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佩德羅二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佩德羅二世

本 名: 佩德羅二世

所處時代: 19世紀

出生地: 里約熱內盧

出生日期: 1825年12月2日

逝世日期: 1891年12月5日

主要成就: 巴西帝國第二位皇帝

在位時間: 1825年—1889年

佩德羅二世(Pedro II,1825年12月2日-1891年12月5日),全名:佩德羅·德·阿爾坎塔拉·若昂·卡洛斯·萊奧波爾多·薩爾瓦多·比比亞諾·弗朗西斯科·沙維爾·德·保拉·萊奧卡迪奧·米格爾·加布里埃爾·拉斐爾·貢薩加(葡萄牙語:Pedro de Alcântara João Carlos Leopoldo Salvador Bibiano Francisco Xavier de Paula Leocádio Miguel Gabriel Rafael Gonzaga),綽號「高尚的」(O Magnânimo),巴西帝國末代皇帝,1831年4月7日至1889年11月15日在任。[1]

人物簡介

巴西帝國第二任皇帝(1825年-1889年在位)。1825年12月2日生於里約熱內盧。5歲繼承帝位,由三人攝政委員會治理國政。1840年 7月23日,國民大會宣布14歲的佩德羅二世提前執政。執政後,他利用自由黨與保守黨交替管理政務,自己則保持最後裁決權。在鎮壓南里奧格蘭德共和運動和伯南布哥起義的同時,於1840年宣布解放自己擁有的所有奴隸。1850年9月4日又頒布禁止販賣非洲奴隸的法令。19世紀下半葉,巴西人民掀起大規模的廢奴運動。1888年 5月帝國政府被迫宣布廢除奴隸制。佩德羅二世鼓勵外國移民,開發國內資源,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工農業生產顯著增長,鐵路、電信建設也取得很大成效。他注意發展教育事業,創建巴西歷史-地理協會,積極參與該會活動。對外重視發展同歐洲和美國的關係,但對鄰國進行擴張。1851~1852年聯合烏拉圭以及阿根廷反對羅薩斯獨裁的力量打敗羅薩斯,並企圖吞併烏拉圭;1865~1870年又聯合阿根廷和烏拉圭擊敗巴拉圭(見巴拉圭戰爭)。因連年征戰,民怨沸騰。1889年11月15日在軍隊與共和黨人聯合發動的政變中被推翻,後流亡歐洲,1891年12月5日在巴黎去世。 佩德羅二世是巴西首任皇帝佩德羅一世與皇后奧地利的瑪麗亞·萊奧波爾迪娜之子,1825年12月2日生於巴西帝國首都里約熱內盧,是巴西唯一一個本土出生的君主。   在他剛滿一歲時,母親瑪麗亞·萊奧波爾迪娜去世了。1829年,父親佩德羅一世娶了洛伊希騰貝格的阿梅莉·德·博阿爾內。1831年3月13日,里約熱內盧發生起義,佩德羅一世被迫遜位,與妻子阿梅莉回到葡萄牙,並將巴西皇位傳給只有6歲的小佩德羅。佩德羅在三人攝政委員會的攝政下就任巴西皇帝,稱佩德羅二世。

攝政時期

佩德羅二世在家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人文主義和宗教教育。從1831年到1840年是佩德羅二世的攝政時期,他的家庭教師、獨立戰爭時的政府首腦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José Bonifacio de Andrada e Silva)成為攝政,直到1833年被解職。伊塔納埃姆侯爵曼努埃爾·依納爵·德·安德拉德·索托·瑪約爾(Manuel Inácio de Andrade Souto Maior Pinto Coelho, marquês de Itanhaém)繼承了他的職務並簽訂了擴張君主權力的1834年補充法,試圖弭平巴西境內要求共和聲浪。 佩德羅二世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懂得多種外語。他的教師還包括巴西作家薩普卡伊侯爵坎迪多·若澤·德·阿勞約·維阿納(Cândido José de Araújo Viana, marquês de Sapucaí)。由於攝政時期,國內騷亂、起義不斷,議會決定讓佩德羅二世登基並解散攝政委員會。1840年7月18日,只有14歲的佩德羅二世正式登基,開始執政。

