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亨氏牛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亨氏牛羚
原圖鏈接

亨氏牛羚又稱為「四眼狷羚」[1],是生活在肯雅索馬利亞邊界乾燥草原的狷羚。這是因牠們那大型的眶下腺。亨氏牛羚肩高100-125厘米及體重80-118公斤。牠們的毛皮是沙褐色的,雄性的毛皮較雌性的為灰,而腹部較淺色及在鼻粱上有白帶。頸背有一層非常厚的皮,當耳朵收起時形成一隆起部份。角呈豎琴形及明顯是環狀角。亨氏牛羚可以在乾燥的草原上找到。牠們是於暮晨出沒的動物,早上及晚上會牧草。群族包含2-40頭雌羚,並由一頭雄羚所帶領;而5頭雄羚亦會組成單身的群族。整個群族多不會有遷徙,因雄性多是有領地的。當激烈爭鬥時,雄羚會以膝部蹲下,但當摔角時則會以四肢站立。

亨氏牛羚是極危的動物,野生數目約為500-1200頭。於1970年代,數量約為14000頭,但到了1980年代就只有7000頭。亨氏牛羚數目的下降相信是因家牛的競爭及乾旱令疫病漫延。棲息於季節性乾旱的草原、森林大草原及草原地塊的生境中。在灌木叢或灌木叢摻雜的短草中出沒。是群居動物,在清晨和傍晚覓食。族群由2-40隻雌羚組成,並由一頭雄羚所帶領;而5隻雄羚亦會組成單身的群族。該物種是選擇性的食草動物,依賴於短草。偶爾,也消耗其他雜草。僅在索馬里南部和肯尼亞東北部地區生存,並且分布範圍在迅速縮小。


形態簡介

亨氏牛羚頭體長120-205厘米,肩高100-125厘米,尾長30-45毫米;體重80-118千克。腿長,身體長,額頭略微凸出,且脖子較短。雌雄都有角,獨特的七弦琴狀犄角,從其根部到其長度的三分之一處彎曲並略微張開,有明顯的環狀。在完全展開時達到約70厘米的長度。該物種的毛皮顏色很獨特,沙褐色。在鼻粱上有白帶,它的眼睛之間有一個倒置的白色人字形條,連接並圍繞眼睛周邊形成一個白色的眼鏡框。頸背有一層非常厚的皮,當耳朵收起時形成一隆起部份。耳朵白色,頂端有黑色。尾巴白色。雄性的毛皮較雌性的更灰,而腹部較淺色。

近種區別

亨氏牛羚是類似於轉角牛羚屬和狷羚的物種,但可以通過其角形、體形和皮毛顏色來區分它們。亨氏牛羚的體重比轉角牛羚和狷羚更輕,其面部長度沒有狷羚那麼極端,頭骨的枕骨區域更圓,因此與轉角牛羚屬的種類更相似。相對於後軀而言,亨氏牛羚的抬高程度不及轉角牛羚和狷羚。亨氏牛羚的眼框為白色,而多數羚羊,包括轉角牛羚和狷羚,都具有着深色眼框。與這兩個物種較暗的皮毛顏色相比,亨氏牛羚具有為均勻的黃棕色和沙褐色的皮毛。亨氏牛羚具有大的眶前腺,也可作為識別特徵。

棲息環境

棲息在乾燥的金合歡灌木叢或灌木叢摻雜的短草中,季節性乾旱的草原和森林大草原及草原地塊的生境中。進食地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這是因為由於掠食者或其他物種大群的侵入,乾旱或草叢過度生長而變得不合適生存。亨氏牛羚活動的最大區域超過100平方千米。

生活習性

亨氏牛羚是群居動物,在清晨和傍晚覓食。族群由2-40隻雌羚組成,並由一頭雄羚所帶領;而5隻雄羚亦會組成單身的群族。通常族群不會遷徙,因雄性多是有領地的。當激烈爭鬥時,雄羚會以膝部蹲下,但在摔跤時則會以四肢站立。為了避免脂肪儲存,亨氏牛羚可以長時間不飲水。

由一個具有領地的雄性,幾個雌性和它們的幼羚組成。 一群亞成年雄性和一歲的幼羚也會組成羚群。該物種有時會形成大群,規模從15-40隻甚至到數百隻不等,具體取決於一年中的時間。在此期間,較小的羚群經常在與較大的族群分開之前交換個體。個體之間的這種交換有助於減少較小種群中遺傳漂移和近親繁殖的可能性。

傍晚和清晨是最高強度進食的時間。該物種是選擇性的食草動物,依賴於短草。偶爾,也消耗其他雜草。它們的選擇性導致需要追蹤草原上新發芽的草及生長過程,如果草長得太長,或者受到其他食草動物的干擾,它們就會遷移到另一個地區。

食用的草類植物包括黍草(Panicum infestum)、海濱馬唐(Digitaria rivae)和塞內加爾蟹甲草(Latipes senegalensis)。 還包括馬齒莧,直立鴨跖草(Commelina erecta)和暗色鐵富豆(Tephrosia subtriglor)。

分布範圍

原產地:肯尼亞;存在不確定性:索馬里

亨氏牛羚生活在肯尼亞的塔納河和索馬里的朱巴河之間的地區。1963年,大約有20隻的小群從南加里薩(South Garissa)區被引入肯尼亞東察沃國家公園(Tsavo East National Park)。

繁殖方式

雄性之間爭奪雌性時,使用眶前腺分泌物和打鬥的姿勢。雌性也可能通過化學分泌物提示傳達其生殖狀態。

雄性為爭奪雌性而相互競爭和打鬥,並通常捍衛自己維持約7-8隻雌性的領地。爭鬥時雄性的姿態包括包括頭部下垂,用眼眶前腺體標記草莖,用蹄子刮地面和堆積糞便。雄性之間的激戰與打架的姿勢不同。認真的戰鬥在膝蓋上進行,而遊戲則採用直立的位置。

亨氏牛羚在3-4月的長雨季開始時交配,並在10-11月的短雨季開始時出生。妊娠期通常可持續7-8個月小羚即可出生,一般每胎為一仔,也有雙胞胎。雌羚照顧年幼的孩子,這些幼羚出生後不久就能站立和奔跑。產仔期的兩周內,產仔的雌性會帶着幼仔離開族群。在這段時間內,雌性和雛羚很容易被天敵捕食。當小羚達到一歲狀態時,它會離開族群,加入到一歲齡的小族群中去。雌性在2-3歲時開始性成熟,而雄性則要等到3-4歲時。

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極危(CR)。

  • 種群現狀

在20世紀末,亨氏牛羚的數量急劇下降,從20世紀70年代的10,000隻降到1995年僅有300隻。僅存的亨氏牛羚被認為處於即將滅絕的危險境地。許多因素導致了亨氏牛羚的數量大幅下降,例如與牛爭奪資源、嚴重的乾旱、疾病和盜獵都對亨氏牛羚的生存構成了威脅。

為了保護這一物種,1994年「亨氏牛羚管理委員會」(HNC)成立。2004年,委員會創立了亨氏牛羚戰略管理計劃,其中描繪了未來五年對亨氏牛羚的保護措施:包括建立保護區、減少接觸家畜疾病、加強監管、促進對這一獨特物種的生態旅遊,希望通過這些措施能使美麗的亨氏牛羚擺脫滅絕的命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