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任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任圜(rèn huán[1](?-927年)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大臣,陝西京兆三原人。父任茂弘,曾任西河令,駐守太原,任圜隨父於任上。英俊瀟灑,能言善辯,得晉王李克用見愛,以侄女嫁他為妻。

後唐時,以鎮州為北京,拜任圜為真定尹、北京副留守知留守事,歷任工部尚書,兼任黔南節度使,官至宰相。

927年,後唐明宗出巡汴州,民間訛言紛起,宣武軍節度使朱守殷頗懷疑懼,遂謀叛變。權臣安重誨藉機誣陷任與朱守殷通謀,密遣供奉官王鎬赴磁州,矯詔賜任圜自盡。任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飲,飲藥自盡。

後唐愍帝即位,追贈太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任圜                 出生時間         不詳
                所處時代         五代                 去世時間         927年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陝西京兆三原
                  職 業          歷任工部尚書                  主要成就           宰相,贈太傅

人物經歷

仕途忐忑

921年,成德節度使王鎔死於叛亂,大將張文禮自稱節度使,送款於後梁,李存勖前後派出幾位著名的大將討伐,但都不能取勝,李嗣昭也戰死,身為判官的任圜代領其軍,號令嚴明,李存勖再命蕃漢馬步軍都指揮使李存審前來討伐,張文禮之子張處球等人閉城堅守,任圜數次以禍福曉諭鎮州人,張處球登城呼道:「城中兵食俱盡,而久抗王師,若泥首自歸,懼無以塞責,幸公見哀,指其生路。」任圜回答:「以子先人,固難容貸,然罰不及嗣,子可從輕。其如拒守經年,傷吾大將,一朝困竭,方布款誠,以此計之,子亦難免。然坐而待斃,曷若伏而俟命?」張處球流涕道:「公言是也!」於是遣其子送狀乞降,時人皆稱任圜其言不欺,鎮州城破後,張處球雖死,但人民得以保全,都是任圜的功勞。

後唐滅亡後梁,以鎮州為北京,拜任圜為工部尚書兼真定尹、北京副留守知留守事,次年,郭崇韜兼領成德軍節度使,改調任圜為行軍司馬,仍知真定府事。任圜素來與郭崇韜關係很好,因此郭崇便以韜因以鎮州事托之,而圜多所違異。初,圜推官張彭為人傾險貪黷,圜不能察,信任之,多為其所賣。及崇韜領鎮,彭為圜謀隱其公廨錢。莊宗遣宦者選故趙王時宮人百餘,有許氏者尤有色,彭賂守者匿之。後事覺,召彭詣京師,將罪之,彭懼,悉以前所隱公錢簿書獻崇韜,崇韜深德彭,不殺,由是與圜有隙。同光三年,圜罷司馬,守工部尚書。

魏王李繼岌暨崇韜伐蜀,懼圜攻己於後,乃辟圜參魏王軍事。蜀滅,表圜黔南節度使,圜懇辭不就。繼岌殺崇韜,以圜代將其軍而旋。康延孝反,繼岌遣圜將三千人,會董璋、孟知祥等兵,擊敗延孝於漢州,而魏王先至渭南,自殺,圜悉將其軍以東。明宗嘉其功,拜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三司。是時,明宗新誅孔謙,圜選辟才俊,抑絕僥倖,公私給足,天下便之。

是秋,韋說豆盧革罷相,圜與安重誨鄭珏孔循議擇當為相者,圜意屬李琪,而珏、循雅不欲琪為相,謂重誨曰:「李琪非無文藝,但不廉耳!宰相,端方有器度者足以為之,太常卿崔協可也。」重誨以為然。它日,明宗問誰可相者,重誨即以協對。圜前爭曰:「重誨未諳朝廷人物,為人所賣。天下皆知崔協不識文字,而虛有儀表,號為『沒字碑』。臣以陛下誤加采擢,無功幸進,此不知書,以臣一人取笑足矣,相位有幾,豈容更益笑端?」明宗曰:「宰相重位,卿等更自詳審。然吾在籓時,識易州刺史韋肅,世言肅名家子,且待我甚厚,置之此位可乎?肅或未可,則馮書記先朝判官,稱為長者,可以相矣!」馮書記者,道也。議未決,重誨等退休於中興殿廓下,孔循不揖,拂衣而去,行且罵曰:「天下事一則任圜,二則任圜,圜乃何人!」圜謂重誨曰:「李琪才藝,可兼時輩百人,而讒夫巧沮,忌害其能,若舍琪而相協,如棄蘇合之丸而取蜣蜋之轉也!」重誨笑而止。然重誨終以循言為信,居月余,協與馮道皆拜相。協在相位數年,人多嗤其所為,然圜與重誨交惡自協始。

