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色梅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色梅葉,中藥名。為馬鞭草科馬纓丹屬植物馬纓丹Lantana camara L.的葉或嫩枝葉。植物馬纓丹,原產美洲熱帶地區,現在我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見有逸生,世界熱帶地區均有分布。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之功效。主治癰腫毒瘡濕疹疥癬皮炎跌打損傷

別名

臭金鳳葉(《嶺南採藥錄》),毛神花葉(《閩南民間草藥》),五色花葉(《廣西中草藥》)。

入藥部位

植物馬纓丹的葉或嫩枝葉。

性味

味辛、苦,性涼。

歸經

入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主治

癰腫毒瘡,濕疹,疥癬,皮炎,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 治毒核症,臭金鳳葉搗爛,取自然汁,用雙蒸酒沖服;又將葉搗爛,加紅糖、冰片少許,敷於核上,不時轉換,即可清涼止痛。(《嶺南採藥錄》)
  2. 治松毛蟲病,馬纓丹葉、花,搗爛擠汁,塗於患處。若接觸松毛蟲2~3h後,須1h塗藥1次。[《(新中醫》1980,(2);32]
  3. 治感冒風熱,五色花葉30g,山芝麻15g。水煎,每日分2次服。(《廣西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沖酒。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絞汁塗。

使用注意

內服不宜過量;孕婦及體弱者禁服。

採集加工

5~8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炮製

1、淨劑:除去雜質,鮮品即可入藥。 2、切制:取淨劑後的嫩枝,切段,也可將干品淋水稍潤,切段,曬乾,篩去灰屑,即可入藥。

藥材性狀

根呈圓柱狀,有分枝,長短不一,粗細各異。表面黃棕色,有縱皺紋及根痕。質韌,難折斷,斷麵皮部黃綠色,木部黃白色。

形態特徵

直立或蔓性的灌木,高1~2米,有時藤狀,長達4米;莖枝均呈四方形,有短柔毛,通常有短而倒鈎狀刺。單葉對生,揉爛後有強烈的氣味,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3~8.5厘米,寬1.5~5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楔形,邊緣有鈍齒,表面有粗糙的皺紋和短柔毛,背面有小剛毛,側脈約5對;葉柄長約1厘米。花序直徑1.5~2.5厘米;花序梗粗壯,長於葉柄;苞片披針形,長為花萼的1~3倍,外部有粗毛;花萼管狀,膜質,長約1.5毫米,頂端有極短的齒;花冠黃色或橙黃色,開花後不久轉為深紅色,花冠管長約1厘米,兩面有細短毛,直徑4~6毫米;子房無毛。果圓球形,直徑約4毫米,成熟時紫黑色。全年開花。

多圖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常生於海拔80-1500m的海邊沙灘、路邊及空曠地。我國庭園有栽培。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有逸生。

資源分布:原產美洲熱帶地區。 [1]

五色梅葉炮製

  1. 淨劑:除去雜質,鮮品即可入藥。
  2. 切制:取淨劑後的嫩枝,切段,也可將干品淋水稍潤,切段,晾曬成干品,篩去灰屑,即可入藥。

五色梅葉藥材性狀

根呈圓柱狀,有分枝,長短不一,粗細各異。表面黃棕色,有縱皺紋及根痕。質韌,難折斷,斷麵皮部黃綠色,木部黃白色。

藥理作用

  1. 解熱、抗腫瘤作用。
  2. 免疫作用。
  3. 平喘作用。
  4. 祛痰作用。
  5. 抗炎作用。
  6. 鎮痛作用。[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