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歸婁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呂巷鎮位於金山區中部。東與金山工業區(原朱行鎮)接壤,西與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鎮交界,南與張堰鎮、金山現代農業園區(廊下鎮)相鄰,北與朱涇鎮亭林鎮毗連。東北距上海市區65公里,東南至金山區人民政府所在地上海石化21公里。總面積59.740平方公里。轄村民委員會10個、居民委員會2個,其中,自然村宅1539個、農戶10900家。全鎮戶籍數13074戶,人口42511人。[1]

概況

呂巷鎮位於上海市金山區中西部。由於地處上海遠郊,呂巷鎮農村自然文化風貌得到較好的保護:建於宋代的"壽帶橋"、"玉秀橋"早就被列為縣級文物受到保護,建於明代的古石橋尚有4座,現都保存完好;干巷境內870多年樹齡的古銀杏蒼翠挺拔,素有"上海市郊銀杏之冠"之稱;有着近百年歷史的"干巷小白龍"舞龍,俗稱調龍,已列入金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被列為"一鎮一品"特色文化項目多次參加市、區比賽榮獲佳獎。隨着經濟發展,鎮區內交通四通八達:朱呂、金張、金石、金廊公路及朱平公路、同三高速公路、松衛南路、金張支線等形成二橫六縱區域主要公路網架,干巷社區設有同三高速公路A6出口處。鎮人民政府駐朱呂公路6888號。

地理環境

歷史悠久 呂巷鎮於2005年3月28日,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原呂巷鎮、干巷鎮建制,組 建成的呂巷鎮。原呂巷鎮在宋代已形成,舊稱璜溪,後因元代名士呂良佐居此而改名呂巷,為金山新古鎮之一;干巷鎮又名干溪。相傳春秋時冶煉家干將居此,故干巷又名干將里,也稱干將坊。

地域廣泛 全鎮總面積59.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47.4公頃。全鎮轄有"盪田、六橋、太平、新浜姚家、夾漏、馬村、薔薇、泖灣、張涇、龍躍、光輝、三新、和平、白漾、顏家、寒圩共17個村民委員會;呂巷、干巷二個居委會。至2005年底,全鎮總戶籍數13225戶,總人口42953人。

交通便捷

有區級航道9條:

張涇河:從鎮境東部穿過。北起泖港,南至金衛南門,全長27公里,其中呂巷境內6.7公里,流經白漾、張涇、顏家、龍躍4個村,通航能力100噸級。

紫石涇:自張涇至松江區張澤鎮,流經金山區有松隱、亭林、張堰和呂巷境內,全長16.7公里,其中呂巷境內2.2公里,穿越顏家村,可通航100噸級船舶。

中運河:從境內東北部穿過,自張涇到龍泉港。流經呂巷境內和朱行、松隱、漕涇等地。全長12.39公里,其中呂巷境內長2.92公里。流經寒圩、顏家、張涇3個村。通航能力為30噸級。

山塘:自六里塘至張涇。流經呂巷和廊下、金山衛、張堰等鎮。全長17.25公里,其中呂巷鎮境內約5公里。可通航20噸級船舶。

新張涇:南起金山衛鎮與浙江的界河,北接白漾村2組的張涇河。全長11.78公里,鎮境內全長7.3公里。流經龍躍、張涇、白漾和廊下鎮光明4個村。可通航40噸級船舶。

沈涇:自惠高涇至新張涇。流經鎮內東西境內。全長8.96公里,通航能力為15-20噸級。

胥浦塘:在境內西北部。西起泖口,東接掘石港,全長8.73公里,能通航百噸船舶。為上海經金山通往浙江平湖,海鹽等地的主要航道。

六里塘:在境內西部,北起胥浦塘,南到廊下山塘河,全長9.1公里。流經呂巷境內2.6公里,能通航百噸級船舶。

惠高涇:在境內中西部,北接掘石港,南達山塘河。流經朱涇、呂巷、廊下三鎮,全長10.86公里。能通航60噸級船舶。是呂巷地區與朱涇及浙江地區,上海市區內河運輸的主要航道