執政生涯

佩德羅二世在位的58年正是工業革命時期,第一條馬路、第一條鐵路、海底電纜和電話都是這時出現的。在他訪問美國 費城期間,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向佩德羅二世介紹的他發明的電話,佩德羅二世也成為巴西第一個使用電話的人。佩德羅二世鼓勵外國移民,開發國內資源,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工農業生產顯著增長,鐵路、電信建設也取得很大成效。他注意發展教育,創建了巴西歷史地理協會。對外重視發展與歐洲國家和美國的關係。佩德羅二世是一位受到巴西各個社會層面的人尊敬的開明的君主,他以一種理性的、溫和的方式進行統治,得到了「高尚者」(O Magnânimo)的綽號。1850年,巴西進行土地改革。同年佩德羅二世着手廢除奴隸制,9月4日,他頒布禁止販賣非洲奴隸的法令。佩德羅二世統治期間曾多次與鄰國發生戰爭。1852年,巴西與烏拉圭以及阿根廷國內的反對派聯合,推翻了阿根廷獨裁者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Juan Manuel de Rosas)。 1864年巴西聯合阿根廷、烏拉圭向巴拉圭發動戰爭。戰爭的結果是巴西和阿根廷瓜分了巴拉圭約11萬平方千米國土。巴西在戰爭中得以加速軍需工業的發展並帶來了寶貴的作戰經驗,亦令巴西軍隊得以進行現代化。戰爭亦加強了道路網的建設及部分產業的發展,亦使得巴西開始走向現代化。但因連年征戰,使他開始失去民心。19世紀下半葉,巴西人民掀起大規模的廢奴運動,各省議員隨即開展了省議會,投票表決廢奴運動。1883年,「廢奴聯盟」成立,廢奴運動蔓延全國。次年,六十五歲以上的奴隸得到解放,各省紛紛宣告廢除奴隸的宣言。1888年5月3日,佩德羅二世的女兒伊莎貝爾公主簽署《黃金法案》,廢除奴隸制,奴隸制最終從西半球消失。   在19世紀60年代,君主制就被部分共和主義者看作是巴西現代化建設和經濟增長的障礙。民主派呼籲更廣泛的區域自治權。自廢奴運動後,共和派希望能夠推翻君主制,實現共和,共和主義呼聲高漲。1887年,德奧多羅·達·豐塞卡組織軍事俱樂部,開始策劃政變。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與弗洛里亞諾·阿勞霍·佩紹托聯合共和派發動軍事政變,包圍內閣會議廳,得到政府控制權。豐塞卡宣告廢除君主制,改行共和制,建立臨時政府,而本來支持君主制的農場主及地主卻因為佩德羅二世支持廢奴制度而倒戈。兩日後,佩德羅二世流亡歐洲,巴西帝國滅亡。

晚年生活

前皇帝佩德羅二世遜位之後流亡歐洲,首先來到他的祖籍地葡萄牙,其間他參加了一個月前去世的葡萄牙國王路易斯一世的葬禮,路易斯一世繼承人卡洛斯一世的加冕禮,以及佩德羅二世遜位之日出生的卡洛斯一世的次子貝雅公爵曼努埃爾王子的洗禮。之後,他們定居法國巴黎。1891年12月5日,佩德羅二世在巴黎的貝德福大飯店去世,法國政府以皇室禮儀為其舉行了葬禮。他的遺體安葬在葡萄牙里斯本的牆外聖文生修院。1922年,他與妻子特蕾莎·克里斯蒂娜的靈柩由葡萄牙遷葬巴西,奉安於佩德羅波利斯聖伯多祿·德·阿爾坎塔拉主教教堂。  

家庭成員

佩德羅二世於1843年5月30日在那不勒斯與兩西西里國王弗朗切斯科一世的第七個也是最小的女兒也是自己的遠房堂姐特蕾莎·克里斯蒂娜(Teresa Maria Cristina,1822年3月14日-1889年12月28日)結婚,有二子二女: 長子:阿方索·佩德羅·德·阿爾坎塔拉·克里斯蒂亞諾·萊奧波爾多·菲利佩·歐熱尼奧·米格爾·加布里埃爾·拉斐爾·貢薩加(Afonso Pedro de Alcântara Cristiano Leopoldo Filipe Eugénio Miguel Gabriel Rafael Gonzaga,1845年2月23日-1847年6月11日),出生時即成為格朗·帕拉親王和巴西皇儲,早夭。 長女:伊莎貝爾·克里斯蒂娜·萊奧波爾迪娜·奧古斯塔·米卡埃拉·加布里埃拉·拉斐拉·貢薩加(Isabel Cristina Leopoldina Augusta Micaela Gabriela Rafaela Gonzaga,1846年7月29日—1921年11月14日),1850年成為巴西女皇儲,1891年成為巴西皇室家族族長。 次女:萊奧波爾迪娜·特蕾莎·弗朗西斯卡·卡羅琳娜·米卡埃拉·加布里埃拉·拉斐拉·貢薩加(Leopoldina Teresa Francisca Carolina Micaela Gabriela Rafaela Gonzaga,1847年7月13日-1871年2月7日),1864年12月15日與薩克森-科堡-哥達-科哈里親王奧古斯特的次子第七代科哈里親王路德維希·奧古斯特結婚,婚後有四子。馬克西米利安和亞歷山大·恩斯特是萊奧波爾迪娜公主的玄孫。 次子佩德羅·阿方索·克里斯蒂亞諾·萊奧波爾多·歐熱尼奧·費爾南多·維森特·加布里埃拉·拉斐拉·貢薩加(Pedro Afonso Cristiano Leopoldo Eugénio Fernando Vicente Gabriel Rafael Gonzaga,1848年7月19日-1850年1月9日),出生時即成為格朗·帕拉親王和巴西皇儲,早夭。  

參考來源

《文明6》巴西領袖公布 末代皇帝佩德羅二世登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