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會仙濕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會仙濕地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會仙濕地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該濕地公園是中國最大岩溶濕地公園。會仙濕地公園命名為「廣西桂林會仙喀斯特國家濕地公園」。仙濕地主要分布在臨桂縣會仙鎮的睦洞、四益、新民、山尾、文全、馬面等6個村委以及該縣四塘鄉的大灣村委、雁山區的竹園村委,涉及47個自然村和2.2萬人口,其地域範圍內有相思江、良豐河、唐代開鑿的桂柳運河(又稱相思埭運河)及睦洞湖等河流湖泊。

基本內容

中文名:會仙濕地

地理位置:臨桂縣會仙鎮

外文名:Huixian wetland

定 位:中國最大的岩溶濕地

=會仙濕地簡介

濕地資源:會仙濕地是中國最大的岩溶濕地之一,擁有着獨特的地貌與資源,50-80年代大肆捕殺野生動物及魚類 已逐漸滅絕,近年來人們意識到『生物瀕危』禁止了捕獵行為,近接保護野生動物,呈現了久違的百鳥齊鳴景象。

濕地水質:會仙濕地一直以來被大家譽為「桂林之腎」以三七分水域而聞名,三分流入灕江、七分進入柳江、近年來水質越來越差,種種原因導致濕地變成了一大片死水,惜日的魚蝦豐收已不可見,留下一個個捕魚陷阱與古老魚具。

獨特地貌:會仙濕地的獨特地貌,群山聳立,千姿百態,河塘縱橫,數十座秀麗的石山聳立於浩淼碧波之中,讓人嘆為觀止的九頭山,及鳳凰山和龍山,錯綜複雜的濕地渠道,天然的蘆葦八掛盪、一座座古老的橋樑交叉,古老的廟宇遺址。

會仙濕地風景

位於四塘鎮與會仙鎮邊緣之間,也是會仙濕地最邊緣之處,悠長的濕地渠道繞着整個九頭山[2],古代時期廟宇眾多,進入四塘鎮必經之路、現有魚場幾千畝,鴨場無數。

會仙濕地九頭山走進九頭山讓人有種前所未有的感觀,優美的山體、天空被鳥兒籠罩着,無人煙之地一切都變得寧靜,在這裡一切變得舒坦,沒有一絲的壓力,這也是這種美麗風光所能給人們帶來的心理感受回歸自然,心底無私天地寬。

會仙濕地龍山是最熱門的景區,當你登入山峰時濕地渠道居高臨下,全湖光景盡收眼底、山頂是龍王廟遺址,龍王山地貌獨特可稱水泊梁山、大旅行家徐霞客詩句:「獅子岩前水長流,南臨山景消旅遊;龍王廟內鐘鼓響,虎仔橋上望客舟,所說的龍王廟內鐘鼓響就是指此山。

歷史:龍王廟遺址在小的時候經常登上去過,當時山頂還留下幾個石葫蘆散落在角落,最近登上上頂時石葫蘆早不之所蹤、龍王廟起建於明代早期比起仙神廟更早,他們同樣逃不過被拆遷的命運,二座廟宇都被拆遷蓋了學校、民國時期龍王廟被一名師長拆遷蓋了現在的四益小學,而現在的睦洞小學是仙神廟拆遷而來的。龍王廟曾是太平天國將領馮雲山的指揮部,曾在分水塘操練過水軍,留下過獵獵戰旗,波光劍影的歷史。

會仙濕地水葫蘆災害

今年是會仙濕地水葫蘆受災害最嚴重一年,筆者經幾天的觀察確認分別為睦洞湖一帶,後門頭濕地渠道,及鳳凰山下游、還有寸邊湖大壩布滿密密麻麻的水葫蘆,濕地渠道有的已經被水葫蘆完全蠶食船隻已無法行走。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水葫蘆對水質有多大的影響,水葫蘆是從國外引進的為飼養、豬,兔、等家禽.現在他已經成為了綠色天生殺手,會仙濕地的水葫蘆已經是瘋狂生長的,已造成對水質的破壞遠大淨化,我們不得不惋惜,不得不考慮管理元素。

我們可以從10年的變化開始着手,當年的河道清晰可見底,農戶門經常從湖面及湖底打撈水草餵養魚與家禽,而現在基本放棄了原始的養殖,使得濕地沒有了任何的生態管理日積月累的爆發前所未有的水葫蘆災害。

水葫蘆它繁殖力非常強,不僅阻礙了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長,破壞了生態環境,而且阻塞了河道,影響了船隻的通行引進時沒有調查研究水葫蘆的特質,不懂得水葫蘆在生長中如果沒有天敵,就很有可能泛濫成災,對河流湖泊造成危害。

如今受災害的區域部分為,睦洞湖屬村莊 、後門頭、三義、七星村,鐵匠的寸邊湖、每年爆發水葫蘆時七星村、三義都會組織清理河道能夠讓船隻行走,但這只是局部的清理,隱患遠遠不止,村民只顧眼前利益未從遠出着想,未有農作物的濕地渠道完全癱瘓,我們需要科學的管理、目前除了人工打撈就是機械打撈,沒有更好的辦法可行,可考慮引入一些需求食水葫蘆的家禽從中獲利的管理理念、最後還是希望政府能夠重視。[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