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倒生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倒生蓮
a15c348043b00b6978b3469777496707.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0383#institution_adverseReactions_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倒生蓮

漢語拼音:Dǎo Shēnɡ Lián
別名:花老鼠、尾生根、石上鳳尾草、仙人架橋、盤龍蓮、金雞尾、定草根、刷把草、青絲還陽、姜公釣魚
性味歸經:味辛、微苦,性涼。歸肝、肺、膀胱經。無毒(《湖南藥物志》)
功能:清熱除濕,化瘀止血
主治:咳嗽痰多,風濕痹痛,腸炎痢疾,尿路感染,乳腺炎,吐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燒燙傷

倒生蓮

倒生蓮,中藥名。為鐵角蕨科植物長生鐵角蕨AspleniumprolongatumHook.的全草或葉。具有清熱除濕,化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咳嗽痰多,風濕痹痛,腸炎痢疾,尿路感染,乳腺炎,吐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燒燙傷。[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倒生蓮

拼音名:Dǎo Shēnɡ Lián

英文名:Herb of Prolongated Spleenwort

別名:倒水蓮、花老鼠、尾生根、石上鳳尾草、金雞尾、盤龍蓮、仙人架橋、定草根、刷把草、青絲還陽、姜公久魚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plenium prolongatum Hook.

出處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鐵角蕨科植物長生鐵角蕨的的全草或葉。

採收和儲藏

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狀莖短,直立,被卵狀披針形的粗篩孔狀鱗片。葉叢生,葉柄長8-15cm,無毛,淡綠色;2回羽狀複葉,線形,長10-20cm,寬約3cm,先端突出1長尾;羽片多數,矩圓形,下部羽片稍縮短,基部不相等,有極短的柄,小羽片狹線形,先端鈍,上具細脈1條,基部向上小羽片再分裂;草質,綠色。孢子囊群線形,每小羽片上1枚;囊群蓋膜質,向上開口。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附生於海拔200-2000m的闊葉林中樹幹或濕岩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西南中南河南除外)及甘肅浙江福建台灣西藏等地。

性狀

性狀鑑別

根莖短,頂端有披針形鱗片,並有多數鬚根。葉柄壓扁;葉片條狀披針形,長10-25cm,寬3-4.5cm,二回深羽裂,羽片矩圓形,長1.3-2cm,寬8-10mm,裂片狹條形,鈍頭,全緣,有1條小脈,先端有小囊,表面皺縮;葉軸先端延伸成鞭狀。孢子囊群沿葉脈上側着生,囊群蓋長圓形,膜質。質稍韌。氣微,味微苦。

化學成分

含2-氨基庚二酸(2-aminopimelic acid),4-羥基-2-氨基庚二酸(4-hydroxy-2-aminopimelic acid),山柰酚-3-鼠李糖甙-7-O-[6-阿魏酰葡萄糖基(1→)鼠李糖甙]

性味

辛;苦;平;涼

歸經

肺;肝;腎經

功能主治

清熱除濕;化瘀止血。主吐血;咳嗽痰多;風濕痹痛;腸炎痢疾;尿路感染;乳腺炎;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燒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

複方

  • ①治黃腫病:金雞尾全草,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 ②治火眼紅腫:金雞尾、散血草,搗爛,敷眼或取汁點眼。《湖南藥物志》)
  • ③治風濕疼痛:盤龍蓮一兩。泡酒服。
  • ④治咳嗽痰多:盤龍蓮一兩。煨水服。
  • ⑤治骨折:盤龍蓮搗絨,包傷處。
  • ⑥治吐血:盤龍蓮二兩。煨水服。(③-⑥方均出《貴州草藥》)
  • ⑦治火傷:一、金雞尾葉,搗爛,調 麻油搽。二、金雞尾葉,曬乾研末,麻油調搽。(《湖 南藥物志》)

各家論述

  • 1.《草木便方》:散風,消濕,行瘀滯,利血脈,通關節。治吐、衄血,跌打,胸脹, 腰痛。
  • 2.《天寶本草》:強筋壯骨。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
  • 3.《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消水腫。
  • 4.《廣西藥植名錄》:止血,生肌,續筋,治肺癆。
  • 5.《貴州草藥》:清熱除濕,驅風,化瘀生新。
  • 6.《湖南藥物志》:消炎,消腫,活血。[2]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倒生蓮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倒生蓮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