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彩陶上的八卦符號(韓清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會寧彩陶上的八卦符號》是中國當代作家韓清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會寧彩陶上的八卦符號
會寧縣,隸屬於甘肅省白銀市,位於甘肅省中部,白銀市南端,屬中溫帶半乾旱氣候。地處北緯35°24′至36°26′、東經104°、南與通渭縣毗鄰,西靠定西安定區和蘭州榆中縣,北與靖遠縣、平川區接壤。總面積6439平方千米。會寧縣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帶,土地構造複雜,多以變質岩和花崗岩為基底,其上廣泛沉積第三系紅層和第四系黃土,局部地段出露石灰系、侏羅系和白堊系地層。
會寧縣整個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梁峁起伏、溝壑縱橫。全縣以祖厲河為基幹,分布樹枝狀溝壑。總體南高北低,東北角、中西部有海拔2200米的山塬和峰巒。南部、中部為山地,多屬黃土堆積侵蝕長梁、梁峁地貌。北部多為川、塬地,為梁峁頂面殘塬和河流切割成的溝谷地貌,此地貌分布在縣境北部祖厲河、關川河兩側,海拔1700—2200米。有白草塬、扎子塬、李家塬等八塬典型峁頂殘塬,塬面坡度平緩,一般在5—10度之間。塬緣到谷底切割較深,坡面高且陡,此地貌分布於祖厲河及其支流祖河、厲河、關川河、苦水河、土門峴河兩側。
大約5000年前,祖厲河流域已進入到新石器時代。牛門洞、窠立台、石石灣、老人溝等地留下了先民的足跡。石器、骨器、玉器、陶器無一不凝結着他們的智慧!農耕文明在祖厲河流域萌芽並茁壯成長,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遍布整個中原廣大地區的彩陶文化,從距今八千年至四千多年。會寧彩陶連續不斷持續二到三千年之久,彩陶從形制到裝飾紋樣的風格特點,雖然有一定的地區性差別,但總體上大同小異。尤其是彩陶着飾紋樣,都與天文曆法巫術禮教有密切關係。如主要是鳥紋、魚紋、網格類幾何圖案,歸納起來大致是:凡圓圈紋、圓點紋、旋渦紋、波浪紋、回形紋、雲雷紋、花葉紋等,都同鳥紋有關;凡網紋、弧線紋、鋸齒紋、直線紋、三角形紋、棱形紋、方格形紋等,都同魚紋有關;凡擬蛙紋、擬人紋、折線紋與部分旋渦紋、波浪紋等,都同蛙紋有關。彩陶器物是隨着遷徙的漁獵生活向原始農業定居生活轉變的產物,大多數是巫術祭禮器,種子貯存,或煮、食、飲器等,這就是其裝飾紋樣與農業生產直接相關的天文曆法圖騰巫術相聯繫的原因,無非是為祈求農業豐盈,身體健康,減少病亡。反映了天文曆法與原始農業、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巫術是人類最初和大自然抗爭的過程中,為了生存唯一人神通話的渠道!在被巫術觀念籠罩着的蒙昧時代,往往大自然的一切現象被披上巫術宗教的色彩,如雞同太陽的關係,燕子同春分節令的關係,蛙同月亮、春天之關係,以及魚、鳥、鹿、花葉等同春天之關係等現象。在原始生活中,他們逐步認識到天文曆法與農業之間的重要關係,而天文曆法與許多候鳥、信獸、信蟲有密切關係,其所表現的規律之不可違背性,使先民們逐步產生、形成了神秘而神聖的觀念,美麗的神話就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出來了。
新石器時代,部落與部落之間距離很遠。沒有交通,部落與部落之間是敵對的,由於人類最初沒有通用語言,交流起來很困難。彩陶上的顏料需七彩石,比如會寧出土的綠松石,和田玉璧等,會寧到現在也沒有這些原料。那新石器時代沒有交通和交通工具,女媧補天剩的七彩石不可能在會寧,綠松石產自湖北,和田玉產自新疆和田,這些原料是如何運來的?是不是精衛填海的那隻鳥銜來的?這只能用神話故事解釋得通。
八卦是我們祖先發明的,是舉世無數的國寶,是鑲嵌在世界科學王冠上的一顆明珠。自古以來,周易八卦被稱為無字天書,因它神奇而奧秘的科學理論,在世界文化的星空如北斗星一樣璀璨閃亮。
關於它的起源問題,從古至今,雖從未停止過研究和探討,但直到現在仍然是一個謎。一說是,起源於古天文學:其理由是,八卦的「卦」字,「從圭從卜」。圭,土也,即用泥土堆壘而成,用來測日影之用。從卜,後來測日影不用土圭,而改用八尺標竿代之。為了保持標竿垂直,標竿上掛一條繩子,繩子下懸一重物,故像「卜」字。故說,八卦起源於古文學。二說是,八卦起源於文字,如古字坤、坎震、兌而衍為八卦。三說是,八卦是伏羲時代的八個官的符號。管天的官叫乾,管地的叫坤,管雷的叫震,管水近民叫坎,管山的官叫艮,風的官叫巽,管火的官叫離,管澤的官叫兌。所以有八卦起源於官名。
伏羲太極八卦圖中,八卦的順序是,乾1兌2離3震4巽5坎6艮7坤8。