陸路有南北向的松衛南路、新衛高速公路(同三國道)、金石公路、金廊公路、金張衛公路朱呂公路、朱呂公路以及二條鎮級公路(建陽路、干林路)。

公交客運有:朱衛(A6)線、朱石線、金石線、楓戚線、金張衛支線等5條公交線路,在境內設有10個停靠站。公路縱橫交錯,貫通全境,交通便捷。

地勢平坦 呂巷鎮地處太湖流域碟形窪地東南角,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河道縱橫。西部地區,處於古長泖遺址,高程在3米以下的低洼地有500畝;其餘耕地高程在3.5-3.8米。略呈東南高,西北低地勢。東北地區,白漾、和平、顏家等村,一般地面高程3.4-3.6米,由北向南地面逐步升高,光輝、龍躍等村一般在3.7-4.6米。

氣候宜人

本地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較長,氣候條件適宜於農作物生長。呂巷鎮地理位置優越,道路、供水、供電、通訊、污水處理等基礎配套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

現呂巷鎮於2005年3月28日,由原呂巷鎮和干巷鎮合併而成,合併後的呂巷鎮既古老又年輕是一個典型的江南農村集鎮。

歷史文化

呂巷歷史悠久。經考古發現,原呂巷鎮早在新石器時代,呂巷鎮已有遷徙人群。唐天寶十年(751年),呂巷地區隸屬華亭縣;清順治十三年(1646年)為婁縣境;雍正四年(1726年)建金山縣以後一直隸屬金山縣。呂巷集鎮在宋已形成。舊稱"璜溪",後因元代名士呂良佐居此地而改名"呂巷"為縣境內古鎮之一。原干巷鎮舊志記,載相傳春秋時冶煉家干將居此,冶煉之水成溪河,故有干溪之稱,又名干將里,亦稱干將坊。南北朝五代時曾在干巷附近建立胥浦縣城,故又名胥浦里。長期來,干姓者雄居村落,後地名名曰干巷。唐代屬華亭縣,清初歸婁縣,雍正四年(1726年)屬金山縣。干溪(干巷)、珠溪(朱涇)、璜溪(呂巷)、留溪(張埝)合稱為金山四大古鎮。

呂巷鎮境內多古樹。現尚存銀杏樹17株。15株為市、區兩級保護文物,樹齡最大的一株達863年;盪田村20組有一株樹齡約300年的古櫃樹,列為市級保護文物;呂巷小學內有兩株桂花樹,樹高約8米,樹齡約130年,被列為區級保護文物。

境內有建於宋代的單孔拱形石橋壽帶橋,俗稱油車橋,位於呂巷集鎮西市,橫臥在呂巷塘上,全長22.75米,橋孔跨度為7.5米,橋面寬3.2米,橋欄上有石獅子8隻,石墩4個;集鎮東市三星港上有單孔石拱橋玉秀橋,俗稱觀音橋,全長14.75米,橋面寬2.35米,橋孔跨度7.35米,此橋建於宋代。以上兩座橋均為區級保護文物。還有龍躍村四組的綠荷潭橋,為三孔石質平橋,建於1932年。

干巷小白龍舞,名聞名遐邇。相傳清宣統三年(1911年),網船埭(呂巷鎮和平村)村民俞才林、俞明祥等20餘人組織起舞龍隊,自製小白龍,龍身分13節,每節長1.2米,每節里可裝上蠟燭,龍頭約重20公斤,裝有龍鬚、龍角及大小絨球300多個,串有珠子上萬顆,舞動時珠光寶氣,龍頭兩邊掛有響鈴,龍背上有紅、黑、藍三色嵌條。每逢迎神賽會,總要舞燈,重大節日或大型廟會,全區群龍聚會,干巷小白龍因裝飾漂亮,舞技高超,公認為"龍首"。1979年後,小白龍舞重又活躍起來,組織隊伍,製作小白龍,逢年過節,為群眾表演。

