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厙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厙鎮先說說新五厙的由來 據《中國人名大辭典》記載早在公元265年,有個名叫吾彥的做官人故居在這裡,因為他姓吾,所以他居住的房屋就叫"吾舍"。"五厙"就是由"吾舍"諧音而得名。由此可見,五厙這個地方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公元751年,那時候五厙屬華亭縣,在清朝順治年間,華亭縣的西北部劃分出來建立了婁縣,五厙劃歸婁縣,到了1914年,把華亭縣、婁縣合併成為松江縣,五厙就歸松江縣管轄![1]

泖田三集鎮

新五原先有三個小集鎮:五厙鎮、老五厙鎮、黃橋鎮

五厙鎮又名新五鎮、新鎮。史建於1933年,由村民發起建造。據1936年統計,全鎮共有兩層樓房92間,開設米行、肉店、酒店、茶館等66家商店。商家主要來自松江、楓涇、嘉善等地。

五厙鎮形成階段,臨江旁水,由於這裡是江、浙、滬的水上要道,每天往來停泊的船只有幾百之多,故而是遠近聞名的水碼頭。

老五厙鎮,又名滬沙、五厙鎮。清朝嘉慶年間,吾舍鎮已有記載。鎮上有所明王廟,是人們為了紀念吾彥建造的。舊時每逢60年,鄉里人為了明王廟出會做社戲,舉行搖快舟比賽,十幾艘快艇在市河裡飛快的競馳。都是往事了,現在明王廟已不存在了,市河淤塞,建起了民房。

黃橋鎮,地跨黃橋港東西兩岸,黃橋河東屬泖港,黃橋河西屬原新五。黃橋鎮的名字有點來歷。以黃橋門得名。很久以前,這裡經常大水成災,於是人們用樹木築成長200多米的欄柵。迫引大水快速流入黃浦江,因欄柵形狀如門,故而稱為黃橋門。

泖田的村落

泖田是由泖河淤積而成,故而泖田的村落都是環泖而座。新五的泖田屬於南北方向的長泖,村落分成兩大部分,即泖東和泖西。分布在泖東的村落有:西旺村、南三村、徐涇村、五厙村、黃楊村、田渡浜村、曹家浜村、朱定村、雉雞匯村、長和村;分布在泖西的村落有長厙村和茹壙村。

五厙村,就在五厙鎮旁邊,村名也就沿用過來。這個村以前叫做打生村,村名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打鳥為生,以而得名。

徐涇村,在五厙村東面,這裡原是一個盪,水面寬闊,蘆葦叢生。村裡有條河道叫做黃泥涇,是黃浦江的支流。村里上年紀的人,釣鰻鱺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年年丹桂飄香日,又是鰻鱺肥大時。在這個季節里,徐涇村北面的黃浦江上,漁火星紅,垂釣正忙。

田渡浜村,是上海郊區罕見的大村莊。這個村耕作的泖田最多最遠。舊社會,這裡流傳着這樣的一首民謠:"田渡浜、田渡浜,紅花草,塞肚腸"。這首民謠是村民在舊社會貧苦生活的真實寫照。

黃楊村,在田渡浜村東面,徐涇村南面。由楊家浜、黃橋村、張家港村3個自然村組成。楊家浜原先是一個浜名,浜長300餘米,深水而闊,每逢廟會,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均要在浜中舉行謠傳比賽而遠近聞名。

曹家浜村,地處原新五鄉中心。以前,因為這個村識字的人比鄰近的幾個村多,故而人稱曹家浜村為"筆頭"。無獨有偶,文化大革命後恢復高考制度,該村有兄弟倆同時考上大學。

朱定村, 於金山接壤。離萬畝泖田較遠,耕種的多數是高田,無論棉花、三麥、還有水稻、油菜的產量名列新五之首。

雉雞匯村、長和村,原來都叫做雉雞匯。雉雞匯村屬北雉雞匯,長和村屬南雉雞匯。顧名思義,雉雞匯是雜草叢生,野雞等飛禽棲息,水流迴轉的地方。

長厙村,有長浜、厙浜等自然村組成。南面與金山興塔毗連,西旁茹壙港。

茹壙村,又茹壙港得名。茹塘村在茹壙大橋東堍,過橋就是新浜。茹壙村與長厙村一樣,僅一泖之隔,風俗習慣乃至言語稱謂與泖東有不少差異。

西旺村, 坐落在萬畝泖田的北端。開門既是滿眼泖田。西旺村原先叫做三漾村。因為這裡有白漾、西漾漊、東漾漊3個小湖泊而得名。村中曾經出了個朱似石,13歲取秀才,22歲中舉人,28歲中進士而聞名鄉里。

南三村,是1972年從古松劃入新五的村子。南三四面環水,像個小島流經新五的主要河流有:園泄涇、五厙港、北石港、茹壙港、黃橋港以及人工開掘的建設河!

