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果 - 茄科果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人參果 - 茄科果實 |
人參果原名為香瓜茄,又名長壽果、鳳果、艷果。原產南美洲,屬茄科類多年生雙子葉草本植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人參果
學名; Solanum muricatum
別稱; 香瓜茄,仙果,香艷梨,艷果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菊亞綱
目; 茄目
科 茄科
屬 茄屬
種 人參果
分布區域 甘肅、四川、雲南、江蘇、湖北、湖南、廣西等地
海拔 1000~2000米
生長氣溫 10~35 ℃
基本信息
物種名稱:人參果 Solanum muricatum
又 名:香瓜茄,亦可稱作仙果、香艷梨、艷果。
史料記載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記載:在萬壽山五莊觀。有棵靈根,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該樹三千年一開花,又
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以成熟。人若有緣,聞一聞能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能活四萬七千年。
你知道嗎?地球上不僅真有人參果.而且多種多樣:有樹上長的,枝上結的,藤上掛的,也有土裡生的:有種植多年後才能開花結果,也有當年種植當年即可結果的。雖還不能稱其蔚為大觀,但至少也可算得上五花八門,豐富多彩。可以坦率地告訴大家,在這形形色色的人參果中。確實沒有一種聞一聞就能活360歲的,更沒有一種能讓人當「萬歲爺」的。不過.也確實有不少種類的人參果。
吳承恩先生的無限想象力,成就了《西遊記》這部中國文學史上的綺麗瑰寶,然而除卻作者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外,吳承恩先生也是將玄奘西行這段真實的歷史研究透徹,加以創造方成《西遊記》一書。據考書中所提的萬壽山即今日的天梯山,天梯山石窟是中國早期的石窟之一,創建於十六國北涼,後經歷代開鑿,規模宏大,建築雄偉,有學者稱為中國石窟鼻祖。做為佛教勝地,玄奘西行必經此處頂禮參拜。據《大唐西域記》記載:景雲二年,玄奘西行至天梯山拜食人參果事。這段歷史充分說明,人參果是武威原生特產。現今許多資料說中國廣泛種植的人參果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的原產與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北麓的一種植物果實,其原名為「茄瓜」,這個說法不盡然。通過《大唐西域記》等歷史資料記載明確可以說明早在唐代以前,天梯山就有人參果,人參果是武威的原生特產,只是由於張義地處偏遠,長久以來受自然、交通等條件限制,張義山區人民信息閉塞、觀念保守落後,人參果只是做為自家食用之物,並沒有廣泛對外宣傳推廣及銷售,所以天梯山人參果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不為人所熟知,通過歷史資料證明,天梯山人參果完全是武威的原生特產,並非引進品種。現主要栽培地區民勤縣。
科屬分類
茄科Solanaceae,茄屬Solanum
人參果果實形狀多似心臟形和橢圓形,成熟時果皮呈金黃色,有的帶有紫色條紋,有淡雅的清香,果肉清爽多汁,風味獨特。它具有高蛋白、低糖、低脂外,還富含維生素C,以及多種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尤其是硒、鈣的含量大大地高於其他的果實和蔬菜。因此人參果有抗癌、抗衰老、降血壓、降血糖、消炎、補鈣、美容等功能;還可加工成果汁、飲料、口服液、罐頭等產品,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中國廣泛實施栽種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北麓的一種植物果實,其原名「茄瓜」,現中國各地通稱為「人參果」。
這種人參果在中國曾一度稱之為香艷茄、香瓜茄、香艷芒果、金參果、長壽果、紫香茄、甜茄、香瓜梨、香艷梨等。雖其別名甚多.但應視為一物。這可能是因中國剛引進時,各地取名不一所致。從植物分類學講,應叫茄瓜、香瓜茄或香艷茄比較確切。但因其確有一定的營養保健和祛病益壽的作用,故又稱其為人參果。自從啟用「人參果」這個吉祥的名字後,即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反響.激發了人們的好奇感,這可能是與《西遊記》中所說的吃人參果長生不老」而聯繫在一起之緣故。此人參果屬茄科蔬菜、水果兼觀賞型草本植物。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為多年小灌木.在中國和日本則作為一年生栽培。果為多汁漿果,果肉為淡黃色,呈橢圓形、卵圓形、心形、陀螺形,成熟的果實呈奶油色或米黃色。出現紫紅色條斑。
