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共和黨 |
---|
|
成立:1854年3月20日 |
前身:
|
總部 310 First Street SE |
政治立場:右翼 至 極右翼 |
官方網站 www.gop.com |
共和黨(英語:Republican Party)是美國的一個政黨,又稱為大老黨(英語:Grand Old Party,簡稱GOP),與民主黨並列為美國當代的兩大主要政黨之一。目前為美國執政黨,且擁有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地位,33個州的執政權,並控制絕大部分的州議會。其支持票源現主要來自白人藍領工人階級、農民、宗教保守派、工商業、能源業及專業人士。
1854年創黨以來,由共和黨首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至今,30任美國總統有19位都是共和黨人。共和黨創立時的早期,結合了當時反對奴隸制擴張的政治勢力,並且將黨的價值奠基於「個人自由」和「國家團結」之上。而在當代政治中,共和黨則被視為是社會保守主義(也就是文化保守主義,包括維護「家庭價值」)、經濟古典自由主義(包括支持「保守財政政策」)的右派政黨。
組織架構
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 RNC)負責組織協調共和黨的競選活動並推展共和黨的政策。當總統是共和黨籍時,RNC的主席是由總統親自指派,當共和黨在野時則由各地的州黨部選出。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在2005年1月指派了肯·梅爾曼(Ken Mehlman)擔任全國委員會的主席。在總統選舉中,全國委員會則需負責監督全國代表大會的進行過程,包括了籌款和選舉戰略的協調。在各州的黨部和主要城市、郡、和行政區域也都有類似的委員會,但規模都比全國委員會要來的小。
共和黨在眾議院和參議院都有強大的籌款和選舉戰略委員會。共和黨眾議院全國委員會(National Republican Congressional Committee)負責協助眾議院的選舉,而共和黨參議院全國委員會(National Republican Senatorial Committee)負責協助參議院的選舉。兩個委員會在逐年選舉中都單獨募集了超過$1億元的資金,並且在招募有潛力的州長候選人上佔有重要角色。共和黨州長聯盟(Republican Governors Association)便是一個僅以討論州長候選人為主、不負責募款的團體。整體來說在共和黨每一個架構上,民主黨都有類似的組織。
標誌和名稱
雖然民主黨的歷史比共和黨還要悠久,但「大老黨」(Grand Old Party)這一詞經常被用以作為共和黨的暱稱,而其縮寫G.O.P.也經常被人使用。依據牛津英語詞典的解釋,將共和黨稱為大老黨最早起源1876年,而G.O.P.這一簡稱則起源於1884年。
共和黨的吉祥物和象徵則是象,托馬斯·納斯特(Thomas Nast)在1874年11月7日於《哈潑斯》週刊上發表的政治漫畫通常被認為是這一吉祥物的由來[2]。不過,在20世紀初期時,共和黨在中西部地區如印第安那州和俄亥俄州所使用的選舉標誌是鷹,以此與民主黨的驢相對。目前印第安那州的共和黨部仍然使用鷹這個標誌。
共和黨也常將黨舉行的各式募款慶祝活動日取名為林肯日(Lincoln Day),以此紀念共和黨最早的總統亞伯拉罕·林肯。
雖然美國的兩大黨(以及其他小政黨)都習慣以美國國旗傳統的紅、白、藍三色作為作為它們的宣傳和代表顏色,但在2000年總統選舉後,紅色已經成為共和黨的代表顏色,而藍色則成為民主黨的代表顏色,2000年的選舉日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所有主要的電視新聞頻道都在選舉結果圖示上以藍紅兩色區分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得票,自從那時以來藍紅的區分也被主流媒體廣泛採用了。雖然共和黨從沒有正式採用過這個顏色,紅色已經廣泛被媒體和公眾視為是共和黨的標誌。熱情的共和黨支持者也常以紅色來作為宣傳資料和競選商品的顏色。
外部連結
- 共和黨官方
- 非共和黨官方
- Grand Order of Pachyderm Clubs
- 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publican Assemblies
- Republican Main Street Partnership
- 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publican Women
- Republican Liberty Caucus
- Republicans for Choice
- Republican Issues Campaign
- Republican Leadership Coalition
- GOPinion
- Young Republican National Federation。
參考文獻
- ↑ The Third-Term Panic. Cartoon of the Day. 2003-11-07 [2011-09-05].
- ↑ Cartoon of the Day: "The Third-Term Pa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