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你好,靖邊(王世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你好,靖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你好,靖邊中國當代作家王世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你好,靖邊

靖邊,古稱夏州、朔方,是個故事迭出的地方。靖邊,曾經的七星之地,華夏源原之一地;大夏國都「統萬城」,水草豐茂;明、清「山禿窮而陡」,「 風生萬壑起邊聲,逐面驚沙半日程」。

1

天體有北斗七星運行,靖邊有七星之地美譽。

史料載,靖邊縣境處在鄂爾多斯地台南緣與黃土高原北部邊際交錯地帶,無定河流域的上游,白于山(橫山山脈,東西走向)橫亘於南,毛烏素沙漠綿延於北。北部為上古河南地的一部分,湖泊灘地平坦遼闊;南部黃土丘陵溝壑起伏,梁澗相嵌。從西南到東北、東南,水系像一片樹葉狀匯流無定河。境內秦、魏、明長城蜿蜒,秦直道南自縱出漠北,亦是入華北,進內蒙,通河西,馳關中並抵豫之通衢。獨特的地理區位,塑造了靖邊源遠流長的歷史,這裡是「河套人」生活的地方,新石器時代及其之後的遺址、遺物、墓葬、古城、堡寨被大量發現,震驚國內外專家學者。

史學家、考古學家考證,秦漢時期的上郡陽周故城,即在當今靖邊縣楊橋畔鎮陽周村。媒體人王志誠先生,以及考古專家,據秦漢有關史料指引,在陽周故城東南四十里的靖邊縣高家溝鎮王沙灣村,驗證了呈「北斗七星」形狀的七個大土冢。

《孝武本紀》載:「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即漢武帝親率十八萬鐵騎北巡朔方(靖邊屬於秦上郡、漢朔方之地),祭祀黃帝於橋山。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考查無定河的水系後記載:「奢延水又東,走馬水注之。水出西南長城北陽周縣故城南橋山,昔二世賜蒙恬死於此。王莽更名上陵畤,山上有黃帝冢故也。」靖邊出土距今1468年的「大魏夏州世界沙門統銘」墓碑,記載了夏州「沙門統」公孫顯略生平弘法事跡和「襟疾於靈覺寺」的情況。墓志銘記述:公孫顯略是「皇帝苗胄」,「懷真體慕」,不遠千里來到夏州弘法布道的追求。銘文稱「玄宗既知七星之地多隘,絕世之濱」,此文稱譽夏州為「七星之地」。

黃帝部落生活在陝北,部落成員歿後必葬於此。王沙灣的「北斗七星」葬式,正是黃帝「天人合一」、「 君權天授」天象觀在地理上的體現。故此,靖邊被後人譽為「七星之地」。

2

靖邊歷史人文山水,唯一性突出。但是,近代以來,很少有人知道,三秦大地的靖邊縣還有一朝故都——大夏國唯一都城「統萬城」。

因為,曾經名震華夏的大夏國都,歷經一千六百餘年,被無情的歷史塵埃湮沒,顯赫與威嚴早已消逝,奢華與壯麗也不復存在,靜靜地躺在大漠之中,漸漸地被後人遺忘,一個民族的背影,蒼涼地遠去,遠去……

「統萬城」,因遺存的內城牆體為白色,民間稱白城子。這座匈奴族赫連勃勃稱帝後命人修築的故都,其名稱內涵豐富,意取「統一天下,君臨萬邦」之義,遂命名為「統萬」。

據史料記載,大夏國存在於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由雄踞於今陝西關中、陝北及甘肅隴東、內蒙古河套地區的匈奴族赫連氏,於淝水之戰後建立的,它存在時間僅24年(公元407年-431年),都城——「統萬城」在今陝西靖邊縣白城子村。統萬古城內城雖已殘缺不全,但遺址仍然高達數十米,白色的牆體,凸立的馬面,高聳的角樓,清晰地勾勒出都城的輪廓和規模。

公元418年,赫連氏族的豪貴赫連勃勃趁關中空虛之際,率大軍南下,進攻盤踞長安的東晉勢力,旗開得勝,次年在灞上登帝位,改元昌武。占據關中後,眾臣建議建都於物華地靈的關中平原,但赫連勃勃力排眾議,揮師北歸,選址朔方,命大將叱干阿利,差十多萬漢、胡之眾,歷時五年建成比唐城還大三分之一,居住二十萬之眾的都城。

