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應欽公館舊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何應欽公館舊址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北園內、南京大學物理樓東北側(原金陵大學南門外,徐府巷鬥雞閘4號),為何應欽在南京的多處公館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處。該建築始建於1934年,建築師為沈鶴甫,1937年毀於戰火,1945年於原址上重建並於次年竣工,1949年曾短期租與美國大使館,今為南京大學外事辦公處。

該建築原包括兩層和三層的西式樓房各一幢及平房二幢,後因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南京大學校園擴建,現僅存三層的西式樓房(設有閣樓)。建築採用西班牙風格,外牆為米黃色,開拱形門窗並飾以磚框,坡屋頂上鋪以藏青色琉璃瓦,四周廣植雪松[1]

建築特色

何公館是一座典型的西班牙風格別墅。原先占地近10畝,有西式樓房2棟,1棟2層,1棟3層;另有2棟平房。現在僅餘3層的主體樓房1棟,正面有5個並列拱門,其後為門廊,門廊一側另有3個拱門,其後也有門廊。整個建築構思精巧,外部是鮮亮的米黃色,頂部則覆蓋着中國傳統的瓦藍色琉璃瓦。外觀簡潔大方,琉璃屋頂與塔樓高低錯落有致,公館四周廣植雪松花木,中間綠草茵茵。如今,門前的7株合抱雪松,據傳也為何氏當年所植。現在,該樓為南京大學外事辦公用房,專作接待貴賓之用,保存狀況完好。

歷史沿革

何應欽公館始建於1934年,沈鶴甫建築師設計,辛峰記營造廠承建,抗戰期間毀於兵火。1945年底。何應欽以其夫人王文湘的名義在原址重新建造,1946年3月竣工。公館占地面積9.5820畝,約6388平方米,有二層西式樓房一幢,三層西式樓房一幢,平房二幢,共計四幢31間。

1948年11月16日,何應欽的女兒何麗珠將該公館的大部分房間租給美國大使館,租期為194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南京解放後,何應欽公館由人民政府接管。

1959年初,由於南京大學需要擴建,拆掉了何公館的圍牆。1961年1,南京大學為建造物理樓,又陸續拆除了公館西南面的一幢二層樓房和一座平房,因此,何應欽公館僅存樓房一幢,平房一幢。現存樓房為西班牙風格的建築,高三層,坡屋頂,上鋪藍色琉璃筒瓦,拱門拱窗,黃牆磚框。

人物簡介

何應欽(1890-1987年),字敬之,貴州信義人。國民黨陸軍級上將,日木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16年回國。1924年任黃埔軍校總教官。1930-1944年,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長,同時還兼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軍委會參謀總長等職。1944年11月後,歷任同盟國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重慶行轅主任、國防部長、行政院長等職。1949年赴台灣[2]

視頻

何應欽公館舊址 相關視頻

探訪民國大將何應欽故居祖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