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間樂事,落雪烹茶(梁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間樂事,落雪烹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人間樂事,落雪烹茶》中國當代作家梁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人間樂事,落雪烹茶

一箋年華,一指流沙。轉眼間2021年就只剩不到20天了,伴隨着時間腳步匆匆走來的,還有逐漸寒冷的天氣,但冬天最讓人傾心的,也莫過於煮雪熬茶,於寂寂寒歲中,取一縷裊裊茶香溫暖時光。

記得小時候,父親乃是一喝茶高手,他會用吃過的鐵罐頭盒,改制成簡易茶壺,外圍綁上鐵絲再套一彎鈎,灑些茶葉進去兌上水,放在小火上熬呀熬。等到茶葉全部都飄起來,水變綠了,這茶也就熬好了。接下來父親是一杯接一杯,喝着品着嘗着,神采飛揚餘興未盡,那副滿足高興盡寫在臉上。對於用雪水熬茶,父親更是情有獨鍾。到了下雪的時候,父親就把雪和茶葉放在一起煮。當看到茶葉不停上下咕嘟,父親就把茶壺,輕輕從火里取出來,將茶水倒進洋瓷缸或大碗裡,然後慢慢喝細細品,高興之餘還會給我們講一些過去的美好故事,以及喝茶的好處。

屋外一片、兩片、三片……漫天的飛雪如同一場三月的櫻花雨,紛紛揚揚,落着落着,房子白了,草坪白了,冬青樹梢也白了。而屋內卻紅爐煮茶,茶香縹緲。

當然了,文人的煮雪烹茶,講的是一個雅興,我的父親沒有什麼文化,他的煮雪烹茶,講的就是個高興。

而今,我一人在外,只能自己煮雪問茶味。

清晨醒來,好大一場雪,忙洗手取雪,生火煮水,雪在釜里浮沉,玉肌消隕,茶香四溢。看着雪水在壺中咕嘟咕嘟地蒸騰,熱氣在空中飄升洋溢,飲上一杯自己親手煮的熱茶,暖意立即傳遍全身,這種感覺無疑是一番愜意享受。

看着窗外雪花紛紛,突然想到古人的浪漫冬天一定少不了烹雪煮茶吧。

《紅樓夢》里,妙玉采梅花上的雪,用以烹茶。這樣的水,在當時是最高級的泡茶專用水,泡出來的茶,自是清新,妙不可言,還自帶一股淡淡的梅花香味,雅淡精緻。想來妙玉真是極端聰慧的女子,懂得藉助天地間最美的意象來賦予茶以獨特的魅力。

雪,冰清玉潔,獨善其身;茶清清淡淡,像極了君子的作風。最清新脫俗的結合莫過於雪與茶。所以,烹雪煮茶,是古代文人的極致雅事。

古人用雪烹茶很有講究,花瓣之上的雪,或者是未落地之雪,用來煮茶,最為美妙。清代震鈞就曾說過:「雪水味清,然有土氣,以潔瓮儲之,經年始可飲。」從詩中就可以看出,古人對煮雪烹茶的喜愛程度。提到「煮雪烹茶」,就需要說到北宋一個叫陶谷的人,據說,有一天突降大雪,陶谷別出心裁,取雪水來烹茶,烹煮出來的茶水,味道格外清新香甜。因此有很多人都認為他是「煮雪烹茶」的首創。

其實早在唐代,白居易就寫下了「冷詠霜毛句,閒嘗雪水茶」的詩句,稱讚過「雪水茶」了。這也說明用雪煮茶早就有了,只不過是到了宋代才流行起來。

到了清代,人們還總結出來了雪水收取和儲藏的經驗。首先,雪落了半寸以上的厚度才能取;其次,山石或池塘邊的雪更好,茅屋、草垛、山道上的雪,由於容易有異味,都不能用,只有潔淨的雪才適合烹茶。

茶和雪在爐火的烘烤下味道交融,茶香盈室,在寒冷冬日撫慰着人心。無論是冬暖室,還是寒星冷月,只要有親友相伴,圍爐把酒、品茗為樂,都是人生樂事。[1]

作者簡介

梁莎,愛好文學,旅遊,退役軍人。曾在《軍嫂》《解放軍報》等各類地方性報刊發表過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