現存的古城內城遺址,呈長方形,中間以牆隔為東、西兩城。內城是各級官署和王侯貴族居所,雖然經歷1600餘年,但城內現仍存有高約10米的建築台基,應該是赫連勃勃居住和上朝的宮殿遺址。外廓城是一般居民區。現存較好的西城遺址周長2470米,夯築牆體細密堅硬,呈灰白色,高2至10米,馬面處寬達30米。部分城垣、城門、馬面及角樓遺存清晰可辨,高大的夯土台基仍然堅固厚實。二道城有500多米長的城址,南邊及西北角城牆都保存較好。內城南北長500餘米,東西長600餘米,略成方形。現存城壁遺址的高度,從1米多至10多米不等。城址一周築墩台數個,計東11座、西8座、北6座、南11座。從遺址規模不難看出,當時城池確實宏麗堂皇,據《統萬城銘》描述,遠遠超過了秦朝的都城咸陽和東周的都城洛陽。銘文對統萬城的溢美頌辭,雖然有誇大之嫌,但在當時社會,「統萬城」也不失為一宏富、壯麗的宮殿建築群!

由於行伍出身,我遊歷「統萬城」,是從觀瞻和探究這座都城選址的軍事戰略考量及其意義開始的。

在夕陽餘暉下,我品味着《統萬城銘》的記述,徜徉於「統萬城」外,登高遠眺皇城周圍環境,繼而放大到數百公里範圍內,廓視這座都城周邊的地理環境,方對一代天驕赫連勃勃安營紮寨於朔方,並建都城於此的戰略意義有了較為清晰地認識。我們不妨對大夏國遼闊的疆域及都城周邊地形地貌作一簡要分析,就不難看出赫連皇帝選址建都的軍事戰略思考。

為了便於描述,我們從南說開,以靖邊「統萬城」為中心,順時針環顧:在遠方位,匈奴赫連擴地關中之南是秦嶺山脈之天然屏障,西、北、東三個方向數百公里外,黃河流經甘肅、寧夏、內蒙古河套平原、陝西與山西交界,在潼關流入河南境內,這就使得大夏及其都城「統萬城」,被天塹黃河C形護衛,匈奴赫連近千公里半徑的轄地遠外圍,就形成一道天然的O型戰略防禦體系;從中距離看,南有白于山脈,並有東西流向的數條水系,這樣就形成了對南的第二道防禦系統;近距離,南北都有高地、河流合圍防護。通過上述分析,大夏國所占地域,以都城為核心,形成了近、中、遠約1000公里內的層層自然屏障,在冷兵器時代,「統萬城」不能不說是一個理想的戰略核心要地,而且朔方曠野數千平方公里平原,也適合遊牧民族生存生活,尤其是站在南北朝時期戰亂不斷的歷史高地,評價「統萬城」建城之安全考慮的高瞻遠矚,也從另一個緯度展示了赫連勃勃的雄韜偉略,這就為我們後人解開了為什麼不建都長安之謎。

大夏國滅亡後,北魏改稱「統萬城」為統萬鎮,五代及北宋初,党項族聚居朔方一帶,經常南下騷擾,至994年,北宋為防範北方強敵,移民毀城,又人為地製造了一曲人類文明的悲歌,使一座存在了幾個世紀的匈奴唯一都城,逐漸湮沒在毛烏素沙漠之中。

「統萬城」池雖然不復存在,但《統萬城銘》這個記載和見證大夏國輝煌歷史的文獻,至今完整如初。

《統萬城銘》這部一千多字的銘文,屬於典型的宮室之作,分別追溯了赫連氏的綿綿皇跡,歌頌了赫連勃勃建國立夏的軍功武德;回顧了「統萬城」修建經過,描繪了宮殿的壯麗堂皇;禮讚了一代天王的輝煌成就、無量功績。

銘文不乏歌功頌德,讚美赫連氏應天命而興,洋溢着樂觀豪邁的激情,文中寫到:「我皇祖大禹以至聖之姿,當經綸之會,鑿龍門而僻伊闕,疏三江而決九河,夷一元之窮災,拯六合之沈溺,鴻績侔於天地,神功邁於造化。」既頌揚始祖大禹,又道明取國號為「夏」之由緣,還詔示其正統根源,反映了「華夏同根」「華夷同源」的正確歷史觀,閃爍着中華民族在形成過程中的親和力、融合力和凝聚力的光輝!

赫連勃勃45歲英年早逝,文中還描述其登基後「昧旦臨朝,日旰忘膳,運籌命將,舉無遺策。親御六戎,則有徵無戰」。這些溢美之詞,向世人展示了赫連勃勃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超軍事戰略才能和勤於政務、奮鬥不息的為政作風,也令後人欽佩!