園泄涇,是流經新五的最大河流,也是新五與古松的界河。名稱由古代原泖泄水入黃浦江而得名。

北石港,也稱北港。很早以前稱注涇港,是南三與五厙及西旺的界河。

茹壙港,公元1865年,有個名叫陳宗親的紳士,組織人們疏浚後逐漸形成。為新五與新浜的界河。

黃橋港,引黃橋鎮得名,是新五與泖港的界河。

建設河,是新五人民在1958年開掘的人工河。

泖田的橋樑

減水橋又名濟川橋。這座橋的建造時間和橋的長度,寬度,形狀已無法考證。但根據《松江府志》記載,公元1463年,華亭知縣石玖在園泄涇上修築一座橋,名叫減水橋,後來有個叫謝虬的人重修建過一次,改名為濟川橋,直到1738年濟川橋坍塌,1974年,泖港打撈隊曾經把減水橋的石塊打撈起來運往醉白池駁石岸。

還有根據《松江府志》記載,原來一條河名叫穿心涇上曾經建造過一座"上環洞""下環洞"的石橋,此橋是明朝嘉靖12年所造。1975年,被拆毀,穿心涇環洞橋的石碑,有關心文物的人送到松江博物館收藏。

新五斜纜喬,1974年開工,1975年竣工,是我國建橋史上第三座鋼筋水泥混凝土結構的斜纜喬。可惜由於年久失修,早已坍塌。

除以上橋樑外,還有南三大橋、西旺大橋、茹壙大橋。

泖田造淪陷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侵略我中華。這一年的農曆十月初三,日寇從金山嘴登陸,十月初六,日寇侵占五厙鎮在五厙鎮上築起兩座炮樓,從此,新五地區慘遭8年的蹂躪,陷入苦難的深淵。

盤踞在五厙鎮上的日本小隊長安田,經常帶領日本鬼子以"清鄉""剿匪"為名,燒殺掠搶,駭人聽聞的黃橋慘案就是其中一列。1938年農曆3月的一天下午,安田派出武裝汽艇一艘,闖入黃橋港,用機槍瘋掃兩岸村莊。曹家濱村的一個婦女聽到槍聲,剛開窗,槍彈就擊中,當場斃命蕙質蘭芯討論) 2024年3月5日 (二) 20:23 (CST)

泖田淪陷期間,日寇罪行累累,罄竹難書!

現在來說說新五的幾位人才

新五擁有獨具風貌的泖田,擁有碧水環抱的村莊,擁有綠樹掩映的泖湖,更擁有勤勞勇敢的人們。

泖河的水日夜流淌,哺育了辛勤的泖田人,湧現了一批優秀的人。

早在上世紀60、70年代,新五就有"文化之鄉"的美稱。聞名遐邇的新五文工團就是全國農村群眾文藝活動的一面紅旗。文工團長曾經載譽上北京,農民詩人戚永芳和農民作家徐林祥分別於1965年11月和1981年11出席了全國青年業餘作者積極知識分子代表大會和全國農村文化先進工作者大會。捕雀狀元徐阿海於1958年4月光榮出席了團中央的召開的全國青年積極知識分子代表大會。

下面將做具體介紹

聞名遐邇文工團

新五文工團曾經是全國農村群眾文藝活動中的一面紅旗。它的形成和發展,使十里水鄉增添不少生機。

早在1949年9月,新五文工團的前身--石湖盪青年宣傳隊成立。當時只有5、6,一把胡琴,為配合黨中心工作說說唱唱,深受群眾歡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成員就發展到30多人。

新五文工團的團員來自全鄉的各行各業。他們以業餘、自願、多樣為原則,堅持自編自演堅持勤儉辦團。

起初,文工團演出,前台沒有幕布,後台沒有化妝品,他們就以草帘子代替幕布,用紅紙舔濕了擦在臉上代替油彩。然而,他們的宣傳演出卻受群眾的歡迎。在50年代和60年代,他們年年都被評為上海市文化戰線先進集體和松江文化戰線先進集體。《解放日報》、《文匯報》曾經用頭版頭條新聞刊載題為《一個業餘文工團的榜樣》的通訊。詳細的介紹了新五文工團的活動情況,還發表社論。上海市文化局曾經在新五的一個村子裡召開了全市性的文化工作現場會。

