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保定老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保定老調

中文名稱;保定老調

外文名稱;Baoding old troupe

非遺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別稱;老調梆子

主要地區;保定

形成年代;清道光、咸豐年間

類型;戲曲聲腔劇種

保護單位;保定藝術劇院

保定老調又稱老調梆子,是河北省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起初為白洋淀周邊農村花會中的俗曲河西調,清道光、咸豐年間已具戲曲雛形。早期老調行當以生、淨為主,而生、淨兩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調,故稱老調。流行的地區比較廣,除保定外,在滄州、衡水、石家莊、張家口以及北京、天津和山西部分地區都有它的足跡和影響。

簡介

保定老調是中國河北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保定老調作為一個特有的戲曲聲腔劇種,老調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有着強烈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它的唱腔質樸健朗,高亢而又清婉。對於研究地方戲的起源、形成與發展,研究當地的民族發展史、文化藝術發展史乃至風物人情,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是當地群眾常在口頭哼唱的曲調,所以民間曾有"做飯離不開鍋灶,聽戲離不開老調"之說。老調曾先後四次到北京演出,受到首都人民和領導、專家的好評。中央的領導同志曾鼓勵說:"保定有寶,老調不老"。[1]

保定老調已有約二、三百年的歷史,它脫胎元、明 年間流行於燕趙的傳統民歌俗曲河西調,以大戲的姿態出現,擅演以老生和黑紅淨行當為主的確袍帶戲。1884年左右以生行演員韓大倉(藝名霸州紅)為代表的前輩藝人,開創了老調的先聲;1918年左右名老生周福才,承前啟後,立志改革,以《調寇》、《勸軍》等劇目,把老調藝術推向一個新階段;新中國成立後,新人輩出,老調藝術無論在表演上還是在聲腔上,都獲得了全新的發展。《潘楊訟》、《忠烈千秋》拍成電影後,老調的影響擴展到了全國。

藝術特點

保定老調,是河北省具有悠久歷史的地方劇種之一,也是保定特有的地方戲曲聲腔劇種。早期老調行當以生、淨為主,而生、淨兩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調,故稱老調,為區別於河北梆子, 故名老調梆子 ,即老調劇種 。對於研究地方戲的起源、形成與發展,研究當地的民族發展史、文化藝術發展史乃至風物人情,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保定老調之歷史

老調在其發展過程中,先後受到流行在當地的高腔和河北梆子的影響,並吸收當地說唱藝術的精華,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出現較正規的職業班社,並開始進入城市,到20世紀30年代達到繁榮時期。

1949年後,保定一帶成立了高陽、定縣、阜平等專業老調劇團。保定地區老調劇團多次進京演出,被鄧小平同志譽為"保定有寶,老調不老"。該團創作演出的優秀劇目《潘楊訟》、《忠烈千秋》於1960年和1980年先後兩次拍攝成電影並在全國發行放映。知名藝術家有崔澄田、劉守謙、辛秋花、王貫英等。新時期以來,老調又創作出《日月經天》、《拒馬令》等一大批優秀劇目,多次在省內外演出獲獎,成為河北省特別是冀中一帶農村觀眾最喜愛的戲曲劇種之一。

唱腔曲調與行當

唱腔是保定老調音樂的主體,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的重要藝術手段,也是老調區別於其他劇種的主要標誌。老調唱腔質樸激越,敘述性較強,雄渾寬厚、粗獷高亢,給人一種深沉凝重、威嚴雄壯、氣勢恢宏的感覺,具有中國北方典型的忠腸烈骨、慷慨悲歌的民族特質。

保定老調唱腔結構形式為板腔體,基本曲調是由結構相似、結音相同的上下句組成,每個唱段都是由若干個循環反覆的"上下句"組成,唱詞的格式是說唱體的上下句,與大鼓詞頗相近。保定老調男女分腔,老生、小生、武生、花臉、文武丑、老旦所唱的屬於男腔,青衣、花旦所唱的屬於女腔。男女腔有着共同的結構形式和節奏規律,因而保持了兩者在風格上的統一,只是調式不同,音區不同,形成了男女腔在曲調上的差別,女腔的結束音是1,男腔的結束音是5,男女雖然調高相同(都是1=C),但女腔比男腔高四度。

