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以竹明志(郭啟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以竹明志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以竹明志》中國當代作家郭啟宏的散文。

作品欣賞

以竹明志

文人與竹,向來有不解之緣。竹有非同一般的氣質,寧折不彎,傲立風霜,似恬隱君子、逍遙書生。一叢竹,婀娜多姿,清麗映日,也似風雨麗人、江南才女。竹有非同一般的用處,削竹作簡,韋編成書;還可以做成笙簫琴笛,絲竹之樂,給文人帶來寫作靈感。

竹象徵君子之道。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愛竹成癖,每到一個地方居住,哪怕是暫時的,都會叫人在宅旁種下青青翠竹,有人問他:「暫住何須爾?」他則指着剛種下的竹子回答:「何可一日無此君?」後來王徽之因此被稱為「竹君」。

竹彰顯氣節,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出了名的文人學士,他們七人,或主張老莊之學,或柔老莊以儒術,或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但無論觀點如何,他們都是生活上不拘禮法,清淨睿智之士,七人常常聚集在當時的山陽縣一片竹林之下,他們肆意酣暢,對酒當歌,促膝長談,流連忘返

竹的空心,象徵了純潔與虛心。唐開元二十五年,李白到山東,與孔巢文、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交友,世人稱為「竹溪六逸」。他們隱居山竹之中,酣歌縱酒,頗得世人仰慕。他們寄情于山水林泉,柴門蓬戶,蘭蔥參差,妙辯玄宗,尤精莊老。

與他們同時代的「詩聖」杜甫也是一位好竹之君,寫過眾多詠竹的詩句,如在《客堂》詩中他寫道:「平生棲居地,必種數杆竹。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三言兩語,寫盡竹的挺拔清雅之貌。

[1]

作者簡介

郭啟宏,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