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登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仁川登陸(朝鮮語:인천 상륙 작전/仁川上陸作戰;代號:鐵鉻行動(Operation Chromite))是朝鮮戰爭中一場決定性的進攻及戰役。
戰役開始於1950年9月15日至9月28日結束,在兩棲行動中,聯合國軍通過在敵軍後方一系列登陸攻占了京畿道的仁川並突破釜山地區戰線,當時參與進攻的聯合國軍主要是由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所指揮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組成。
仁川戰役擊退了當時入侵的朝鮮人民軍,聯合國軍接着展開反攻,一連串的勝利向北的進攻於鴨綠江觸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干預聯軍北上攻勢[1]。
背景
仁川登陸之構想是麥克阿瑟在朝鮮戰爭爆發後4天的1950年6月29日視察韓國戰場後提出的,麥克阿瑟認為朝鮮人民軍將會把大韓民國國軍從漢城擊退,他認為就算有美國的增援,憔悴、缺乏機動力及裝備低劣的大韓民國國軍也不能阻止朝鮮人民軍的進攻,他相信只有在敵人後方實施決定性的軍事行動才能令局勢改善,因此他希望在仁川附近實施登陸以切斷人民軍之補給線令它失去戰鬥力,從而贏得戰爭勝利。
為了完成這次龐大的兩棲登陸行動,麥克阿瑟要求動用美國海軍陸戰隊遠征軍,這支部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已證明了其實施聯合兩棲作戰之能力,但是,海軍仍未在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內及美國國防部長路易斯·詹森(又譯:路易·強森)的戰後裁軍行動中恢復過來,事實上,詹森希望取消整個海軍及將海軍陸戰隊遠征軍人數從最高峰時的300,000人縮減至27,000人,很多海軍登陸艇及兩棲戰艦已經被出售、作為廢物被拆毀或轉移至美國陸軍專用,當倉促地重新裝備二次大戰時期登陸艇、從釜山周邊陣地撤出及重新徵召的海軍陸戰隊集合在一起後,海軍指揮官認為有能力實施這次進攻行動。
麥克阿瑟決定使用美國遠東司令部(FECOM)的聯合戰略及行動組(JSPOG)策划行動,最初之計劃令其他將領非常懷疑成功之可能性,因為仁川之自然環境及十分堅強的防禦工事,進入仁川有兩個航道,飛魚峽及東航道,它們很容易被水雷封鎖,航道的水流十分快及危險—3至8節,然而錨地十分細小及港口被很高的海堤包圍,指揮官阿里·G·卡柏寫道:「我們列出了每個自然和地理障礙名單-在仁川所有項目都榜上有名。」
這些問題,加上朝鮮人民軍的進攻,迫使麥克阿瑟取消於1950年7月在仁川登陸的最初計劃,藍心行動。
雖然有這些障礙,麥克阿瑟在9月提出了修改的仁川進攻計劃:100-B計劃,代號「鐵鉻行動」,詹姆士·杜裏海軍上將簡單總結道:「最好我能說在仁川是不可能的。」,軍官們在簡介時花了很多時間討論是否可選擇如全羅北道的群山等其它登陸地點,在簡報後麥克阿瑟用了45分鐘解釋選擇仁川的原因,他說因為仁川已被嚴密防守,敵人不會估計到進攻在這裡出現,而在仁川的勝利亦可避免因在更北方而出現之嚴酷冬季作戰,聯合國軍隊可在仁川的行動中切斷朝鮮人民軍的補給路線,同時仁川被選中因為它接近漢城,福雷斯特 P.謝爾曼海軍上將及J·勞頓·柯林斯陸軍上將回到華盛頓即批准登陸行動。
在仁川的登陸不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次大型登陸行動,第一次是在1950年7月18日由美國第1騎兵師在浦項的登陸,但當時行動不是在敵人的占領區內進行,亦沒有遇到抵抗[2]。
視頻
仁川登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仁川登陸作戰真實歷史 仁川登陸戰役真相 ,龐軍網,2020-03-24
- ↑ 【史海鈎沉】朝鮮戰爭之仁川登陸 ,搜狐,201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