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價格總水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價格總水平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文化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價格總水平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全社會所有商品和服務價格的加權平均水平。世界各國,特別是在發達國家或地區,度量價格總水平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編制各種價格指數,如消費者價格指數、批發價格指數等;二是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縮減指數(GDP deflator)。

價格總水平相關計算公式

貨幣供給量、貨幣流通速度和總產出

如果以M代表一定時期內貨幣的供給數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P代表價格總水平,T代表各類商品的交易數量,則:

MV=PT或P=MV/T

從這個方程式可以看出,P的值取決於M、V和T這三個因素的相互關係。在這三個因素中,M是一個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決定的,V是在一定時期相對穩定,T的增長相對穩定,所以價格得變動主要取決於M的變動。

如果對上述公式用微分方法進行推導,可以得出價格總水平的決定方程,即:

π=m+u-y

式中π代表價格總水平變動率或通貨膨脹率,m代表貨幣供給量的變動率,u代表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動率,y代表GDP的變動率。

很明顯,價格總水平的變動與貨幣數量、貨幣流通速度變化成正比,而與總產出變化成反比。這三個因素的不同組合,就決定了價格總水平的不同變化趨勢。

價格總水平、總需求和總供給的關係

價格總水平決定於總需求和總供給的比例關係。總需求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一給定的價格水平,一個國家或地區各種經濟主體願意購買的產品總量。一般來說,當價格總水平下降時,總需求擴大,當價格總水平上升時,總需求減少,價格總水平和總需求反方向變動。

總供給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定時期內在一定價格水平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者願意向市場提供的產品總量。從長期看,總供給變動與價格總水平無關,不論價格總水平如何變化,總產出不變。從短期看,當價格總水平上升時,總供給擴大,反之,則減少,價格總水平與總供給成同方向變動。

價格總水平由總需求和總供給共同決定。

價格總水平變動的經濟效應

價格總水平變動的經濟效應:直接效應:對工資的影響:實際工資變動率=名義工資變動率÷價格總水平變動率實際工資的變動與名義工資的變動呈同方向變化;對利率的影響:實際利率=名義利率-價格總水平變動率。間接效應:對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影響、對收入分配結構的影響,以及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一般來說,價格總水平變動,特別劇烈的、大幅度變化不利於經濟增長,只有在短期內,在價格變動沒有被市場主體預期的情況下,才可能對經濟增長發生某種作用。通貨膨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經濟增長,而通貨緊縮在一定程度上則不利於經濟增長。但這種作用也只是暫時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