主要價值
營養價值
「茄瓜一人參果」可食率達95%以上,具有低糖、高蛋白和富含
多種維生素、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的特點。據化驗分析,在每100克成熟鮮果中,含蛋白質1.9克,是黃瓜、番茄的2倍,鴨梨、金帥蘋果的9倍;總糖3.1克,與黃瓜、番茄相近,而遠低於鴨梨與金帥蘋果;粗脂肪0.2克,與黃瓜、番茄相等;維生素C130毫克。是梨與蘋果的32倍,黃瓜的14倍,番茄的6.8倍;維生素B10.25毫克,是番茄、黃瓜的8倍,蘋果的5倍;維生素B20.27毫克.是黃瓜、番茄、鴨梨的9倍;胡蘿蔔素0.9毫克,是番茄的2倍,黃瓜的10倍;總氨基酸1818毫克,必需氨基酸253毫克,均遠比黃瓜、番茄、梨與蘋果高;特別是微量元素硒高達15微克.分別是黃瓜、番茄、梨、蘋果的8.8、22、12、11l倍。還有鉬3.44毫克,鎂11.2毫克,鐵6.59毫克,鋅1.14毫克,錳0.39毫克。鈷0.332毫克。從以上化驗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茄瓜一人參果」所含的營養成分確實較高,也較為全面.食之能補充人體之需要,具有較高的營養保健價值。
高蛋白質是「茄瓜一人參果」的主要特點之一。蛋白質是人體的主要「建築材料」,是生命得以延續的主要物質基礎。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而「茄瓜一人參果」所含的各種氨基酸比例與人體需要的氨基酸基本相符,食之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不僅可以維持成年人的健康,而且對兒童的成長和老年人的抗衰老.均有較好的保健作用。
富含多種維生素是「茄瓜一人參果」的又一特點.其中維生素C、B1、B2以及胡蘿蔔素含量特別豐富。而維生素是人體必需的一類營養素,如攝人不足往往引起機體病理變化.甚至危及生命。維生素對預防腫瘤的作用.已經引起醫學專家的關注,並提出維生素C可預防腫瘤的論點.據對維生素C攝人量的測定,中國食管癌高發區僅為低發區的1/3。同時,維生索C還能軟化血管,刺激造血功能,增強機體抗感染能力,用於防治壞血病、各種急性傳染病、肝膽疾病以及過敏性疾病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富含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茄瓜一人參果」的另一特點。微量元素是構成機體組織和維持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元素。「茄瓜一人參果」所富含的硒、鉬、鈷、鐵、鋅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其硒元素含量之高,在中國蔬菜、水果品種中異常少見。硒元素是一種強氧化劑.能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激活人體細胞,保護心血管等臟器;硒還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體的產生,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1973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硒與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1986年.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專家在江蘇省啟東市肝癌高發區進行了三項營養性補硒研究,經過8年的觀察,發現服硒組肝癌發生率較對照組平均低49%。硒分有機硒與無機硒.過量服用無機硒會產生不良反應,有機硒幾乎不與其他藥物產生拮抗作用.服之最為安全有效。「茄瓜一人參果」。以及大蒜、芝麻、蘆筍、菌類等所含的硒,均為有機硒。另據報導,硒還能降低血壓.對糖尿病也有輔助療效。
藥用價值
【功 效】:強心補腎、生津止渴、補脾健胃、調經活血。
【性味歸經】:味甘,性溫。入脾、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4錢,或泡黃酒飲。
