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傘語•草語(金從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傘語•草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傘語•草語》中國當代作家金從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傘語•草語

01

傘 語

傘,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從這一點來看,應該是先有傘具,後有「傘」字。起碼說明,傘的歷史比倉頡悠久多了。

傘,是從帽子、斗笠、蓑衣及氈房等派生出來的,它先是用於遮風雨,既而用來擋烈日,後來又成為飾品。比起一般雨具,傘顯得儒雅、高貴,讓女人更漂亮,讓男人更紳士。它是跋涉者晴朗的一片天,它是熱戀者溫情的小世界,它也可能是流浪者在雨中撐起的小家園。

傘,是一個城市的精靈。一襲青布長衫,舉起一把油紙傘,古鎮就瀰漫了詩意。一簇碎花的旗袍,縴手執着一把細花陽傘,那街巷就充滿了芬芳。當你站在高樓之上,俯視着城市,你會看到一道靚麗的流動的風景線:七彩的陽傘、雨傘,就是那跳躍的音符,演繹一首舒特曼的小夜曲,而那花傘之下,可能就是你夢寐以求的景色。

傘,隨着社會發展已賦予它更多的內涵。無論是陽傘還是雨傘,無論是花布傘還是油紙傘,它都給人一種踏實的依靠。所謂的飽帶乾糧晴帶傘,就是一種未雨綢繆,火傘高張時要撐傘防曬,雨後送傘也並非馬後炮,它表現出朋友間的用心良苦,那麼卷旗收傘也就是為了更好的前進。手中有傘;下雨不慌;心中有傘,一生晴朗。

大型油畫《毛主席去安源》,作者劉春華用的唯一道具就是一把油紙傘,而不是刀槍包箱,有畫龍點睛之妙。一把傘畫出了山雨欲來、血雨腥風,畫出了披荊斬棘、運籌帷幄,畫出了東方欲曉、眾志成城。一把油紙傘,盡收了大革命時代的驚濤駭浪、波瀾壯闊。

詩人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他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愁的是雨,但又不完全是雨;他怨的是那丁香一樣的姑娘,但又不完全是那姑娘。看來都是雨傘惹的禍。

一把傘同樣可以成就一樁美妙的愛情。男人在雨中執傘前行,遇一女子拿手包舉在頭頂作傘慢跑,男人便紳士般把傘舉了過去,女人略顯防備之意,但還是不自覺地放下手包,先是若即若離,繼而是緊緊相隨。雖然誰都沒有說話,且彼此衣衫濕盡,但在那不足一平米的天空下,一股熱情油然而生,最後男人說:雖然我們不曾相識,但我知道,我要找的就是你!兩人終於相識相擁,相濡以沫,執手到老,互為人生中的一把傘。

俗語云:執傘者易濕,執杖者易傷。人們在優越的環境中,容易麻痹,往往適得其反。可見有傘也不一定能防雨,保護傘也不一定是避風港。

陳世美,駙馬爺的「大紅傘」沒能罩住自己的頭顱;同樣,和珅,皇帝老兒親家的「保護傘」,也未能讓他的項上人頭倖免。

跳傘是人們常說,但不常見的活動。給跳傘者準備的是降落傘,目的是讓跳傘者放慢速度,讓靈魂與軀體不要分離得太遠。跳傘是絕望中的希望,但是誰也不希望,怕的是不能平安着陸。

有糊塗先生把「傘」寫成了「命」,貽笑大方。其實,我不以為然。倉老先生造字時,肯定有所考慮。命,這麼貴重的東西,為什麼賦予它「傘」形?我想冥冥之中它們肯定有着某種關聯,畢竟傘與風雨有關,而風雨又同命運有關。

人生如傘,要經風雨,頂烈日,要撐得開,收得起。

02

草 語

草是人們最常見最普通的植物。古語中有:「天涯何處無芳草」,「舉目之內必有草芥」,說明草的平凡和普遍。草,只要有土壤、陽光和水分,它就能恣肆生長。當然也有室內的草,雖終日不見陽光,也一樣生機勃勃。也有河邊的草,根下不曾有一點土壤,也一樣鬱鬱蔥蔥。

