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名兒(包作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人的名兒》是中國當代作家包作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人的名兒
人的名兒,樹的影兒。哲人說,名字從本質上講,不過是一個人的符號而已。但這個符號卻不是一般的符號,它可是陪伴我們一生的指代符號。因此,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個好名兒。
姓名簡單,內涵豐富:有文化背景、個人信仰、社會發展走勢等等。中國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約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時是母系社會,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組成,說明我們的先祖最早是跟母親姓的。到夏、商、周的時候,人們有姓也有氏。「姓」是從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屬的部族名稱而來。「氏」是從君主所封的地、所賜的爵位、所任的官職,或者死後按照功績,追加的稱號而來。所以貴族有姓、有名、也有氏; 平民有姓,有名,沒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卻不可以通婚。古人很早就發現了一條遺傳規律:近親通婚對後代不利。唐太宗時期,有個吏部尚書叫高士廉的,把民間所有的姓氏都記錄下來,寫成一本名為《氏族志》的書,頒行天下,作為當時推舉賢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據。中國舊時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時期成書的,裡面共收集單姓408個,複姓30個,共計438個。姓名發展到現在,據說有4000 到6000個,但大多數人所用的不過1000個左右。最新的統計數字表明,單是姓張的就有一億人,這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姓吧。
我們的古聖先賢對名字的重要性十分重視,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古人甚至說:「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古人在選取名字時儘量從字的義、形、音等多方面考慮,試圖通過名字提供自己的志趣、追求、希望、抱負、排行等多方面的信息,從而給人視覺、聽覺和意念上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們能領悟到命名者的深刻含意。其形式大概有五種。其一,尊古。古人命名時多表出對古代的制度和人物的景仰,如曹子輿,字希孟(孟軻字子輿);吳中旦,字希周(周公旦);范學朱,字用晦(朱熹字用晦);雷淵,字希顏(顏回)等。有些仰慕先達昔哲者,則直接在名字中間加仰、幕、宗等字。如錢宗尼、於慕淵、方敬輿等。其二,述志。人們在起名時非常看重倫理道德和功業。以德命名者有曹孟德、劉玄德、朱德、李德鄰。以仁命名者有曹仁、薛仁貴、王守仁等。以義命名者有劉義慶、劉義隆、李義山等。以忠命名的如名將韓世忠、張獻忠等。以孝命名的有郭奉孝、方孝孺等。以信命名的有韓信、單雄信、李信等。其三,祈福。孔子也曾承認富貴是人之欲求:「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所以人們在取名字時,有時也不免將這種對優裕生活和高貴地位的祈求,通過命名表現出來,如李廣利、蓋寬饒、錢廣、吳壽富等。現代人們命名也常有這類詞,如王永貴、李冒富、張得利等。對仕途的追逐也是如此。隋唐以來,人們一般要通過科舉考試來求取功名富貴,一旦金榜題名,那麼榮華富貴就會自然而然到來。所以,在命名中多有范新科、裘登科、唐殿魁、許占魁等。其四,消災。人們總是通過各種方式來表示消災免病和逢凶化吉的願望,命名有時也是表達的一種方式,如霍去病、辛棄疾等即屬此例。其五,添壽。人們總是希望能將生命儘量延長,最好能壽與天齊。這種對生命的執著和祝願,有時也通過命名表現出來。所以,在命名時多喜用壽字:如毛延壽、張承壽、潘天壽等。另外,喜愛用延年、永年、龜年、延齡、鶴齡命名者也是非常多的。唐宋以降,命名中多喜用老、吏、翁、父(甫)等字,恐怕也流露出命名者對耄耋之壽的期望和惟恐早夭的疑懼。