【資源分布】:分布東北及甘肅、陝西、河北等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秋季採挖,曬乾用。
【考 證】:出自《陝西中草藥志》。
人參果有"抗癌之王"的美譽,因其富含多種微量元素,而這些微量元素如:硒、鐵、鈣、鋅等元素對激活人體細胞,增強人體免疫力,維持免疫細胞的正常功能,促進各種維生素及營養的吸收、利用,抑制惡性腫瘤細胞的裂變,起着重要決定作用。
食用價值; 食用方法
人參果的科學食用與深加工的方法頗多,現簡介如下:
①人參果炒肉片:人參果250克,豬肉100克精鹽、味精、素油、料酒、蔥花、薑末、醬油各適量。先將人參果去蒂、洗淨、切片,再將豬肉洗淨、切薄片;油鍋燒熱下肉片煸炒,七八成熟時加入人參果片和佐料,再炒熟裝盤即可。
②當做水果鮮食。生食的人參果.一定要充分成熟,才有淡淡的清香,果肉淡黃柔滑,爽口多汁,為保持營養應帶皮吃。
③涼拌人參果:將充分成熟的人參果洗淨切片入盤中.加入適量精鹽醃漬片刻,倒去滲出的水分,再加入適量蒜泥、味精、米醋和芝麻油,拌勻食用。
④籠蒸人參果:即將人參果洗淨.縱切至2/3處.讓一部分果皮與果肉相連,將果瓤挖去,再將肉餡填人其中.入籠蒸熟,取出待溫,用潔淨的快刀將其橫切成片.然後食之。此外,作為蔬菜,還可炸、燜、燉等;深加工還可製成人參果果汁、罐頭、果脯、冰淇淋、乳酪、果醬、果酒、蜜餞等。
食用禁忌
目前.社會上對「茄瓜一人參果」還存在一些不同看法,其中最主要的是其含糖量低.口味不太好。因此,國內一些科研單位對「茄瓜一人參果」進行了選育,成功地培育出了含糖量高的新品種.其含糖量為6%-9%.味道甜,口感好。對此,又有人認為.其含糖量之高低.不應成為質量優劣之標準。甜味人參果口感好.故然受人青睞:但商品貨架上的許多無糖食品,不是也頗暢銷嗎?而且,當前中國有許多人(如糖尿病患者等)不宜多吃甜味人參果.而應常食低糖人參果。
栽培技術
人參果原產於新西蘭,引用溫室大棚四季可種,大田大面積種植則是3至8月,種後3個月開始收果,單果重250克左右,最大果500克左右,嫩果青翠,成熟後金黃色並有紫色花紋,鮮食香甜可口,做菜香脆。「人參果」高含鈣和維生素C、鉬、鈷、硒等十幾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並能防治高血壓、肥胖病、冠心病、癌症。「人參果」曾被醫學界稱之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
植地選擇; 一般應選擇陽光充足土壤含沙也較肥沃,用水排灌方便的地塊,山區山壠田病菌少種植也非常好。
種植規格; 種單行畦寬60公分,雙行100公分,株距40公分,開穴挖細,畝種1500株左右,施基肥前最好穴內撒些防病蟲藥。
施肥方法; 首先在穴內施入豬雞腐熟糞或發酵過的菜餅肥與土拌勻做基肥;種後當日應施入人糞尿或豬尿水肥,促其早生快長。以後7天一次追施人糞尿水肥,並在每尿桶中加入碳銨150克;開花結果後再畝施入複合肥每次50斤,每月一次,以利壯杆及保花保果。
育苗方法; 即在計劃育苗的地塊或木箱內拌入適量的基肥,整細澆透水肥,再將細小的種子一粒一粒鉗播於土中,粒距7—10公分,蓋上濕細沙,以後畦面乾燥應用噴霧器噴濕,以防衝動種子,7—15天齊苗;有蟲害用敵百蟲或氰戊菊酯滅蟲,苗長至10公分移栽。
整形修剪; 「人參果」分枝萌發力極強,每株在10至20公分之間留3—4個枝條為結果枝條,其餘枝條全部剪去育苗播插或作畜禽飼料;開花結果後每束花果只能留1—2個果,這樣果大品質好,賣價高。
搭架護果; 掛果後枝條承受不了果的重量,必須用60—100公分長的竹木條扦插並將果系牢,以防斷枝爛果造成損失。
留種繁殖; 高溫期結的果沒有種子,適溫結果有少量種子,種子千粒重1克左右,發芽率較低,只有細播重管苗才多。如扦插育苗即應選擇無病健壯枝條剪下,爾後每段10—12公分長,插入土3—5公分,插後加強水肥管理和病蟲的防治,一般25天以後可移栽或出售。
栽培要點; 人參果適宜南亞熱帶地區大田種植或中亞熱帶採用設施栽培。人參果生長的適宜溫度是25℃,能忍耐3~5℃低溫,低於0℃會凍死。在15~30℃內可不斷開花結果,連續
結果時間長、座果率高,畝產可達到2000~3000公斤。其栽培要點有:
【整地、施肥與定植】:選擇灌溉方便,通風透光,土質疏鬆肥沃的中性土壤栽種。人參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應施足底肥,畝施農家肥4000~5000公斤,N、P、K三元複合肥50~70公斤,按株行距40~70厘米,深耕20~30厘米,然後平整土地,整成寬70厘米條狀畦,畦面高出地面10厘米。選用高15厘米左右,枝條多,枝幹粗壯,葉片茂盛,無病蟲害的壯苗定植,以50厘米×50厘米的品字形栽植,一般以今晚定植為宜,畝植2000~3000株。定植後澆足定根水。
