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予譖者言(李錫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予譖者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予譖者言》中國當代作家李錫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予譖者言

「打小報告」現象,亘古有之,從民間到官場,從家庭到社會,無處不在。小兒稚童「打小報告」,有時倒也好玩;家庭里「打小報告」,有時也是善意;而單位里、職場中、社會上的各種「打小報告」,常常伴隨着惡意詆毀和破壞,是一種小動作和齷齪行為,故而為人所厭惡。

記得看過一幅「淘金時代」的國外漫畫:一個洋人拽住華人的長辮子,手持皮鞭,正要打下;驚恐萬狀的華人急欲掙脫,衣衫襤褸,旁邊的洋人則是開心大笑。畫的上方有一行小字「informer(告密者)」,意思是告密者的下場。這幅畫充滿了對華人的偏見和歧視,其強盜行為受到譴責。但是,多少年來華人社區中互相告狀、互相擠兌、互相拆台卻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國人中「黑告狀」「打小報告」,是一種由來已久且影響到民族形象的劣性。

現實中我們可能會遇上過這樣的人:他走到哪裡都是是非不斷,「小報告」「小道消息」滿天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突然微妙甚至緊張起來;而這個人一旦離開,立馬會風平浪靜。面對各種出於敗壞的「小報告」,人們往往感到防不勝防,「未敢翻身已碰頭」,你不惹他他惹你。有道是「小人讒慝,君子何懼」,但一個人在職場中,若是遇上個好傳話接舌、打小報告的是非之人,算是不幸之糟事了,必是避猶不及。如果你平時大咧,說話辦事就得十分小心,因為說不定哪句話就被人所利用,給你整暈。實際上,確實有不少性格單純的人,在事業的發展上毀在了這種人手裡。梁宏達老師直言:「什麼樣的人最可恨呢?那就是告密的人!」所謂「密」,在很多時候並無「秘密」可言,本是簡單的一句話、一件事,傳來傳去就成了小人眼中的「短處」和「問題」,從而變成了複雜的一句話、一件事,就有「密」可「告」了。

《道德經》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徑。」小路好包抄,打小報告,也算是快速滿足私慾的「捷徑」之一。在機關或者社會層面,打小報告者有時會利用公權或者某種公共資源,假公濟私,通過諂媚、「告黑狀」等手段排擠他人,顯出自己;很多屬於無能之輩,就靠着打小報告之類的小動作,壓低他人,混出點名堂;有時則是以「弱者」的姿態出現,「我窮我有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多少有點「造反派」的影子;有些甚至是「內向型」的,所謂「內向」非指脾氣性格,而是指缺乏向外拓展的意識和高遠的胸懷,習慣於「眼睛向內」,總是盯着自己「一畝三分地」、盯身邊的人,找人漏洞、抓小辮子,練就了「內耗」「窩裡反」的本領,對外無能,對內稱王。

有時候,「打小報告」的人可能正是你信任的人。三國時名士彭羕,憤於劉備的人事安排,不敢公開發作,底下跟馬超發牢騷。這馬老弟轉過身就向劉備打了小報告,「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說彭羕要造反,出賣了彭羕。於是彭羕被殺。但劉備畢竟是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並有「英雄之氣」的人(陳壽評價),也不喜歡蠅營狗苟打小報告之類,所以後來也未重用馬超,馬氏鬱鬱寡歡,47歲病亡。

「打小報告」者絕無公心。有一種看似「強勢」的人,只要他不滿意,就是「不公」,就有說辭。過去某單位有個很有資歷的幹部,就是靠常年打小報告獲得各種利益。當時實行單位分配住房,此人已經有5套房,超過同等條件員工的一倍以上了,分房時依然是「當仁不讓」,不滿足就給你造輿論、傳紙條、寫黑信,用「坐地炮」的辦法坐在領導辦公室不走。那時候的法治還不像如今這麼健全,各種小報告、各種軟磨硬泡還真的管用,最後總會撈到實惠。你可別以為「身正不怕影子斜」,打小報告、搞小動作的人可是不管那些的,你是否「坐端行正、身正影直」與他無關,他在乎的只是個人的眼前利益。如果體制開明,風清氣正,這種人就會失去市場。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告密」是典型的小人行為,向來為人所不齒。打小報告是一種借刀殺人的手法,歷史上坑人誤國的例子可是不少。神探狄仁傑不就是被打小報告的人誣告「謀反」而蒙冤入獄的嗎?幸而他「拆被頭帛書冤」,還有一個爭氣的兒子為其持書伸冤,才免於一死啊!