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可能會有很多名字:出生時會有乳名,隨後有正式的姓名,有正式的字與號,也有玩笑間的綽號,上網會有網名,談戀愛會有暱稱,有的人還有筆名、藝名等等不一而足。起初,字是名的解釋與補充,互為表里,故又稱表字,後來也不盡然,如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軾是古車前供立乘者扶的橫木。瞻是遠望的意思,出典於《左傳》「登軾而望之」;而「伯仲叔季」是排行,和仲表明蘇軾是次子,就看不出與軾的聯繫了。號是自己封的,一般有成就的士大夫和文人喜歡給自己封號,表達自己的志趣愛好、理想抱負。如蘇軾被貶時,為友人贈送的幾畝荒地取名「東坡」,自己又信佛,故自號東坡居士。在古代,名是自稱的,或上對下、長對少才能直呼真名;字和號是平輩間的尊稱,或下對上、少對長只能稱其字、號,不可稱名。
長輩對自己孩子的名字沒有不重視的,或請高人來為孩子起名,或搬出字典查找姓名,甚至藉助網絡求得一個好名字。《民法通則》明確了公民擁有姓名權。在這條大原則的規範下,絕大多數人都順順噹噹地給孩子起了名字、上了戶口。但也有一些思想或超前,或前衛,或怪異的人,在給孩子起名字的過程中遇到了阻力。報載,某地一男子喜得貴子,高興之餘該男子欲給兒子起名王@,結果到派出所後被戶籍警否決。他的創意源於兩個原因,其一,這個名字有網絡時代的特徵。其二,肯定不會有重名。警方以「名字中的@是符號,不是漢字」為由,沒有同意他為兒子取的名字。某人超生後終得一子,但因此被罰款3000元。在給孩子上戶口時,他為了「紀念」此事,想給孩子取名「三千一郎」,結果遭到民警的斷然拒絕。
名字也能生出一些幽默:我有個遠房親戚一直想生個兒子,可他妻子在生孩子的時候很痛苦,咬着牙一字一頓地說:「寧可一輩子沒有兒子,今後再也不生了!」結果生了個女兒。幾天後夫妻倆商量着給孩子取名字,妻子說:「我看就叫'招弟』吧!」不過鄰居姓梅,梅招弟始終沒為父母招來弟弟。某地有一對哥倆,哥哥叫「陳劍橋」,弟弟「陳復旦」,兄弟倆甚至連高中都沒上過。起名字還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如50年代張抗美伍衛國陳招娣流行, 60年代秦文革馬紅衛倪彪姜青時髦 ,80年代周文瀚方麗婭徐安娜走俏……
名字起得好的例子很多,也有先前起得不怎麼好,改名後留名千古的。如徐悲鴻原名徐壽康,因家境貧寒,常被人看不起,他感嘆前途渺茫,世態炎涼,不禁悲從中來,改名「悲鴻」寓鴻雁哀鳴,並從此發憤習畫,終成藝術大師。牛得草原名牛俊國,作為豫劇丑角他覺得自己的名字太正,便向一位對姓氏頗有研究的教授求教。教授說:「姓侯的有叫侯得山的,猴子得了山可以攀登;姓於的有個叫於得水的,魚兒得了水可以暢遊;姓朱的有叫朱得康的,豬得了糠膘肥體壯;你姓牛,何不叫牛得草呢?」蘇童原名童忠貴,像童家鋪子的掌柜的,改名後立刻顯出了書卷氣。賈平凹原名賈平娃,跟山溝溝里的放牛娃似的,若不改名,說不定讀者會減去大半。
名字除了具有表層的志向、情趣方面的含義(如朱自清、冰心),還有更深層的文化內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自幼刻苦,飽讀經史。老師認為他定成大器,只恐鋒芒太露,於仕途不利,故贈他表字「退之」。每當人們稱他韓退之時,如同時時提醒他:不可自負呵。諸葛亮,號「臥龍」。被人呼為「臥龍先生」時,能感受到大家對他才智與抱負的認同和欽佩。名字從表面上說有好壞之分,但自己對名字的感應與別人的感覺往往不是一回事。比如有的人對被稱作「痞子」非常感冒,有的人卻放着「蔡智恆」那樣一個方方正正的名字不用,給自己起了「痞子蔡」這麼個依離歪斜的名字;女畫家周煉霞在十年動亂中一隻眼睛損傷失明,她不但不避諱,還自號「一目了然」。
人的名兒,樹的影兒。所以,好名字,不必苛求,自己聽着舒坦就行。[1]
作者簡介
包作軍,現任吳忠市作協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