唱腔板式有[二板]、[頭板]、[三板]、[回龍]、[撥子]等十餘種。曲牌多來自於京劇、河北梆子、崑曲,常用的曲牌軍樂類有[風入松]、[江兒水]、[開門歌]、[水龍吟];喜樂類有[洞房贊]、[海清歌]、[八板]、[大滿堂紅]、[小滿堂紅]、[小寄生草];哀樂類有[嗩吶批]、[夢景]、[大寄生草]、[哭皇天]、[批];宴樂類有[大開門]、[滴溜子]、[擺宴曲]、[三步歌];其他還有[備馬令]、[娃娃]、[萬年歡]、[上天梯]等,鑼鼓經五十餘個。文場伴奏樂器以板胡為主,武場與河北梆子相同。

保定老調文戲與武戲在整個舞台表演中都占重要地位。行當齊全有老生、老外、小生、武生、青衣、花旦、刀馬旦、老旦、彩旦、花臉、丑等。其表演自然流暢、親切樸實,一伸手一投足,包括念白,都帶有濃烈的鄉土氣息。

劇團介紹

保定市老調劇團,是河北省建團最早的國營專業藝術團體之一,隸屬保定市文化局、保定藝術劇院。有演員86人,其中一級演員6名,二級演員20名。劇團行當齊全,實力雄厚。

團長、書記杜振忠,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曾參加戲曲藝術片《忠烈千秋》(飾楊文廣)的拍攝和中央電視台、河北電視台、河北人民廣播電台、河北音像公司的多部電視藝術片和光盤、盒式帶的錄製。曾獲得河北省地方戲劇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 "十佳演員"獎和多項省、市戲劇比賽獎。

保定市老調劇團是在高陽縣老調劇團的基礎上組建的。1953年,高陽縣老調劇團成立。1958年秋月,國家領導人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領導在保定河北禮堂(現河北影劇院)觀看了演出。鄧小平同志稱讚"保定有寶,應加扶植。"為此,保定地委、專署於1959年5月,調配幹部並充實藝術力量,成立了保定專區老調劇團。此後,對老調藝術進行了發掘、繼承、改革、創新。先後排演了一批有影響的《潘楊頌》、《盤夫索夫》、《金鱗記》、《朝陽溝》等劇目。1960年,劇團帶着經過重點改編的由崔澄田、周淑琴、王貫英、辛秋花主演的《潘楊頌》進京演出,獲得了成功。劉少奇鄧小平葉劍英陳毅等中央領導同志以及北京的藝術界專家在中南海懷仁堂、人民大會堂小禮堂觀看演出。中國文聯向劇團贈送了"老調不老,桔木逢春"的錦旗,崔澄田所飾演的潘洪被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在人民日報上撰文,譽為"能得一百分的潘洪"。同年,《潘楊頌》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在全國防映,引起很大反響。九十年代,還多次到北戴河為中央領導演出,王任重楊靜仁包爾汗朱琳等領導觀看演出。

"文革"期間,老調一度改唱京劇現代戲。1973年,老調恢復。先後移植了《紅燈記》、《平原作戰》、《盤石灣》、《小刀會》、《朝陽溝》、《紅燈照》等劇目。1978年,又恢復了《潘楊頌》等一批保留傳統劇目。1980年8月,排練了該團創作的新編歷史故事劇《忠烈千秋》再次進京,為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和正在召開的全國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及首都群眾演出,獲得成功。同年12月,《忠烈千秋》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成彩色戲曲藝術片。

此後,又創作演出了《宋江嫁妹》、《日月經天》、《拒馬令》、《鍾離春》、《痒痒撓》、改編演出了老調傳統戲《金沙灘》、《殺宮戰街》、《吳三桂反雲南》,根據廣大群眾的要求,還恢復整理了保定絲弦戲《井台會》、《賣鳳針》、《指路》。除排練戲曲劇目外,為配合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還編排了有關法制教育、包辦婚姻、計劃生育、移風易俗、反對賭博等內容的幾組曲藝、舞蹈、聲樂等綜藝節目,得到了很好的演出效果和經濟回報。

該團演出的主要劇目有:《潘楊訟》、《忠烈千秋》、《三鳳求凰》、《紅衣仙子》、《王佐斷臂》、《包公誤》、《盤夫索夫》、《反徐州》、《姐妹花魂》、《寇準招親》、《花燭恨》、《包公陪情》、連台本劇《啞女告狀》、《鄭小嬌》、《王莽趕劉秀》、《九曲蟠龍珠》等。

