乞力馬扎羅雪山植物百科,沒有之一,小地球旅遊, 2019-01-02
- ↑ 山上的雪和山下的象,新浪博客, 200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