1959年,新五文工團的團長代表文工社赴北京參加10周年國慶觀禮。上海和北京的農業展覽館都開闢了"新五文工團團史"展覽。

1960年,新五黨委負責人參加了全國群英會,介紹了新五文工團的事跡。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新五公社文工團戲劇集》。

新五文工團,新五人為你自豪

農民詩人戚永芳

誰能相信一個文盲竟能成為詩人?然而,有志者事竟成。五厙村的戚永芳說:"我有山歌一籮筐,藏在肚裡廿多年,今天摘掉文盲帽,動筆寫詩唱山歌。"

1955年,剛摘掉文盲帽的戚永芳,拿起筆來寫文章,50年來,他寫下許多詩歌、故事、劇本、表演唱等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尤其是以民歌居多。

1960年他被評為上海"群英會"代表。

1962年出席了上海第二次"文化會"。

1965年出席了全國青年業餘作者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1980年被吸收為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上海分會會員。

五厙學校

單位性質

自2002年7月起,由公辦的原五厙中學和五厙小學合併為九年一貫制的公辦學校。

歷史沿革

前身 五厙中學(1965年5月─2002年7月)

五厙中心小學(1912年2月─2002年7月)

現在 五厙學校(中小學九年一貫制學校)(2002年7月─2007年7月)

單位規模

占地面積60609m2(約合91.8畝);建築面積約為4229m2;綠化面積約為29000m2,綠化覆蓋率達47.8%;擁有塑膠結構的400m跑道的大操場以及多塊籃球場、網球場;現有28個教學班、861名學生和111名教職工。

辦學理念

立志鑄魂篤行 求真至善達美

學校"三風"

校風--文明求實創新

教風--嚴謹求精創優

學風--自主求真樂學

辦學目標

讓教育適合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成功。

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在"自主求真樂學"中達到"夯實基礎、發展興趣、獨立思考、學會創造"的基礎學力和"健康活潑、樂觀自信、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健康心智。

師資建設

努力建設一支師德良好、學歷合格、善於合作、工作富有責任心、工作質量不斷提升的教職工隊伍。現有在編教師85名,其中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53人,占教師總數的68.2%。

辦學特色

堅持並不斷與時俱進地實施以扁平管理理論指導的"年級組長聘任制"這一管理模式。

正在積極探索並試行"名師工作室"這一師資校本培訓模式。

正在積極探索並試行的"中國象棋活動課"這一民族傳統文化重點推進項目。

正在積極探索"同年級分班體訓結合法"體育課堂教學改革以及籃球隊重點培育項目的嘗試。

正在積極探索以生活教育理論作指導的"樂農教育"

五厙示範區

園區概況

五厙示範區地處上海黃浦江上游水資源保護區,歷史古城松江西南部,東、北與泖港鎮接壤,南於金山區毗鄰,西與新浜鎮交界;東臨同三高速公路,西連滬杭高速公路,距上海市中心45公里。

示範區於 2001 年 2 月正式成立, 是上海市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 示範區擁有較好的基礎設施和生產設施,並己基本完成土地流轉,為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園區 2004 年通過了ISO9001和ISO14001 質量環境管理體系雙認證。

經過五年來的結構調整,園區已實現區域化生產,初步形成中高檔花卉、出口蔬菜、名優瓜果、特種水產等四大主導產業。 按照區委、區政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科技為依託,使示範區走向農業協調、有序的發展。2004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2392萬元,比上年增長25.4%,其中種植業6275萬元,林業940萬元,畜牧業2417萬元,漁業2380萬元,農林漁牧業服務380萬元。

土地資源

示範區地處松江區西南部, 地勢低平,土壤屬湖沼相沉積的粘土類型,上層土壤以沙質小粉泥、青紫泥為主。區域耕地面積10844畝,占示範區總面積的64.6%,農村從業人員3310人。

水資源

示範區位於長江三角洲東南緣,太湖流域東部的黃浦江上游水資源保護區,為平原河網感潮區,受黃浦江潮汐的影響較大。示範區內河道水質狀況良好, 夏季普遍以3類水為主,冬季以4類水為主。

氣候要素

示範區地處上海西南,屬亞熱帶北緣,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分,無霜期長,光、熱、水同季,對各種作物生長均十分有利。年平均氣溫15.4℃,極端最高氣溫39.1℃,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0.5℃,平均日照2047.3小時,無霜期230天。示範區大氣環境較潔淨,全年大氣質量大體在一、二類標準,符合安全、衛生、優質農產品生產環境標準要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