四說是,八卦起源於占卜,是模仿占卜的龜兆而來的。八卦和六十四卦都是標準的「兆」。屈萬里有「易卦源於龜卜」之說。又上古遠時代早就有物象占、天象占、星象占等,故八卦起源於占卜。五說是,八卦起源於「河圖」、「洛書」。相傳古代有龍馬出自黃河,背負「河圖」,有神龜出於洛水,背負「洛書」。伏羲得後,根據「河圖」、「洛書」上的陰陽點而演畫八卦。自宋代以後,凡是注《易》、論《易》、治《易》的著作,都把「河圖」、「洛書」等圖,作為《周易》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有人說,八卦是根據「河圖」、「洛書」而畫;當初《周易》是據「圖」、「書」而出,而不是「圖」、「書」據《易》而出了(劉大均《周易概論》)。所以人們都認為伏羲是根據「河圖」畫的八卦,故《山海經》中的「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就是一例。《連山》一書中的八卦是出於夏朝,但八卦不一定是按「河圖」而畫的。因為《易經》的原文中,沒有涉及到「河圖」、「洛書」之事。六說是,八卦起源於數字,古代記數的方法是劃道道,一數劃一,二數劃二,三數劃三等。
八卦陰陽符號的起源問題,和八卦的起源一樣,也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課題,不但充滿神秘色彩而且傳說很多。一說,是取於男女的生殖器;二說,取於古代用來占卜的竹節,一節為陽,二節為陰;還有無節的為陽,有節的為陰;三說,天一色為陽,地有水陸之分為陰;四說,《繫辭》上有「結繩而治」,取於古代結繩記數方法,原有五千年的考證,現在又有新發現:「在大約距今萬年的陶片上有些刻畫貌似卦圖。」 (《易圖的數字結構》)
四大圓圈紋雙耳彩陶壺,會寧縣博物館藏,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距今約4300——4000年,會寧縣塔寺岔出土。此彩陶壺四大圓圈中填充八卦四象太陽的符號。圖二和圖一對比,很相似。
四大圓圈紋雙耳彩陶壺,會寧縣博物館藏,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距今約4300——4000年,會寧縣漢家岔鎮塔寺岔出土,圖三彩陶上的符號和圖一中的乾卦符號一致。 渦紋彩陶瓶,會寧縣博物館藏,會寧頭寨子鎮牛門洞遺址出土。
圖四、圖五作比較,相似度很高。
四大圓圈紋雙耳彩陶壺,會寧縣博物館藏,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距今約4300——4000年,會寧縣漢岔塔寺岔出土。此壺四大圓圈中填塗六十四卦符號曲線紋,屬於中早期曲線紋向直線紋演進的過程。
四大圓圈紋雙耳彩陶壺,會寧縣博物館藏,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距今約4300——4000年,會寧縣牛門洞遺址出土。此壺四大圓圈中填塗六十四卦符號,由曲線紋演變成直線紋,直線疊加六十四卦符號已經形成,趨於成熟。圖六和圖八比較,相似度很高。
會寧南北遺址出土的彩陶,大多數屬於馬家窯文化時期彩陶。陶質細膩,打磨光滑,種類豐富,彩繪精美,器形豐滿圓潤,是華夏輝煌燦爛的彩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會寧彩陶是會寧先民們創造歷史、征服自然的重要見證,為我們探索研究華夏文明起源,提供了豐富而珍貴的實物佐證。會寧彩陶圖案由最初的寫實向抽象演變,這與先民們對自然界的認知有關,他們把自然界的風雨雷電、江河魚蛙、天圓地方、鑽木取火、茹毛飲血、圖騰崇拜、戰天鬥地描繪在陶罐上,形成人類文字的雛形,便成了甲骨文的祖先。作為一個縣級博物館,能擁有各式各樣飾有太極八卦圖的彩陶罐,非常難能可貴!
在人類童年的蒙昩時代,先民的生存非常艱難!不得不面對大自然的各種災難,死亡伴隨着先民的一舉一動。在渭水上游的氏族部落(秦安大地灣距今8000年)誕生了一位偉大的人物,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一,即太昊。(史記)中稱伏犧,亦稱青帝太昊伏羲。燧人氏之子,相傳其母華胥在雷澤(今山東省菏澤市)踩了巨大的腳印而有孕,生伏羲於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定都在陳(今河南淮陽)。
面對大自然各種各樣的災難,如何避其鋒芒,尋求一種能和大自然和諧相處之道!相傳伏羲經常坐在卦台山頂,苦思宇宙的奧秘,仰觀天象,洞察日月星辰的變化,俯察山川風物的法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一天,他聽到一聲怪異的嘶吼聲,見一隻奇形怪狀的動物飆出卦台山對面的山洞,這隻神獸長着龍的頭,馬的身子,身上有許多奇怪的花紋。龍馬縱身一躍,就飛到了渭水河中的一塊大石上,這塊石頭形狀酷似太極,伏羲聯繫龍馬身上的花紋,於是頓悟了天地法則,唯陰陽而已,於是畫出了太極八卦圖。
太極八卦圖揭示了天道規律。人們遵守這個法則,便可達到趨吉避凶、趨利避害的目的,從而實現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思想。[1]
作者簡介
韓清泉,省作家協會會員,一名不務正業的農民,一名不能專心打工的文學愛好者,把愛給了文學,虧欠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