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休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休戰》,作者: [烏拉圭] 馬里奧·貝內德蒂,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出品方: S碼書房,原作名: La tregua,譯者: 韓燁,出版年: 2020-10,頁數: 209,定價: 45,裝幀: 精裝,叢書: 馬里奧·貝內德蒂作品,ISBN: 9787521211160。

內容簡介

在這部日記體小說中,公司職員馬丁·桑多梅記錄了一個蒙得維的亞中產階級黯淡日常生活:辦公室日復一日的例行公事、妻子早逝後感情生活的長期空白、與三個已經成年的孩子住在同一屋檐下卻彼此充滿隔閡與誤解。當年輕的勞拉·阿貝雅內達進入公司後,桑多梅發現自己在情感上並未乾涸,對即將到來的退休生活的不安,也逐漸由憧憬所取代。隨着桑多梅與阿貝雅內達感情的迅速升溫,他也有生以來第一次領悟到了愛情的真諦,這場真摯熱烈的愛情將他生活中的陰霾一掃而空。然而幸福是短暫的,當他開始認真考慮起二人的未來時,一場不幸卻再次將他拋入深淵,而這場愛情只是他與厭倦、孤獨和無情流逝的時間的日常抗爭中的一段插曲,一次休戰……

《休戰》是烏拉圭作家馬里奧·貝內德蒂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也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西語文學作品之一。本書自1960年推出後在世界範圍內長銷不衰,再版一百五十餘次,為作者贏得了國際聲譽。貝內德蒂在本書中塑造的女主人公阿貝雅內達曾被文學評論界稱作「拉美敘事文學創造的最動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小說[1]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人們通常把五萬到二十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二十萬字到五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五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範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2]

作者介紹

馬里奧·貝內德蒂(Mario benedetti,1920——2009)

烏拉圭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和文學批評家。烏拉圭文壇「四五一代」(Generación del 45)的中堅分子。

貝內德蒂於1920 年出生於烏拉圭塔夸倫博省的帕索德羅斯托羅斯(Paso de los Toros)。早年經歷坎坷,曾從事過售貨員、速記員、 出納、記者、翻譯和公務員等職業。

1954年進入《前進》周刊,在1954—1960年期間,曾先後三次擔任該刊物主編。1967—1971年,任職於古巴政府的國際文化機構。1971年回到烏拉圭。1973 年 7 月,烏拉圭發生軍事政變,開始黑暗的獨裁統治時期。貝內德蒂離開烏拉圭,開始長達十二年的流亡生活,輾轉於阿根廷、秘魯、古巴和西班牙。1985年回國,此後在蒙得維的亞和馬德里兩地生活。

貝內德蒂的作品主要以城市為背景,關注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與精神危機,以及在獨裁社會中生存的艱辛與迷惘。通過對日常瑣事的精準觀察和生動描寫,貝內德蒂試圖喚醒耽於舒適生活的烏拉圭人民,進而探索實現徹底社會變革的可能性。由於貝內德蒂對獨裁統治、流亡生活和社會不公有着切身體會,他的作品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烏拉圭軍事獨裁政府的反動與腐敗。

貝內德蒂具有多種文學才能,尤以創作短篇小說見長。從 1945 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難忘的前夜》(La víspera indeleble)開始,貝內德蒂在此後的六十多年間創作了大量的小說、散文、詩歌和劇本。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蒙得維的亞人》(Montevideanos, 1959)、《有無鄉愁》(Con y sin nostalgia, 1977),詩集《辦公室的詩》(Poemas de la oficina, 1956)以及長篇小說《休戰》(La Tregua, 1960)、《感謝火》(Gracias por el fuego, 1965)和《破角的春天》(Primavera con una esquina rota, 1982)等,他的作品曾獲包括索菲亞王后伊比利亞美洲詩歌獎、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梅嫩德斯·佩拉約國際獎、何塞·馬蒂詩歌獎、烏拉圭國家文學獎等在內的多種文學獎項,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不斷再版,受到世界讀者的歡迎。

2009年5月17日,貝內德蒂在蒙得維的亞家中去世,享年88歲。烏拉圭政府宣布第二天為全國哀悼日,時任烏拉圭總統巴斯克斯表示:「馬里奧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死,而是會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

譯者簡介

韓燁

畢業於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現居西班牙。譯有《對話博爾赫斯》等作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