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貝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伊貝母

中文名稱:伊貝母

別 稱:貝母、天山貝母、新疆貝母

門綱: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

科目:百合科、百合目

種屬:伊貝母種、貝母屬

界、植物界

伊貝母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伊貝母FritillariapallidifloraSchrenk或新疆貝母FritillariawalujewiiRegel的鱗莖。具有清肺,化痰,散結的功效。主治肺熱咳嗽,痰粘胸悶,勞嗽咯血,瘰癧,癰腫。[1]

形態特徵

伊貝母:多年生草本,高30-60cm。鱗莖由2枚鱗片組成,直徑1.5-3.5cm,鱗片上端延伸為長的膜質物,鱗莖皮較厚

葉通常散生,有時近對生或近輪生;葉片從下向上由狹卵形至披針形,長7-12cm,寬2-3.5cm,先端不捲曲。

花1-4朵淡黃色,內有暗紅色斑點,每花有1-3枚葉狀苞片,先端不捲曲;花被片6,匙狀長圓形,長3-4cm,寬1.2-1.6cm,淡黃色,蜜腺窩在背面明顯突出;雄蕊長約為花被片的2/3,花葯近基着生,花絲無乳突;柱頭裂片長約2mm。

蒴果棱上有寬翅。花期5月。[2]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300-1780m的林下或草坡上。

喜濕潤涼爽氣候,耐寒,怕高溫,鱗莖在-10℃不受凍害,適宜生長溫度為5-20℃。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鬆、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種植為最好。

分布地域

分布於新疆西北部伊寧、綏定、霍城一帶。

繁殖方式

用鱗莖和種子繁殖。主要用鱗莖繁殖

栽培技術

1、鱗莖繁殖:每個鱗莖是由2-3個鱗片構成,把鱗片分開,每個鱗片作為1個繁殖實體種植,在畦內按行距20cm開溝,溝深依種莖大小而定,株距5-10cm。

2、種子繁殖:秋播在8-9月,種子不需處理,翌年春出苗。春播種子需拌濕沙層積處理,於翌年3月播種,條播,按行距15-20cm,開溝深0.5-1cm,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蓋薄層細土,稍壓,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病蟲防治

灰霉病,高溫高濕季節發生,為害葉部,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每隔10d1次,連續3-4次。

藥用價值

[3] 藥材性狀

伊貝母:鱗莖呈卵圓形、扁球形或卵狀圓錐形,高0.8-1.8cm,直徑1-2.3cm。表面淡黃色或類白色,稍粗糙,有時可見黃棕色斑點或斑塊,外層兩枚鱗葉心臟形或新月形,肥厚,近等大或一片較大,抱合,頂端稍尖,少有開裂。質稍松而脆,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微苦。

化學成分

鱗莖含西貝素,西貝素3β-D-葡萄糖甙,貝母辛鹼,西貝素N-氧化物,環貝母鹼,3-葡萄糖基-11-去氧芥芬胺,西貝母鹼,伊貝辛,11-去氧-6-氧代-5α,6-二氫芥芬胺。全草含伊貝鹼甙。

藥理作用

1、降壓作用:伊貝母所含的西貝素對麻醉犬能擴張外周血管而呈明顯降壓作用。

2、解痙作用:對豚鼠離體迴腸、十二指腸、大鼠子宮及整體犬小腸均有明顯鬆弛作用。其解痙作用類似罌粟鹼,能對抗氯化乙酰膽鹼、二磷酸組胺和氯化鋇引起的痙攣。

毒理作用

西貝素大鼠LD50為90mg/kg,其鹽酸鹽50mg/kg對大鼠長期給藥有肝損害現象。

功能

清肺,化痰,散結。

主治

肺熱咳嗽,痰粘胸悶,勞嗽咯血,瘰癧,癰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禁忌

反烏頭。

採收加工

鱗片繁殖2-3年收穫,種子繁殖3-4年收穫。6月份以後莖葉枯萎時,將鱗莖挖出,曬乾或烘乾。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取出,潤軟。切薄片。乾燥。篩去灰屑。

採收時間

5~7月間採挖

保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參考資料

  1. 伊貝母,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伊貝母,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伊貝母,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