銘文的內涵十分豐富,對於建城選址和建城過程也作了詳盡描述。文中敘述到「乃遠惟周文,啟經始之基;近祥山川,究形勝之地,遂營起都城,開建京邑。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高隅隱日,崇墉際雲,石郭天池,周綿千里。其為獨守之形,險絕之狀,固以遠邁於咸陽,超美於周洛。於是延王爾之奇工,命班輸之妙匠,搜文梓於鄧林,采秀石於恆岳,九域貢以金銀,八方獻其瑰寶,親運神其,參制規矩,營離宮於露寢之南,起別殿於永安之北。」這些頌詞折射出了,選擇「統萬城」建設地址的地形險絕、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利於防禦等戰略要件和防禦功能,是理想的形勝之地,同時也道岀了十萬建設大軍,歷時5年之久的巨大人力物力耗費,無不滲透着勞苦大眾血淚與苦難的建城艱辛!

銘文關於「統萬城」的戰略地位及赫連勃勃軍事才能和戰功的描述,對於研究這一時期的戰爭、戰略、戰場也大有裨益。銘文的文風,也反映出魏晉以後文學上的變革圖新精神,是十六國時期夏文學僅存的碩果,其文學和軍事價值至今彌足珍貴!

曾經輝煌一時的都城,奢華與壯麗的光環已消失無遺,但那浩大的台基,厚實的城牆,似乎還在向遊人無聲地展示着一個遠去的草原民族滄桑而神秘的故事。

蔚藍色的天空,一輪金黃的彎月緩緩升起,繁星點點閃爍,在向人們眨眼微笑。「統萬城」南的紅柳河水潺潺流淌,勞作一天的農民,已枕波入睡。舉目北望,遠處遊人點燃的篝火正旺,悠揚高亢的陝北民歌響起,有人正在吟誦「無定河邊骨,春閨夢裡人」的憂傷詩句,陝北信天游的曲調與匈牙利民歌有幾多相似,我的心中在呼喚,匈奴後裔今在何方?作為軍人的我,也脫口而出「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詩句,與一同前去尋跡「統萬城」的戰友,感嘆一代天驕赫連勃勃和「統萬城」的悲傷!

3

人文薈萃,山歌飄蕩。

早在隋朝,靖邊籍大建築學家宇文愷,規劃設計和主持修建了西安大興城、洛陽新都城等,成為後世城市建設的範例。一千多年後,1965年出生于靖邊天賜灣的馮登國,從靖邊完成中學學業出發,西安求學,北京科研,一路走來,脫穎而出,2019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靖邊不但文物眾多,且文人雅士層出,文藝作品豐富。較早的文學作品,如《統萬城銘》,就是十六國時期夏文學僅存的碩果,是北朝散文的秀麗篇章,其文學價值至今仍閃爍着不熄的光芒!比較流行的陝北民歌、陝北道情、陝北秧歌、信天游、嗩吶、說書、剪紙等,更有特點,歷久彌新。 上世紀四十年代,延安魯藝師生在靖邊採集整理出數目可觀的陝北民歌。著名詩人李季在靖邊工作期間,記錄了多首信天游,並用信天游風格創作了他的成名作《王貴與李香香》。

靖邊歌手秦靖紅,在第十屆全國青歌賽中,不負眾望,獲銅獎;靖邊被譽為書法之鄉,在靖邊籍老一代書法家韓亨林、許浚、王亦群傳幫下,新一代書法家由賀啟鵬掛帥,余繼忠獲全國第三屆扇面書法藝術展一等獎、被選為陝西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書協理事祁碩森等9位書法家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文學作品高產,霍竹山摘取柳青文學獎,曹宏飛、周文婷等80後、90後青年詩人群體崛起;許江等格律詩愛好者業績斐然;黃富強將軍,張寧、蘇亞忠等靖邊籍軍旅作家、書畫家,獨創一派,獨樹一幟,影響深遠……靖邊文學藝術,記錄光輝史詩,書寫時代凱歌,傳承文明,推動發展,激勵人民群眾奮鬥創造新夢想。

靖邊人樂觀豁達,外地人譽之豪氣大氣義氣,喜歡用信天游歌聲抒發喜悅,排遣憂傷,樂要唱,悲要唱,喜要唱,憂要唱,苦要唱,甜要唱,累要唱,寂要唱……似乎,一唱百興,百有,百無,百了!走進靖邊,你就融化在靖邊人鮑登發、閻志雄作詞、作曲的《沙梁樑上站個俏妹妹》的旋律之中:沙梁樑上站了個俏妹妹,惹地那個喜鵲滿呀麼滿樹樹飛。白格生生臉臉,柳呀麼柳葉葉眉,雙嘞辮子一那個甩,扭呀麼扭嘴嘴。喲嗬嗬,啊毛眼眼望斷,黃呀麼黃河水,愛你恨你幾回回。

