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你可知我的心情(漠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你可知我的心情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你可知我的心情》中國當代作家漠風寫的散文詩。

作品欣賞

你可知我的心情

此刻,英艾日克的早晨已經到來,太陽剛剛掠過白楊樹的末梢,村委會的院子很靜,我說自己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一種很慢的節奏,讓我變得很平靜。院子裡只有我一人在跑步,每天早上20多圈,好像做功課一般,算下來還不到三公里的路程。來到村里之後,我不知道去哪裡進行晨練,村委會不大的院子,一個人跑起來也很輕鬆。村子裡的路上只有土,走過之後只有塵,加起來就是塵土飛揚。村委會院子是打過水泥地坪的,那是村里唯一沒有塵土的地方。我跑步時,有一條狗也跟着跑,跑了兩圈,它也覺得無聊,就只好悠閒而去。

按說早晨起來心情是極好的,儘管天空中有一點浮塵,卻讓人好像嘗到了一種泥土的氣息,我跑得很專注,因為這時腦子最清醒,想着一天該幹些什麼,其實每天的事有組長操心,根本用不着我去思想。可是,跑着跑着就不由自主,胡思亂想成為跑步時的常有之事。從遙遠的烏魯木齊來到村里,我既不是為了鍍金,也不是為了休養,而是響應「三民」工作的要求,住進了我現在的英艾日克村,我知道以我的能力,我改變不了村子的面貌。村委會外面有一條公路,每隔50-100米有機井的水在流淌,但英艾日克怎麼也不會成為水鄉,這裡其實很缺水,幻想讓村民都能住進樓房,憑我的能力是痴心妄想,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務員,村裡有村長,工作組裡有組長。此刻,我感到自己的渺小,沒有能力讓村民們過上大家嚮往的小康。

我說自己以前做過老師,怎麼當初不知道有一個叫英艾日克的村子,否則,我會成為這個村子的教書匠。我想讓村裡的孩子們成為有知識、有文化的人,讓他們能夠走出村子,走出伽師,走出南疆,讓村子裡再也沒有文盲。然而,我沒有想到,英艾日克村真的是一個文盲村,村里人不會說國語,村里人不會寫維語,村里人個個是文盲。這是21世紀第15個年頭,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了高端,人們開始嘗試着去火星遨遊。這時,我感到自己的無能為力,為什麼時光不會倒流?如果我再年輕10歲,我一定能夠成為孩子們的老師,讓孩子們走出宗教的陰影,走進文化的課堂,讓他們與全世界的孩子們一樣,享受良好的教育,讓英艾日克村成為陽光燦爛的村莊,成為一個文明的村莊。

星期天,我們參加一場年輕人的婚禮,那時我們思考再三,追問他們是否到了結婚的年齡,經證實女孩確已到了18歲,這是國家法定的年齡,他們有民政部門頒發的結婚證。我想18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如果放在城裡,他們是父母的驕子,大學之門在向他們敞開,美好的前景正在向他們招手。可是在農村,女孩過早地做了母親,有些甚至不夠年齡,已經做了母親,據說她們只要舉行了地下宗教儀式,就可以結婚了。然後,她們的一生就註定在村里了,生孩子、做飯、伺候男人,而等到她的孩子長大,也重複着她的人生。在村里一個女人生4、5個孩子很普遍,有的甚至更多,而農村的土地卻始終也不會增加。我不明白,村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上學而寧肯讓孩子們去放羊?為什麼可以讓孩子進清真寺而不讓進課堂?國家在南疆的教育比起全國都要優惠得多,義務教育不是9年,而是12年啊。12年可以使一個孩子成為大學生,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樑。

我曾經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我離開教育的時候,人們已經開始進入市場經濟,許多人走出了家門,去了南方。那時我也想去廣東,也想走出國門,看看外面的風光。如果我知道村里需要老師,我一定會留下,留在英艾日克村,我要教孩子國語,使孩子從小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的國家官方語言是國語普通話,我們除了能說自己的母語,更能說流利的國語。我們說着國語,可以驕傲地走遍世界。現在全世界都在學說中國話,朋友遍天山,而我的英艾日克村,何時能讓全村人氣操一口標準的國語啊!

