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側目而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側目而視漢語成語,拼音cè mù ér shì,意為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懼或又怕又憤恨。出自《史記·汲鄭列傳》。[1]

春雨瀲灩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著名的大說客蘇秦遊說連橫之策沒有成功,窮困潦倒地回到家裡,妻子不理睬他,嫂子看不起他。他潛心學習,學問大增。後遊說趙王合縱抗秦,一舉成名,衣錦還鄉。妻子嚇得恭恭敬敬站在一邊,側目而視,嫂子跪拜謝罪。

引證解釋

意為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懼或又怕又憤恨。

《史記·汲鄭列傳》:「今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戰國策·秦策一》:「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雖才幹優長,未免貪酷,且恃才侮上,那同寅皆側目而視。」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三回:「諸君記得當年常肅剝皮做兗州府的時候,何嘗不是這樣?總是做得人人側目而視就完了。」

成語辨析

【近義詞】望而生畏望而卻步怒目而視

【反義詞】目不斜視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形容憤怒、不滿或畏懼的樣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