黃土坡坡站了個傻妹妹,愛地那個後生們不呀麼不想回。黃嘞風風吹大漠,一呀麼一塊那被,死死活活不分離,不呀麼不分離。喲嗬嗬,啊毛眼眼望斷黃呀麼黃河水,愛你恨你幾回回,幾呀麼幾回回。啊毛眼眼望斷黃呀麼黃河水,哎呀我的那個小妹妹,咱們倆個一噠里回,哎呀我的那個小妹妹咱們倆個一噠噠里回……

4

丹霞,丹林交相輝映;風機,油機翩翩起舞。

亞利桑那州的丹霞舉世矚目,孰不知,更令人神往的感覺是,靖邊丹霞有丹林相伴,與晝夜旋轉的風電翼翅相襯。

據史料記載,靖邊丹林由來已久,尤以王渠則鎮西澗丹林稱著。坡嶺澗灘,每當秋色西來,萬樹迎霜,顏若渥丹。但,由於白于山脈樹種基本相同之緣,龍洲丹林也毫不遜色。龍洲水庫水源充沛,周圍環境宜人。春季,萬木初榮,百花吐蕊,香溢清遠,雁歸燕舞;盛夏,樹木蔥鬱,層層疊綴,綠意盎然,谷菽葉茂;金秋,萬木迎霜,樹葉點丹,層林盡染,色彩斑斕,青山夾着清凌凌的山澗溪流,幾處小瀑布分布其間,水花四濺,匯入水庫,碧波蕩漾,鳥語魚躍,雁游鶯歌。「丹林」,紅色的樹木風景,紅葉,還有黃色、綠色的樹葉,與藍天交相輝映,以丹霞相伴,美麗旖旎。

龍洲鎮,位于靖邊縣城東南二十餘公里處的蘆河上游,丹霞地貌就在鎮境內。

龍洲丹霞,因其紋形酷似波浪,峽谷縱橫,被稱為波浪谷!展示的是由億萬年的風、雨和時間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岩石的複雜的層面,是由一億五千萬年前侏羅紀就開始沉積的巨大沙丘構成。沙丘不斷地被一層層浸漬了地下水的紅沙所覆蓋,天長日久,水中的礦物質把沙凝結成了砂岩,形成了層疊狀的結構。它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波浪谷相左,亞利桑那州的波浪谷在紅色之間夾有白色線條,紅白相間;而靖邊龍洲的波浪谷則以紅色為主。

登高望去,紅色砂岩石宛如彩雲追月,七彩繽紛、綽約多姿,紅色、赭紅色相間的圖紋,鬼斧神工般刻於溝邊、峁上、山巔、河岸,一條條、一片片、一圈圈、一點點,花紋似波浪,形態擬萬物。不同角度望去,如峽谷瀑布,祥龜望海,情人對訴,鳳凰展翅,芙蓉出水,金雞獨立,猛虎下山。還有閆寨石窟,鑿於懸崖峭壁,平添幾多歷史的厚重、滄桑,似乎昭示着曾經發生的故事的神秘,生活的奇幻色彩……

波浪谷,一年四季容顏變換:雪中,紅白相間,如雪中紅梅綻放;雨後,與水庫映岀的彩虹相襯,大面積祼露的砂岩石,如覆蓋在地面上浸染後晾曬的紅色布匹,一層層、一卷卷,更加鮮紅艷麗;由高向低,似黃土地中湧出的一股紅色水流漫漫地向峽谷中流淌!炎陽下,與谷底潺潺的溪水、水庫碧波粼粼的漣漪、遠處山頂上旋轉的風電機翼翅構成了一幅優美的實景畫!秋天,紅砂岩丹霞相伴滿山遍野的丹林,更加絢麗奪目,與無數仙境試比嬌!

深秋時節,人們站在龍洲山顛,舉目遠眺,丹霞,丹林,風車,抽原油機相伴,點綴其間,令人心曠神怡,遐思無限,浮想聯翩。

5

交通八達,資源豐富,農業綠色,產業異軍突起。

青銀高速,包茂高速,307國道,204省道穿境而過,太中銀鐵路、蒙華鐵路、靖神鐵路在縣境縱橫交錯。太中銀鐵路靖邊站,蒙華鐵路靖邊東編組站、靖邊北物流站已運營,形成了承東啟西、聯南通北、通江達海的大交通格局,是連通華北、華中、西北的重要交通樞紐。靖邊通用機場已經建成,至延安、榆林機場只需一小時車程,兩小時可達銀川機場,空中交通拉近了靖邊與世界的距離。

