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亞歷山大大教堂位於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市,是保加利亞主教的主座教堂。它建立於1904年到1912年間,以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Russian Tsar Alexander II)的名字命名,主要是為了紀念1877至1878年俄土(Russo-Turkish)戰爭中俄軍「解放」保加利亞而建的。
概述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屬於保加利亞東正教的大教堂,占地面積317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1萬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教堂,也是巴爾幹半島第二大教堂。教堂整體採用新拜占庭式建築風格,呈巴西利卡(Basilica,是古羅馬的一種公共建築形式布局,其特點是平面呈長方形,外側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長邊,短邊有耳室,採用條形拱券作屋頂)布局形式,其鍍金圓頂高達45米,鐘塔達53米,從索非亞市各處均可望到。
此外,教堂內還有12個總計重量為23噸的鐘,其中最重為12噸,最輕為10公斤,大殿內裝飾着各種顏色的意大利大理石、巴西縞瑪瑙、漢白玉和其他豪華材料,建築奢華精美,是索菲亞最著名的景點,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教堂之一。
基督教建築
初期基督教建築反映了當時一些奴隸和貧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現在紀念死者、寄託對來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於1~2世紀開始流傳。羅馬帝國於313年頒布《米蘭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後,教堂建築逐漸發展起來,羅馬一地就有30餘座。5 至 10 世紀西歐的基督教建築,主要的類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羅馬建築作為禮拜儀式之用,沒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將羅馬的巴西利卡改為教堂。教堂平面有圓形和多邊形的。
教會規定:聖壇必須在東端,大門朝西。聖壇為半圓形穹頂所覆蓋,聖壇前設祭壇,祭壇前又增建一橫翼,比較短;與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長十字形平面,稱為拉丁十字,象徵基督受難。一般在巴西利卡前還有一個三面有圍廊的前庭,中央設洗禮池。獨立的鐘樓位於教堂一側,形成完整的群體。這種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歐中世紀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實例是羅馬聖彼得教堂。
推薦信息
必去理由:世界上最大的東正教教堂
景點所在大洲: 歐洲【Europe】
景點所在國家/地區:保加利亞[Bulgaria]
景點所在省、州:索菲亞州 [Sofia Province]
景點所在城市:索菲亞 [Sof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