【肥水管理】:除施足底肥外,還應追肥兩次:一次是在果苗生長到30厘米左右時;另一次在果苗接近開花時,每畝施N、P、K肥各3公斤,離苗木主根10厘米外澆灌。開花結果期應適當增施硼肥等微量元素或保豐素2號。少量勤施N、P、K複合肥,並注意中耕除草,一般10天施一次肥,開花後多施鉀肥。3~6月、9~11月是人參果生長發育和開花結果需水最多的時期,應及時澆水。
【整枝修剪】:人參果萌發力強,應及時修枝打杈,從植株15~20厘米以上部分,選留3~5枝健壯、分布均勻的枝作為主枝,其餘的全部剪除。每個側枝上留2~3個花序,每花序留2~3個果,其餘的花序、小果全部疏除。每株最多只結30個果。由於人參果的莖幹較軟,開始結果時須用竹杆或塑料繩搭架,以防倒伏。
【病蟲防治】:人參果的主要病害有疫霉和灰霉病,每畝可用百菌清110~150克兌水400~800倍液,灰霉淨600~800倍液,多菌靈、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主要蟲害有蚜蟲和紅蜘蛛,可用1500倍液三氯殺蟲蟎醇,1500倍液噠嗪酮、滅掃利等交替使用。應注意,人參果對氧化樂果或敵敵畏十分敏感,應禁止使用。
【適時採收】:當果實外觀出現清晰紫色彩條紋,或無條紋但果實外觀表皮光亮、光滑時即可採收,若需貯藏可七、八成熟時採收,在常溫下貯藏期40~60天,果實可在元旦至春節前後果蔬淡季上市。
管理禁忌
1、忌溫度過高過低:氣溫高於38℃或低於8℃時,人參果不能正常生長;低於0℃時會整株被凍死。
2、忌在澇窪粘重地塊栽培:人參果怕澇。在雨季,特別是雨水過多的年份,極易爛根,嚴重的會整株死亡。
3、忌農藥使用不當:人參果對樂果農藥極為敏感,不宜使用其防治蚜蟲和蟎類,否則造成死株或絕產。
4、忌不及時摘除側芽:人參果側芽極易萌發。這不僅影響生長,還會造成生理落花,影響坐果。所以除選留枝外,其餘側芽都應及時摘除。
5、忌濕度過大:濕度過大易引起疫霉病,所以要注意給大棚通風換氣,降低濕度;多雨的年份注意及時噴灑新高脂膜、多菌靈、百菌清等進行防治。
育苗技術; 人參果繁殖育苗的方式有2種:一是種子繁殖,即有性繁殖;二是扦插繁殖,即無性繁殖。
【種子繁殖育苗】
1、整地施肥:播種前,進行土地整理、做畦,施足底肥,並消
毒,保持土壤濕潤,在畦面上撒一層細沙。
2、種子選擇:要求色澤好,大小勻稱,籽粒飽滿,乾燥無霉變。
3、種子處理:可進行溫水浸種、藥物拌種等,以達到早出苗、出苗齊、幼苗壯的目的。把浸種後的種子,包在紗布袋裡,提供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進行催芽。
4、播種方法:有撒播、條播和點播。由於人參果的種子小,常採用撒播的方法。播種要均勻,一般種距5×7或7×7(厘米)。5、播種後的管理:在畦面上再撒一層細沙將種子蓋上,如果溫度在12℃以下,應覆蓋地膜,以保持土溫和土壤濕度。如果育苗畦乾燥,應噴灑細水,以利發芽,切忌用大水噴灌。在幼苗出土後,需揭除地膜。為避免烈日曝曬,可搭蓋遮陽網。育苗期,一般每隔10天左右,用低濃度氮肥噴灑一次,同時加強田間管理,防治病蟲害,確保幼苗健壯生長。
【扦插繁殖育苗】
扦插繁殖育苗,是人參果普遍採用的一種簡單方法。即取人參果莖枝,剪成插條(插穗)後,插於土壤中,讓其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生根發芽,獨立長成健壯的植株。
1、扦插莖枝的選擇:應選擇遺傳性狀良好,高產株的鮮嫩莖枝,無病害,無缺損,以利生新根發新芽。插條的長度以10-14厘米為宜。剪斷後的插條,及時插於土壤中,否則應放在陰暗處或用濕布蓋上,以防脫水。
2、扦插時間的選擇:人參果雖一年四季可扦插,但以春播和秋插的成活率高。在一天中的扦插,宜在下午4時後進行,以提高成活率。扦插適宜的溫度,可在15-30℃的範圍內進行。
3、扦插方法:扦插前,為提高成活率,可用生長激素浸泡插條。扦插時,將插條直插於土壤中,然後覆土壓緊,使插條露出地面約4-6厘米左右,行距約10-15厘米,株距約6厘米左右。扦插後,及時澆水,澆水量可視具體情況酌定。
4、扦插後的管理:在春末至夏秋扦插時,為防烈日曝曬,應行遮蔭,並噴灑細小水,待苗株長出新根後,可拆除遮蔭工具。如在冬季或氣溫較低時扦插,為防止凍害,宜在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內進行,並用小拱棚搭蓋塑料薄膜及草簾。苗株生根後,可追施腐熟的人糞尿水,以促進生新根發新芽。在外界環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扦插後20-30天左右即可進行定植或分苗移植。[2]
病蟲防治; 煤污病的防治
一、為害症狀: 病害學名:Cladosporium sp.棚室栽培的人參果,葉片上初生灰黑色至炭黑色霉污菌菌落,分布在葉面局部或在葉脈附近,嚴重的覆滿葉面,一般都生在葉面,嚴重時葉片枯黃脫落。
二、病原菌形態特徵:枝孢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欖褐色,分生孢子橢圓形,單細胞,少雙胞。鏈格孢分生孢子梗簇生,暗褐色。分生孢子倒棒形,大小9.5--40×5-11.25(微米),有縱橫隔膜,喙短。