老調劇團除了王貫英、辛秋花、周淑琴、王增順、白玉昌等老藝術家外,中青年知名演員還有:杜振忠、毛素欣、李鐵柱、韓文梅、李淑榮、石艷梅、張興旺、年登攀、韓紅梅、李志偉、蔣麗琴、劉林靜、李成琪等。

該團多次參加了國家、省、市舉辦的各種比賽,均獲得優異成績。在第一屆至第五屆河北省戲劇節上,老調《梁紅玉》、《爹是爹來娘是娘》兩次獲劇目一等獎;《清廷之亂》、《義斬皇叔》、《三打洋教堂》三次獲劇目二等獎;1987年河北文化廳、河北省電視台聯合舉辦的"河北省青年戲曲演員十佳十優電視大獎賽"中獲"十佳"演員稱號2名,獲"十優"演員稱號1名。1988年河北省中年電視演員大獎賽中獲金獎1名,銀獎3名;2004年全國第二屆中國紅梅金獎大賽上獲金獎1名,銅獎3名。該團在各種匯演和賽事中演員個人獎獲獎最多,其中一等獎共計41名,二等獎52名。

劇團全體演職員不畏嚴寒酷暑,與時俱進,奮力拚搏,堅持文化下鄉,走遍了保定的山山水水,河北、山西、河南等省的大部分城市、鄉村也留下了他們的足跡,由於老調不斷更新劇目,年年創出精品,在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成為了市場的強者。由於劇目豐富,在文化下鄉演出中,淡季不淡,多年來,劇團年均下鄉900多場,年均收入50餘萬元,觀眾80餘萬人。劇團因業績突出,上級領導部門專門下發了關於號召藝術團體向老調一團學習的文件。

劇團除了演出創收外,還在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與河北秀蘭集團、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聯姻,注入了社會資金,由於有了經費的保障,購置了新劇裝、道具、燈光、布景等,還有大量公共積累,使老調劇團進入良性運轉態勢。從2003年開始,連續三年春節期間在市內演出,給市民送上了豐盛的節日文化大餐,填補了城市觀眾多年看不上大戲的空白。這一活動,受到了各級領導和廣大市民的高度讚賞。

老調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地方劇種。老調劇種的劇目以袍帶戲見長,文武兼備,群戲居多,獨角戲較少。其唱腔男女腔板式相同,音型走向有別。男聲唱腔渾厚激昂,粗獷高亢,女聲唱腔委婉細膩,舒展激越,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該團對重點劇目《金沙灘》進行加工、排練,再次進首都北京演出,並力爭走出國門,為繁榮發展保定戲曲事業再創輝煌。

劇目介紹

保定老調內容多是描寫帝王將相、草莽英雄的傳奇故事,劇目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改編流行在當地的木板大鼓的曲目,如《楊家將》、《呼家將》等;二是移植高腔的一些劇目,如《大戰棋盤街》、《山海關》、《請清兵》等。保定老調又移植了不少絲弦、河北梆子等兄弟劇種的劇目。

保定老調傳統劇目有《調寇》、《下河東》、《臨潼山》、《太平城》等。

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保定藝術劇院獲得"保定老調"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瀕危狀態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受群眾文化生活多元化的影響和現代流行文化的衝擊,傳統戲曲失去了原有陣地,演出市場逐漸萎縮,給主要靠演出收入來維持生存的老調劇團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因經費保障不足,劇團普遍存在「老戲老演,老設備老用」的狀況,導致藝術再生產的乏力。劇團收入少、待遇低,常年四處奔波的艱難生存狀態,給老調演員工作穩定性帶來很大問題,造成人才流失現象比較嚴重。由於戲曲事業付出多、回報少,越來越失去它的行業吸引力,青少年中很少有人願意一生從事戲曲工作,也使得一線演員年齡偏大,老調藝術的傳承前景堪憂。 目前,老調劇團的生存發展步履維艱,老調藝術的傳承面臨危機,亟待全社會的保護搶救。

相關視頻

保定老調 韓文梅《金沙灘》 打馬離了瀛州城

參考資料

  1. 保定老調 , 中國戲劇網 201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