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二連龍屬(學名:Erliansaurus)是鐮刀龍科恐龍的一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中國內蒙古[1]。
模式種是美掌二連龍(E. bellamanus),是徐星、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等人在2002年根據一副部分身體骨骼而描述、命名。屬名是以二連浩特市為名;種名在拉丁文意為「美麗的手掌」,意指化石的保存狀態良好。
正模標本(編號 LH V0002)被發現於中國內蒙古地區的二連組(Iren Dabasu Formation)地層,地質年代相當於坎潘階到馬斯垂克階,約7200萬到6800萬年前。這個化石是個部分身體骨骼,缺少頭顱骨包含:五個來自頸椎背椎尾椎的脊椎、右肩胛骨、左前肢(缺少腕骨)、部分骨盆、右股骨、左右脛骨、右腓骨、以及數塊蹠骨。
二連龍的唯一化石是個亞成年個體,股骨長41.2公分,生前身長估計約2.5公尺。在2010年,北美洲古生物學家 Gregory S. Paul 估計其成年個體的身長約 4 公尺,體重計值約 400 公斤。
二連龍是種草食性恐龍。相對於其他鐮刀龍類,二連龍的頸部較短。二連龍的脛骨相當長。腓骨的形狀獨特,前側的邊緣高,頂端有個凹處。指爪巨大、大部彎曲、呈尖狀,拇指指爪是最大型指爪。
二連龍被命名時,被歸類於鐮刀龍超科的原始位置,當時被認為可能不屬於鐮刀龍科。之後一些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將二連龍歸類於鐮刀龍科的原始物種。2010年的一份研究,重新將二連龍歸類於鐮刀龍超科的原始位置[2]。
目錄
參考文獻
- ↑ 徐星、張曉虹、保羅·塞雷諾、趙喜進、匡學文、韓軍及譚琳. 內蒙古上白堊統二連組發現一新鐮刀龍類. 古脊椎動物學報. 2002年, 3 [2007-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 ↑ Lindsay E. Zanno. A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re-evaluation of Therizinosauria (Dinosauria: Maniraptora).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2010, 8 (4): 503–543 [2013-01-11]. doi:10.1080/14772019.2010.48804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