在民間,廣泛流傳着勞動人民口頭創作的故事、歌謠、詩歌,文化名人為呂巷人民留下了許多文化遺產。

經濟發展

2007年,呂巷鎮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45億元,同比淨增3.75億元,增幅為22.4%;工業總產值完成87.25億元,同比淨增19.14億元,增幅為28.1%;稅收完成4.21億元,同比淨增0.61億元,增幅為16.8%,其中兩個經濟小區註冊型企業實現稅收1.98億元,同比淨增0.38億元,增幅為23.8%,占全鎮總稅收的47%;小區新增註冊型企業246戶,總戶數2443戶;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11億元,其中外資引進項目3個,到位資金1214萬美元,同比增長21.4%;年內,規模型以上企業戶數從2006年的86個上升到101個,產值占2全鎮的67.3%,其中億元以上"小巨人"企業18家。全年共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23期,參加人數達3461人;完成專利申報128隻,名列全區各鎮前茅,申報並立項的市、區科技項目12項,其中上海乾巷汽車鏡(集團)有限公司被市科委、市經委聯合認定為科技小巨人企業,上海藍濱石化設備有限責任公司被評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並獲得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目前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共有7家,比2006年增加了2家,高新企業產值占全鎮的11.4%。財政總收入完成1.83億元,同比淨增0.25億元,增幅為15.6%。農業總產值完成2.83億元,同比淨增0.29億元,其中種植業1.91億元、養殖業6590萬元、漁業1966萬元、林業630萬元;糧食種植面積2847公頃,糧經比例為39:61,2公頃以上糧食規模經營戶282戶,規模經營化率達到99.9%。蟠桃種植面積為550公頃,生態林、696.3公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600元,同比淨增1090元,增幅為12.81%。實施"六?三"行動計劃,全年修築鄉村公路32公里,共計16條段,翻建公路危橋、農橋41座,年內完成宅前宅後小河浜、臭水浜、斷頭浜"三浜"整治101條段、42.69公里、36.21萬土方;開展"千宅萬戶"村容村貌整治和市容達標區域衛生整治,龍躍、和平等五個村成功創建為上海市村容整潔村(目前10個村已全部為上海市村容整潔村),市容達標區域也通過了市級驗收。

繼續開展白漾生態島、芳心園、蝶鏡湖景觀區旅遊資源體系建設規劃調研;完善了13家農村便民點建設,全年商業零售總額11.20億元,比2006年上升了17.4%。至年底,全鎮4803人參加城鎮保險,7474人參加小城鎮保險,9085人參加農保,月均3609位外來從業人員參加綜合保險,111位城鎮高齡無保障老人納保,65周歲以上未參加任何保險的農民每月給予100元養老補貼,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6萬人,投保率達99.5%;至年底,全鎮有市級文明單位2個、區級11個;市級文明村6個、區級10個;有區級文明小區5個、區級經濟發展示範村1個、村務管理示範村1個、家庭經濟示範戶6戶;有市"五好"文明家庭2戶、區級20戶;有區級平安小區16個、平安單位50個、平安學校4所。年內,獲全國雙學雙比先進個人1人、市勞動模範1人、區級職工建功立業技改創新標兵1人、區傑出農民工1人。投入近3000萬元啟動了呂巷市民體育休閒廣場及呂巷幼兒園新建工程。干巷學校(中學部)、呂巷中學高中階段升學率98.6%。年內,舉辦"與奧運同行、迎六屆農運,2007呂巷群眾體育一村一隊展示"活動和上海呂巷首屆蟠桃節。鎮舞龍隊獲市第六屆農運會舞龍傳統龍獅比賽一等獎、規定套路一等獎,鎮自行車載重男子隊獲自行車載重比賽冠軍;舞龍隊與自行車載重男子隊同時都獲得市第六屆農運會體育道德風尚獎,鎮獲得市第六屆農運會優秀組織獎。至年底,發展有線電視新用戶1000戶,全鎮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8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