資源富集,物華天寶。境內天然氣、石油、煤炭和岩鹽等礦產資源豐富。以靖邊為中心的陝甘寧盆地中部天然氣田,控制面積5500平方公里,探明儲量4666億立方米,控制儲量3200億立方米,是我國發現最早的陸上最大世界級整裝大氣田,建成了年淨化能力達50億立方米的目前中國最大的天然氣淨化廠,承擔着向北京、西安、銀川、上海等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供氣的重任,是「西氣東輸」的樞紐;南部山區蘊藏着豐富的石油資源,已探明儲量約在3億噸以上;境內北部煤炭資源分布面積達800多平方公里,是神府煤田連接部分,已探明儲量達35億噸以上;岩鹽資源也十分豐富,全縣4970.33平方公里範圍內有近80%的面積含岩鹽,鹽層深度在2400-3500米之間,預計岩鹽儲量在1500-2000億噸;煤、油、氣、鹽四大資源同時在一個縣境內富集,全國獨一無二,世界罕見。水資源、土地、林地資源較為豐富。

水資源總量為3.71億立方米,可利用總量為2.6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1200立方米,境內有蘆河、大理河、紅柳河、黑河、杏子河、周河等六大河流,共建成大中型水庫35座,總庫容量8.8億立方米,居陝西省之首;土地資源豐富,全縣人均土地面積31畝,有農耕地資源168萬畝,人均耕地5畝,其中水澆地1畝。全縣森林覆蓋37.9%,居陝北前列,是黃河流域基本不向黃河輸送泥沙的第一縣。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年有效風速達1500—2200小時,年平均日照時間達2800餘小時。光伏和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達217.3萬千瓦,率先建成了全省首家光伏產業示範園區和首個百萬千瓦風電基地,位列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第五位。

如今,風電、太陽能發電雨後春筍,智能無人機試飛暨空天體驗基地,物流基地,現代綠色農業基地,山羊生豬養殖基地,遍布縣域……

無論乘汽車從東、南、西、北高速來,還是坐火車進入,或乘飛機抵達,一進靖邊陸空,躍入眼帘的是,銀色旋轉的風電機翼翅,噴出火舌的天然氣井架,反光熠熠的太陽能電池板,林立的能源轉換工廠,萬畝連片的有機綠色蔬菜種植基地,波光粼粼的水庫,綠樹成蔭的毛烏素沙漠……

現代農業發展已入佳境,農旅融合獨具特色,規模化發展趨勢明顯,智慧農業強勢來襲。

「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全國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縣」「全國農村三資管理示範縣」「全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北京市農產品中央批發市場靖邊生產保障供應基地」「全國農村實用人才工作認定試點縣」「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喜事連連……走進靖邊,你會發現諸如此類國字號榮譽,不勝枚舉。

靖邊人不負天意,不失時機,追趕超越,瞄準打造全國知名農產品輸出區奮鬥目標,大力引進農作物優良品種,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機械化耕作、標準化栽培等先進適用技術,實現了農業產業化,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漸成規模,農業科技進步記錄不斷刷新,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迅速,農業品牌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日臻完善,農村改革穩步推進,位列全市前茅。

如今,靖邊已成為越南、韓國、日本、美國和阿聯酋等13個國家的農產品供應區域。全縣註冊農業合作社達1105家,5家合作社被認定為「國家級百強示範社」;馬鈴薯、玉米、小雜糧等作物連續創15項全國單產紀錄;16個農產品獲省級著名商標或名牌產品;自主研發的挖掘式一次性殘膜回收機和全自動覆膜播種一體機獲得國家專利;農機化綜合水平全省第二;制種基地管理方式在全省範圍內得到推廣;農產品實施了統一包裝,統一註冊了「阜美靖邊」「靖原康」「兩個農業母品牌;認證「三品」30個,靖邊馬鈴薯等7個農產品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登記保護,其中三個被認定為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納入追溯體系企業30家;建成鮮活農產品配送中心,開闢了農產品直銷的新模式,入選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與阿里巴巴陝西服務中心簽訂農村電子商務戰略合作協議,全縣電子商務戶註冊達到180多家,助銷各類農產品量逐年遞增。

玉米、穀子、糜子、豆子、蕎麥、洋芋、蔬菜,種植面積大,而且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每兩年舉辦一次蔬菜節,贏得全國各路商家前往訂貨。秋天,品種眾多的農作物,由山地向坡地、平原灘地漫延,不同顏色搭配,景色絕佳……令人驚嘆的是,靖邊綠色特色蔬菜國內馳譽,遠銷上海、杭州等地。[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