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傳承(劉秀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傳承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傳承》中國當代作家劉秀清的散文。

作品欣賞

傳承

福州的名人很多,嚴復、林則徐、林旭……無不是中國近代史上響噹噹的人物,因而名人故居也很多,那些靜默的建築在歲月的綿延中以無聲的訴說在傳承、傳遞着名人身上特有的精神、情懷、情操、氣質、信息,給後人以啟迪。兩年前,在福州「三坊七巷」參觀林覺民·冰心故居時,這座安靜的院落帶給我的感觸,讓我至今難忘。

由於歷史原因,楊橋巷拓寬變成楊橋路,這處宅院由原來的三進院落變成二進院落,面積也僅是當年的三分之一,然而,僅此保留下來建築的格局風貌,仍是無一處不顯雅致。不寬的院落中,老樹、綠藤、翠竹、臘梅,生機勃勃;青石、流水、小橋、游魚,動靜有致;整個院落房舍相連,虛實相生,布局緊湊,錯落相依。房檐前伸很多,卻也留出了足夠亮堂的天空,在淨藍明亮的天空下,仰頭望去,房梁、斗拱、瓦當無不中規中矩,卻又在規整中透着匠心與格局。就是在這樣雅致講究的宅院裡,林覺民與摯愛的妻子陳意映情深意篤,「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林覺民《與妻書》)林覺民參加廣州起義被捕就義後,林家躲到福州遠郊避禍,將故居讓售與謝鑾恩。兩年後,陳意映因憂傷抑鬱過度離世。靜美的院落,既滋養了林覺民的大愛情懷,又孕育了「高於塵世」的忠貞愛情。孫中山先生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言之中寫道:「……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之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大革命以成。」公正評價了黃花崗烈士「秉血薦軒轅」的壯志豪情與歷史作用。「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哭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林覺民參加起義前和淚寫下的《與妻書》,至今,仍不斷淨化與升華着處於幸福之中的後人的心靈和情懷。

[1]

作者簡介

劉秀清,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