受誣致死

故事,使臣出四方,皆自戶部給券,重誨奏請自內出,圜以故事爭之,不能得,遂與重誨辨於帝前,圜聲色俱厲。明宗罷朝,後宮嬪御迎前問曰:「與重誨論者誰?」明宗曰:「宰相也。」宮人奏曰:「妾在長安,見宰相奏事,未嘗如此,蓋輕大家耳!」明宗由是不悅,而使臣給券卒自內出,圜益憤沮。重誨嘗過圜,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誨欲之,圜不與,由是二人益相惡。而圜遽求罷職,乃罷為太子少保。圜不自安,因請致仕,退居於磁州。

朱守殷反於汴州,重誨誣圜與守殷連謀,遣人矯制殺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飲而死。明宗知而不問,為下詔,坐圜與守殷通書而言涉怨望。愍帝即位,贈圜太傅。 [2]  

人物軼事

昭義節度使李嗣昭聘任圜為觀察支使。後梁軍築夾城以圍潞州。一年後晉王死去,救助潞州的晉國援軍都解散了。李嗣昭非常危險,問任圜解決的辦法。任圜勸他堅守以待,不可有二心。不久,莊宗(李存勖)攻破後梁軍的夾城,聽說了任圜幫李嗣昭策劃了守城的計謀,非常讚賞,於是(任圜)更加出名了。後來,李嗣昭和莊宗有矛盾,任圜幾次奉命往來兩人之間,解釋誤會,李嗣昭能夠免除禍事,是因為有了任圜的幫助。李嗣昭追隨莊宗,在胡柳陂戰勝後梁軍,任圜有很大功勞,莊宗慰勞他說:「書生怎麼會沒用呢?仁者的勇敢,是多麼強大啊!」 張文禮殺了王鎔,莊宗派遣李嗣昭去討伐。李嗣昭戰死,任圜代替他指揮軍隊,號令嚴肅。接着,張文禮的兒子張處球等人閉城堅守,不願意出來,任圜幾次用禍福的道理告誡鎮州的居民,鎮州人都相信他。任圜曾率兵到城下,張處球登上城向任圜喊話:「跟皇上的軍隊對抗了很久,城裡的食物都快吃完了,我想投降,但怕承擔不了責任。希望您可憐我們,指一條生路。」任圜告訴他說:「以您的亡父(所犯的罪責),當然難以原諒,但懲罰不及子孫,兒子可以從輕發落。但你對抗了一年,殺傷了我們的大將,現在無法持續,才來投降,以這樣來算,就是兒子也難以逃避(處罰)。但是坐以待斃,難道比不過投降嗎?」張處球哭着說:「您說的對!」於是派遣兒子送上投降書,所有人都說任圜有誠信。後來鎮州被攻破,張處球雖然被殺死,但鎮州的官員人民因為曾經投降,所以很多人都保住了自己的家人(不被處死)。

人物評價

自幼為人明敏,善於言談,論議縱橫,為時所重。唐末時,昭義節度使李嗣昭喜愛任圜的才藝,聘為觀察支使,當時後唐與後梁夾河苦戰,後梁軍築夾城以圍潞州,水泄不通,李嗣昭全力固守,一年多後,救兵不至,李嗣昭困窘,任圜勸他堅守以待,不可有二心。不久,晉王李李克用逝世,太子李存勖繼位,親率大軍前來解圍,夾寨一戰,大破後梁軍,潞州解圍,李存勖聽說了任圜的名聲,也對他非常敬重。後來,李嗣昭與李存勖產生了矛盾,命任圜居中調解,才算化解,任圜追隨李嗣昭在胡柳坡於後梁軍激戰,獲得大勝,李存勖對他說:「儒士亦破體邪?仁者之勇,何其壯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