三、發病特點: 病原屬半知菌類真菌,煤污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葉上或在土壤內及植物殘體上越過休眠期,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及蚜蟲、葉蟎、粉虱等傳播蔓延,陰蔽濕度大棚室和梅雨季節易發病。粉虱多時發病重。
四、防治方法
(1)加強棚室通風換氣,適當降溫排濕,防止濕氣滯留,生產上要澆水適量,避免澆水過勤過多,高溫高濕持續時間過長是防止該病重要基礎措施。
(2)白粉虱猖獗為害時及時噴灑25%噻嗪酮(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可阻止白粉虱成蟲產卵及孵化。葉蟎猖獗時噴灑10%除盡懸浮劑1000倍液,蚜蟲發生多時,噴灑蟎死淨防治葉蟎兼治蚜蟲,也可噴灑花保 100-150倍液,以減輕煤污病發生。一般不宜使用樂果,以免產生藥害。
(3)煤污病發病初期噴灑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65%甲霉靈可性粉劑10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五、常用藥劑: 苯菌靈、甲霉靈。
黑斑病的防治
一、為害症狀: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上生黑色小斑,後擴展成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多時常融合成大斑,致葉片乾枯或枯死。
二、病原菌形態特徵:一種鏈格孢,屬半知菌類真菌。菌絲絲狀,有隔膜。分生孢子梗自氣孔伸出,束生,每束1-5根,梗圓筒形或短杆狀,暗褐色,具隔膜1-4個,大小30.6-104×4.3-9.19(微米),直或較直,梗頂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長卵形和倒棒形,淡黃色,孢子大小 85.6-146.5×11.7-22(微米),縱隔1-9個,橫隔7-13個,頂端長有較長的喙,無色,多數具1-3個橫隔,大小6.3-74×3-7.4(微米)。病菌發育溫限1-45℃,26-28℃最適。分生孢子在6-24℃水中經1-2小時即萌發,在28-30℃水中萌發時間只需35~ 45分鐘。每個孢子可產生芽管5-10根。
三、發病特點: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植株、病殘體和種子上越冬,可從氣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經2-3天潛育後現出病斑,3-4天產生分生孢子,並通過氣流、雨水進行多次重複侵染。遇有持續5天均溫21℃左右,相對濕度大於70%持續時間長,該病即開始發生和流行。因此,每年雨季到來的遲早,雨日的多少,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均影響相對濕度的變化及病情的擴展。此外,該菌屬兼性腐生菌,管理不當或大田改種人參果後,常因基肥不足發病。
四、防治方法
(1)保護地人參果重點抓生態防治。由於早春晝夜溫差大,白天20-25℃,夜間12-15℃,相對濕度高達80%以上,易結露,利於此病的發生和蔓延。應重點調整好棚室的溫濕度,減緩該病發生蔓延。
(2)採用粉塵法於發病初期噴灑5%百菌清粉劑,每667平方米次1kg隔9天重次,連續防治3-4次。
(3)施用45%百菌清煙劑或10%速克靈煙劑,每畝次200- 250g。
(4)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適時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5)發病前開始噴灑 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達科寧(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五、特效藥劑:噴克菌 阿米西達 醚菌酯等。
應用功效
果實有淡雅的清香,果肉清爽多汁,風味獨特。它具有高蛋白、低糖、低脂外,還富含維生素C,以及多種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尤其是硒、鈣的含量大大地高於其他的果實和蔬菜。因此人參果有抗癌、抗衰老、降血壓、降血糖、消炎、補鈣、美容等功能。
人參果還能加工成罐頭、果醬、果汁、飲料以及口服液。另外亦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可作盆景在庭院、陽台或房前屋後栽培。