面對各種不良的心機,我們是否該學點古人的心胸和智慧呢?如是,可能會茅塞頓開,豁然開朗。說是唐代狄仁傑因為政績突出,常遭嫉妒者暗中使壞,有一天武則天召見他說:你在豫州時名聲不錯,但也有人在我面前說你的壞話,「欲知譖卿者乎?」——你想知道都是誰嗎?狄仁傑的回答很乾脆:「臣請不知!」清者自清,大可不必知曉!這是肚量。

古人講究「隱忍」「仁義」「中庸」。唐朝名將郭子儀生病之時,盧杞前來拜訪,郭子儀命左右妻妾都退到後堂去不得露面。事後家人不解,郭先生解釋道:「你們有所不知,這個人相貌奇醜,而內心陰險。假如你們看到他萬一忍不住失笑,那他一定嫉恨在心。他一旦得勢,我們不就會遭殃嗎?」盧杞後來果然當上了宰相,用手中的權力公報私仇,把以前得罪過他的人統統殺掉。而郭子儀因平日對他「謙恭有加」,才倖免於難。如此,不少後人便把郭氏「敬而遠之」之法,作為處事之道。

然而,「隱忍」「謙恭」能夠喚起毀人者的良心嗎?隱忍不都代表大度,卻可能是縱容。隱忍不是廉價的,所以該寬厚的寬厚,該出招的出招,從古至今很多智者和受害者,面對各種小動作及邪惡毀謗,紛紛拿起了捍衛權益的武器。

一個單位或者地方,若是「打小報告」成風,必是「政治生態」出了問題;或者說,若是政治生態出了問題,就會「互懟」、互相「揭短」,告狀成風,人人自危。它的後果就是小人得志,排擠掉正直者,庇護了真正的罪惡,作家聶紺弩一針見血地說:「人們通常去譴責猶大,而放過了殘暴的總督。」文革之「左」,最容易暴露出人性中的自私與醜陋,那時候鄉情、親情、愛情,全都打上了「階級」的烙印,你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說不定就成為揭發者的素材,打小報告成風,到了極其恐怖而荒唐的地步。雨過天晴,不少人良心發現之後,才對過去的所作所為有了醒悟。導演陳凱歌,提起他過去被迫告發同為導演的父親一事,始終不能原諒自己。文革中北京還有一位青年,竟把一封「揭發」自己母親的信塞進了軍代表辦公室的門縫,最後致其母被定罪而槍決。後來其母平反,這位告密者十分痛悔,四處奔走,希望把他的母親定為烈士,以此贖罪。

國外也有打小報告的現象。前一段時期美國的一名官員,連續向多家媒體提供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的所謂疫情「錯誤言論」,匿名詆毀,試圖誤導媒體,整垮福奇。這種「打小報告」的出現,無疑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直接的關聯。

雁過留聲,打小報告必然留下記錄。有人說:打小報告是會引火燒身,道理很簡單,厚黑者不論遇上正直者還是更加厚黑者,都會有麻煩。善於搞小動作的人,只看眼前利益,往往因小而失大;喜好「打小報告」製造事端,往往自食其果,常懷害人之心者最終害己。打小報告、加害他人,不僅事與願違,而且行為本身也給自己的生命戴上了沉重的鎖鏈,只能在良心的譴責中苟且度日。有句話叫「惡人先告狀」,某單位的一個員工,因不滿於「年終獎」發放,一氣之下向紀檢部門打了小報告。此信息被單位里的幾個以掏空國企為目標的「內鬼蛀蟲」所掌握,進而利用該地區的無所作為和「左」的風氣,用黑告狀手法引來大面積「清查」。企業走向衰落,最後破產,數百名員工下崗。而其後幾年裡,在群眾的「口誅筆伐」之中,打小報告的那幾個人竟先後患病而亡;處理案件的公職人員,本想藉機「邀功」往上走的,卻因辦了糊塗案而被調離了辦案一線。人有千算,不如天有一算;「道法自然」,小人之行背離天道,也是招致災禍的根源——這都是先人之言,看似有點「唯心」,其實不無道理。人啊,還有比冥冥之中受到良心的譴責更為煎熬的事嗎?

說起來打小報告也不可怕,怕的是接招者昏聵,偏聽偏信,作出錯誤判斷;或者當成了打人的手杖,藉機清除異己。讓我們回歸正常吧——《小窗幽記》曰:「以理聽言,則中有主」,用理智來判斷聽到的言語,心中自有判斷。《朱子家訓》中說:「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就是說當你聽到他人說長道短,不可輕信,而要再三考慮,他是不是在說人壞話呢?

反思劣性,追根溯源,「打小報告」現象是一種道德文化失敗。一個人無論是思想意識的破敗,還是修養的殘缺,都是與其成長環境分不開的。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人的作風與做派的養成,離不開家風的薰染,離不開家庭教育。有教養的家庭,從小就教育孩子「不說人壞話」,「忠誠做人」。好的家風,會代代流傳;而經久不衰的優良傳統,才支撐起一個民族的光彩門面。世風之下,老實人吃虧上當的事並不少見,但是人們寧願選擇善良,因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也是一種自然法則。[1]

作者簡介

李錫文,一個「60後」的寫作者、思考者。穿行於澎湃的文化光影中,撥開霧瘴,探索本真,推動文化反思和回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