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重組
人員重組是漢語名詞術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人員重組是指對原企業所有人員進行分流、安置或進入新股份公司。它是通過減員增效,優化勞動組合,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的行為。
人員重組的原則
在企業改制重組中,人員與機構或業務是緊密相連的。
股份公司與控股股東都必須設置的機構所需人員,在原相關機構的人員中進行合理的分配;對股份公司新設置的機構所需人員,儘量在控股股東或發起人股東的職工中選擇調配;依據股份公司和集團公司的人員相互獨立的原則,董事、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嚴禁雙重任職;財務人員不能在關聯公司中兼職;股份公司的勞動、人事及工資管理與股東單位應相互分離。
人員重組的方法
目前,我國進行人員重組的主要方法:
1、勞動者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實行自主擇業。
2、建立再就業服務中心進行過渡性安置。
3、建立再就業基地,通過開辦一些專門為下崗職工就業而設置的企業或工程,以解決下崗對社會產生的巨大壓力。
4、發展社會經濟,儘快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參考文獻
- 移至 ↑ 中國專門創製文字的民族:千人從遼東遷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移至 ↑ 見證殷商歷史 走進中國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