煤污防治
一、為害症狀:病害學名:Cladosporium sp。棚室栽培的人參果,葉片上初生灰黑色至炭黑色霉污菌菌落,分布在葉面局部或在葉脈附近,嚴重的覆滿葉面,一般都生在葉面,嚴重時葉片枯黃脫落。
二、病原菌形態特徵:枝孢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欖褐色
,分生孢子橢圓形,單細胞,少雙胞。鏈格孢分生孢子梗簇生,暗褐色。分生孢子倒棒形,大小9.5--40×5-11.25(微米),有縱橫隔膜,喙短。
三、發病特點:病原屬半知菌類真菌,煤污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葉上或在土壤內及植物殘體上越過休眠期,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及蚜蟲、葉蟎、粉虱等傳播蔓延,陰蔽濕度大棚室和梅雨季節易發病。粉虱多時發病重。
四、防治方法
⑴加強棚室通風換氣,適當降溫排濕,防止濕氣滯留,生產上要澆水適量,避免澆水過勤過多,人參果高溫高濕持續時間過長是防止該病重要基礎措施。
⑵白粉虱猖獗為害時及時噴灑25%噻嗪酮(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可阻止白粉虱成蟲產卵及孵化。葉蟎猖獗時噴灑10%除盡懸浮劑1000倍液,蚜蟲發生多時,噴灑蟎死淨防治葉蟎兼治蚜蟲,也可噴灑花保 100-150倍液,以減輕煤污病發生。一般不宜使用樂果,以免產生藥害。
⑶煤污病發病初期噴灑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65%甲霉靈可性粉劑10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五、常用藥劑:苯菌靈、甲霉靈。
黑斑防治
一、為害症狀: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上生黑色小斑,後擴展成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多時常融合成大斑,致葉片乾枯或枯死。
二、病原菌形態特徵:一種鏈格孢,屬半知菌類真菌。菌絲絲狀,有隔膜。分生孢子梗自氣孔伸出,束生,每束1-5根,梗圓筒形或短杆狀,暗褐色,具隔膜1-4個,大小30.6-104×4.3-9.19(微米),直或較直,梗頂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長卵形和倒棒形,淡黃色,孢子大小 85.6-146.5×11.7-22(微米),縱隔1-9個,橫隔7-13個,頂端長有較長的喙,無色,多數具1-3個橫隔,大小6.3-74×3-7.4(微米)。病菌發育溫限1-45℃,26-28℃最適。分生孢子在6-24℃水中經1-2小時即萌發,在28-30℃水中萌發時間只需35~ 45分鐘。每個孢子可產生芽管5-10根。
三、發病特點: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植株、病殘體和種子上越冬,可從氣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經2-3天潛育後現出病斑,3-4天產生分生孢子,並通過氣流、雨水進行多次重複侵染。遇有持續5天均溫21℃左右,相對濕度大於70%持續時間長,該病即開始發生和流行。因此,每年雨季到來的遲早,雨日的多少,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均影響相對濕度的變化及病情的擴展。此外,該菌屬兼性腐生菌,管理不當或大田改種人參果後,常因基肥不足發病。
四、防治方法
⑴保護地人參果重點抓生態防治。由於早春晝夜溫差大,白天20-25℃,夜間12-15℃,相對濕度高達80%以上,易結露,利於此病的發生和蔓延。應重點調整好棚室的溫濕度,減緩該病發生蔓延。
人參果(5張)⑵採用粉塵法於發病初期噴灑5%百菌清粉劑,每667平方米次1kg隔9天重次,連續防治3-4次。
⑶施用45%百菌清煙劑或10%速克靈煙劑,每畝次200- 250g。
⑷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適時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⑸發病前開始噴灑 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達科寧(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五、特效藥劑:噴克菌 阿米西達 醚菌酯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