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佳興木雕藝術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佳興木雕藝術村位於台灣屏東縣泰武鄉。佳興村有遠近馳名的國寶級木雕藝術家包含高富村(歿)及仍在創作的高富貴、沈萬順、沈安日、蘇輝煌、何春吉等創作者,其藝術品都放置在藝術館或五星級飯店,都有他們作品的蹤跡。佳興村的藝術與文化資源豐富,其中,帶著走的族譜「手紋」文化是泰武鄉保存相當完整的部落。[1]

歷史沿革

佳興木雕藝術村照片來自屏東人文地圖

在早期,原住民部落並沒有文字能夠記載祖先們所流傳的文化內容,因此木雕便是當時很好的紀錄方式。而泰武鄉佳興村以木雕聞名,也孕育出許多優秀的木雕藝術家,在原委會及鄉公所的助力下,辦理駐村藝術家計畫以及木雕教學示範區,將部落美學及傳統木雕工藝融入校園,讓學員從小接觸,啟發學生對於美學和藝術的新視野及技能,也將這項技藝傳承給年輕的一代。[2]


景點介紹

在屏東縣紋樣部落就是puljetji佳興村,其保存的文手紋樣保持完整的傳統社會階序倫理,共分七階圖樣。佳興部落位於屏東縣泰武鄉最南邊,部落位於瓦魯斯溪左岸,村落面朝南方,海拔約330公尺,族人居住聚集在約60度的斜坡地上,分層13階的階梯式部落,生活區分佈在海拔100到500公尺的淺山區。

而佳興村在日本統治時期不論官方與私人蒐藏的極盛時期,是排灣族雕刻最具代表性的據點之一,並因此而受到官方的鼓勵,促使很多佳興村人都投入雕刻,所以保存的木雕紋樣也最豐富。又因部落位居南排灣與北排灣的交界處歌謠、服飾、紋樣也兼具兩邊的特色,因此是最適合發展紋樣故事的部落,莫拉克風災後它是屏東縣山區少數測定地理位置安全的部落,地靈人傑由此一般。佳興村在地理位置上屬於大武山分支山稜,東邊連接台東縣金峰鄉、泰武鄉泰武村的舊址tjamalangalj,南邊相鄰大後溪(來義大後部落),西隔泰武鄉武潭村,位居排灣族vuculj區的部落正好是pumaumaq (北排灣)及pauvauva(中排灣)的交界分隔點,因此部落文化蘊涵了i navalj(大武山右側部落)及 i viri(大武山左側部落)兩方部落的特色文化的表現非常多元豐富。[3]


傳承百年技藝的木雕之鄉

屏縣府結合泰武鄉辦木雕展照片來自中時電子報

位於屏東縣泰武鄉的佳興部落,其木雕工藝早在日治時期就被發掘,日本人類學者鳥居龍藏就比喻此處是排灣族最有名的「美術中心」和「雕刻中心」;1924年日本學者森丑之助更指出,佳興社是排灣族各蕃社中雕刻工藝最發達的一個。但在原民傳統木雕技藝瀕臨失傳時,大武山上的佳興部落,數十年來雕刻刀從未離開男人的手,著名木雕工藝師持續敲打的響聲,彷彿一場橫跨百年的接力賽,一棒接一棒的傳承下來。2018年為了重振木雕故鄉的美名,各工藝大師後代大方出借收藏,加上原民文化會館及泰武鄉圖書館館藏,選在屏東原民文化會館展出共9人、14件作品,作品年分距離超過1世紀。期待透過展覽的舉辦,讓全世界能認識泰武鄉木雕工藝發達的故事,呈現佳興村木雕工藝能量、爭取世人認同,告訴大家這裡就是台灣原住民族的木雕之鄉。 [4]


視頻

【秋大木雕紀念藝術社/佳興部落】

【"美木傳菁"展 探索屏東泰武木雕工藝 2018-07-13 IPCF-TITV】原文會原視新聞

【佳興部落排灣族紋樣故事 順益博物館展出 2019-12-24 Yami IPCF-TITV】原文會 原視族語新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