大別山中的霍山有一種叫米斛草的,沒有陽光沒有水分沒有土壤,它仍然可以活上兩三個月。無獨有偶,覆山赤芝草貌似枯朽,即使在地下室里也可茁壯成長。可見草的生命力極強,真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有專家說,草的品種有幾百種之多,我想無外乎是仙草、芳草、綠草、藥草、野草、荒草、茅草、毒草之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故草遍地皆是。如今,草也堂而皇之地被人們認可,來愉悅身心,裝點環境,淨化空氣,減弱噪音,增加濕度,療愈沉疴,也兼或成為牛羊美味和燃料。

在植物大家庭中,草是最卑微的,可任人操擺、踐踏、剪制和焚燒。以草命名的稱呼多為低下或通俗之類。無名小輩稱之為草民,落魄上山稱之為草寇,不懂禮數稱之為草莽,半拉子文字叫草稿,未經完善的文書叫草案,胸無點墨稱之為草包,展示點混飯吃的小手藝的百姓稱之為草根明星,其一干人等稱之為草台班子。諸葛亮南陽舊居稱草廬,劉備去了之後稱為芳廬,潦倒書生的房屋稱之為草堂。

說到草堂,我想起了杜甫草堂和紀曉嵐的閱微草堂,哪裡還有一點草的影子?杭州的西溴草堂,福建莆田的夾祭草堂,吉林的三惜草堂,可能都是一些窮酸文人的自謙罷了,又多少透着些擺譜,大有屈居杜甫第二的不甘。真正的草堂是杜工部筆下被秋風吹破的茅屋,而現今的草堂早已變了味道。

現實生活中接觸到的「草」多有貶義,如拈花惹草、斬草除根、草草了事、草菅人命、風吹草動,落草為寇,草間求活等等。坊間有言:是樹高於草,是官習過民。通過草的襯托,樹的高大形象不再,官的跋扈嘴臉盡致。

萬物皆有靈性,草也莫能除外:公園的草坪邊有個溫馨提示牌:小草也有生命,請君腳下留情。往往提示牌背後就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我常費解,到底是先有路後有牌,還是先有牌後有路?是誰第一個走的?又是誰不拿小草當生命的?終不得而知。一棵草竟是人的素質試金石。

想當年八公山草木嚇退了苻堅多少鐵騎人馬,解東晉危難於水火;諸葛亮幾船草芥借得曹孟德利箭十萬支,成就了聯吳抗魏大業;三皇神農嘗百草,獨吞苦澀而斷腸,為救百姓苦難;李時珍一雙草鞋踏遍青山,筆下本草恩澤千秋萬代。

唯牆頭草是為人所不齒的,因為它風吹兩邊倒,遭人唾棄,但現實生活中卻常常出現。

吳三桂就是一棵典型的牆頭草,拿着大明的俸祿,李自成來了,他倒向闖王,清兵來了他又留起了辮子,為了一個女人竟不顧民族氣節,坊間有云:吳三桂掉了草帽頭子,反了半個天。這「草帽頭子」便是陳圓圓的雅號。

兔子不吃窩邊草,據說是為了自保,讓他人發現不了,其實那草就是兔子的炕頭,自己的老本,大有君子顧本之譽。

然而,現在專門流行一種手藝,叫「殺熟」,諸如傳銷、賣保險、賣儲蓄產品、黑中介等等,專找熟人「殺」,然後再一步步地「套牢」。別看那些人看起來多親切,實際上你在他們面前就是一根草,而他就是那隻專吃窩邊草的兔子

稻草是大熟之後的廢棄物,也可作牲口的糧食,但多是一把火焚之于田野兼作有機肥。

有人把稻草紮成人樣,嚇唬鳥獸,保護莊稼果實,每每奏效。但把稻草人用來嚇唬人,那就實在不敢恭維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亦短亦長,草民之語,戚戚其心,各自思量。人同草木,弱小堪傷,心耽風雨,不耐嚴霜,潤者終枯,青者易黃,當自珍自惜,更應盡職盡責.[1]

作者簡介

金從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理事,六安市作協主席,2007年獲首屆江淮文學獎,2011年獲《小說選刊》一等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