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余俊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余俊賢 Yu Chun-hsien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中華民國第3任監察院院長

任期 1973年3月19日-1987年3月12日
總統 蔣中正 嚴家淦 蔣經國
前任 李嗣璁 張維翰(代理)
繼任 黃尊秋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 1901年12月31日 大清廣東省嘉應直隸州平遠縣
逝世 1994年1月21日(1994歲-01-21)(92歲) 臺灣臺北市中正區
政黨 中國國民黨


學 歷

余俊賢(英語:Yu Chun-hsien),(生1901年12月31日-1994年1月21日歿),大清廣東省嘉應直隸州平遠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監察院院長

余俊賢出身草根,在1925年加入國民黨後主理東亞地區的海外黨部事務,及負責主理與海外僑民相關的事務。在抗日戰爭期間,余氏主理僑務教育,爾後則獲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行憲後,余氏歷任監察委員,1973年獲選為監察院院長,至1987年退職。

生平

早年生涯

余俊賢於1901年12月生於廣東平遠,本不富有又其父餘子揚在43歲時因積勞成疾去世,家境更為拮据。因此,余俊賢在高小畢業前一年便輟學,前往叔父經營的鹽米商號做幫工賺取收入幫補家計。翌年他再返校學習,完成高小學業。他其後考入平遠中學就讀,並於1923年考進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就讀文史學科。由於他在學期間經常聆聽孫中山關於三民主義的演講,在耳濡目染下認同孫中山的思想,於是在1925年3月在廣州加入中國國民黨。1926年,他在中山大學畢業後(廣東高師已與其他學校合併為中山大學),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幹事。

主理海外黨部及僑務

1927年12月,余俊賢奉命赴南洋籌組荷屬東印度支部,並當選為委員兼宣傳部部長,兼任當地《民國日報》總編輯。其時,國民革命軍北伐正在進行中,並發生蔡公時被日軍殘酷殺害的五三慘案。余俊賢在得知消息後義憤填胸,並撰文狠批日軍之暴行,同時號召華僑抵制日貨,以呼應國內的革命救國運動。因此,日本駐印尼領事因而脅迫荷屬印尼政府逮捕余俊賢。余氏被關進監獄八個月後被押解出境,返回南京

1929年,余俊賢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總幹事,不久升任主任。期間,余俊賢奉命赴菲律賓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斐濟緬甸越南香港澳門各地視察並指導海外黨部的黨務。他在此期間協助海外百餘間華僑學校整理教務,並設立各種服務海外華僑的機構,例如南洋研究所、華僑教育總會、華僑通訊社、華僑函授學校、僑生回國升學招待所及華僑教育師資訓練所等。

主理廣州黨務及入主中央

1931年,余俊賢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1936年,在陳濟棠不再主政廣州後,獲任命為國民黨廣州市黨部主任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初期,余俊賢以廣州市主委身份領導及統籌當地抗戰的事務,曾分區視察戰時黨務。

1938年冬,在廣州淪陷後,余俊賢赴重慶任僑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教育處處長。在抗日戰爭期間,他主理僑務教育事務,並曾一度回鄉任平遠壩頭景賢中學董事長。1945年,余俊賢再任廣東省黨部主任委員,期間當選國民黨第五及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同時,他兼任廣東省參議會參議員、制憲國民大會代表等職。1947年,在國府行憲後,余俊賢當選為首屆監察委員。在就職以後,因熱心及公正處理彈劾官員及各種陳情事務而深得好評。

在台生涯

1949年8月,余俊賢經海南島至台。1950年3月,任職倫理教育學會理事長。後來,他前往英屬香港九龍居住,不久後又應召返回台灣。1973年3月,他獲國民黨提名擔任監察院院長職務,並成功獲選。1981年3月,余俊賢在69名監察委員中(共74名,5人缺席),取得58票高票連任院長一職。至1987年3月,監察院院長任期屆滿需要改選。余俊賢因考量自己已任院長達14年之久,加上年事已高決定不再競選連任。

卸任院長後,余俊賢於同月28日獲蔣經國聘任為總統府資政,同日辭去監察委員的職務。其後,他經監察院院會通過聘為榮譽顧問。在國民 黨中央第十一屆全會上,余俊賢任中央評議委員,並任主席團主席,連任三屆。1994年1月,余俊賢於台大醫院病逝,享年93歲。時任總統李登輝在談及余氏病逝時,指出他對改進監察業務、澄清吏治有所貢獻,對其為國家所作的貢獻深表敬佩。

公職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Emblem of Control Yuan.png監察院
前任:
李嗣璁
監察院院長
第三任
1973年3月19日-1987年3月12日
繼任:
黃尊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