許多年前,我在一家媒體做記者,經常一個人沿着採訪的路線說去就去了,南疆我也走過許多地方,淳樸的維吾爾老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喜歡維吾爾族民風,喜歡維吾爾族歡快的歌舞,喜歡吃維吾爾族的拌麵和饢,如今我依然很喜歡啊!那時我一個人經常走在鄉間的土路上,一點不會感到陌生,雖然語言不通,我會感到維吾爾族同胞的熱情,有許多情節我已經寫在《去帕米爾的路上》那本書里,我經常會對朋友說,如果你們到新疆,一定要去南疆,那裡的維吾爾族淳樸得像大漠裡的胡楊,因為有維吾爾族同胞在南疆紮根,胡楊有多偉大,這個民族就有多偉大。我在寫那本書時,已經飽含了無限的深情,到了南疆就像到了故鄉。那時農村里風氣很純正,小伙帥氣,姑娘漂亮,老人們個個很慈祥。現在我作為「三民」工作組的成員,再次來到南疆,土地還是那片土地,只是當年的小伙已經做爹,姑娘已經做娘,農村依然比較貧瘠,人們把自己緊緊地拴在土地上。我不知道自己能為村民做些什麼?村民在想什麼?其實,我們想到的,國家早已經想到了:低保、扶貧、惠農、安居房、義務教育等等,我們真的應該感謝國家啊!

我能為村民們做些什麼?這是我住到村里之後一直思考的問題。我真心希望村民能少生些孩子,能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要知道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即使老祖宗留下多少燦爛的文化,也會變得愚昧。在我們的村子裡,一共只出過7個大中專學生,在大學生遍地的今天,這已經少得很可憐了,如今大學的門檻很低,中專技校幾乎沒有門檻,從小學到高中費用國家實現全免,這是多麼好的機會!在我們來到村子之後,也多次請專家為村民進行過宣講,我看到了村民對知識依然有着渴望,尤其是婦女,儘管她們年齡不大,卻拖兒帶女來到現場,她們聽得很認真,這讓我非常感動啊!我有時不禁要問:當年是誰剝奪了她們讀書的權利?是父母?是習俗?還是極端的宗教思想阻礙了這些女孩子的成長?

在村委會的院子裡,經常有民兵在訓練,他們是一群很帥的小伙,卻沒有任何一技之長,其實他們都應該是校園裡的大學生啊!他們應該在校園的圖書館裡,要麼就是馳騁在校園的綠茵場上。現在他們只能做父親,從家裡到地里,沒有任何理想。在英艾日克村里,我以為自己使盡渾身解數也沒有用場。我想,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啊!儘管南疆是一片廣闊的天地,並不見得守在人多地少的村里就有多少作為,所謂南疆廣闊的天地不過是一片荒漠。

春天,南疆完全是一片浮塵的天空,夏天,你可能見不到一滴雨水,冬天整個南疆大地一片荒涼。人們只能在清真寺里祈禱,我知道這是你們的信仰,但並不懷疑你們的虔誠。我只是寄希望村裡的孩子們能走進校園,年輕人能有一技之長,外面真的沒有浮塵啊!我的維吾爾族朋友中,很多人都去過內地,回到新疆時,他們總是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他們告訴我,沒想到中國這麼大,比新疆還要寬廣,比新疆還要漂亮,原來我們總是唱《我們新疆好地方》,全國還有更多的好地方。也許浮塵天氣只停留在南疆,你去過伊犁了嗎?那裡有着大片的草原。你去過烏魯木齊了嗎?那裡的繁華勝過你們想象中的天堂。

英艾日克是南疆一個普通的村子,她是南疆的一個縮影,如果人們能夠走出浮塵的陰霾,就能看到外面一片晴朗的世界。那時你一定看到黃河,也能看到長江,祖國的大江南北,哪個地方都很美呀!如果村里人都能說國語,哪個地方都可以去,當然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有何妨?英艾日克村是中國的一個村莊,英艾日克村也要進入小康。

我的英艾日克村,我多麼渴望能擺脫貧困,走向自強。[1]

作者簡介

漠風,陝西神木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