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
中文名稱: 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地理位置: 井岡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1200 m² 著名景點: 井岡山碑林 |
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由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堂、井岡山碑林、井岡山雕塑園等組成的井岡山革命紀念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於1993年籌建,1997年建成並對外開放。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地處烈士陵園的高山之巔---"佛"型山體臉部,陵園的最上方。紀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1]
目錄
紀念碑簡介
"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由鄧小平題寫,工程總設計為我國著名雕塑家程允賢及王中、陳斌等同志。紀念碑總高度為46.8米,分為礎座、碑座和主碑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大廳,可南眺市區全貌,北瞻紀念碑主體雄姿,攝影留念。二層設有展室,三層為主碑。主碑前的漢白玉浮雕,反映艱苦卓絕的井岡山鬥爭;浮雕前還有"母親"銅像一座,象徵着井岡山是革命搖籃地、中國第一山。一樓的休息室、會客室和二樓的展廳組成基座部分,全部採用本市長坪鄉生產的花崗岩砌成。主碑是用鍍鈦的不鏽鋼製作的。它高達27米,意含1927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主碑頂端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狀---用不鏽鋼製作的"井岡山"造型,遠看如一團火焰,寓意井岡山星火燃遍九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觀如林立的鋼槍,寓意"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整個建築坐北朝南,在日照下,熠熠生輝,璀璨奪目。是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碑於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井岡山鬥爭光榮歷史最突出的紀念性標誌物。
碑牌介紹
主碑的基座部分,採用"將軍紅"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七十周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鄧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親筆為紀念井岡山革命烈士題寫的。碑座上三組反映井岡山鬥爭的漢白玉浮雕,為中央美術學院曹春生教授設計。正面組浮雕的主題為"薈萃井岡",展示井岡山紅軍於1928年4月名揚天下的"朱毛會師"和同年12月的紅四軍與紅五軍會師的情形以及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領導人的英姿氣概。東面組浮雕主題為"紅色割據"。展示毛澤東在井岡山鬥爭開創的"工農武裝割據"的內容,即開展土地革命、軍隊建設、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的生動場面。西面組浮雕主題為"浴血羅霄"。這組浮雕通過反映井岡山鬥爭著名的龍源口大捷等戰鬥和以茨評為中心的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隴山軍事根據地,展示紅軍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奮戰,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軍事"進剿"和"會剿"以及艱苦卓絕的戰鬥生活。紀念碑前還設計建造了一尊"母親"雕像,寓意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搖籃,是對後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大課堂。
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共有4萬多名烈士長眠在那裡,其中只有15722名烈士有名字。
革命烈士陵園
為了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豐功偉績,弘揚井岡山精神而興建的。1987年10月,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在茨坪北面、山體如一座羅漢大佛像、林木蔥鬱的北岩峰落成,坐北朝南,占地26.68公頃。整個陵園分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紀念碑、雕塑園五部分。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陵園主大門,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是參加過井岡山鬥爭的老紅軍戰士宋任窮題寫的。順山而上,有兩組台階,第一組有49級,象徵1949年新中國成立,井岡山人民得解放;第二級有60級,寓意北山烈士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對外開放。
參考來源
- ↑ 歷史的豐碑---中國十大著名紀念碑 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