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候永奎,男,河北饒陽人,戲曲藝術家。永奎扮相英武、嗓音高亮,吐字清晰,功底深厚,長靠、短打戲兼能。

候永奎
出生 1911年
國籍 中國 河北
職業 戲曲藝術家
知名作品 《四平山》
《武松打虎》
《戰滁州》

候永奎先生是崑曲京劇兩兼的名家,工武生,據《京劇知識詞典》記,他生於1911年,逝於1981年,河北省饒陽縣遷民莊人。他7歲開始學藝,曾師從郝振基陶顯庭王益友等多位北方崑曲前輩著名藝術家。後拜京劇武生尚派宗師尚和玉先生為師,學京劇武生。1928年隨韓世昌赴日本演出,1929年以後在天津北京等地與荀慧生童芷苓、鄭冰如、趙化南、尚和玉等京劇名家合作演出。1940年代在煙臺演出,同台合作的有京劇武生名家陳雲超等。候永奎扮相英武,嗓音高亮,吐字清晰,功底深厚,短打、長靠武生兼能,以演短打戲為主。他常演的劇目有《四平山》《鐵籠山》《武松打虎》《千里送京娘》《戰滁州》《林沖夜奔》《武松殺嫂》《蘆花盪》《麒麟閣》《金錢豹》等,兼演關公戲。[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候永奎

籍貫:河北饒陽

性別:男

民族:漢族

國籍:中國

職業:戲曲藝術家 武生

籍貫:河北饒陽

主要劇目有;《四平山》 《夜奔》 《麒麟閣》 《戰滁州》等。

簡歷

7歲學崑曲。得郝振基、 陶顯庭、王益友等指導。後拜尚和玉學京劇武生。

1928年隨韓世昌赴日本演出。

1929年後在天津北京等地與荀慧生童芷苓、鄭冰如、趙化南、尚和玉等同台演出。

評價

候永奎先生是崑曲、京劇兩兼的名家,崑曲由於逐漸趨於雅致,詞句艱澀,曲高和寡,在清末民初階段開始式微。1918年12月,以王益長為社長的北方「榮慶昆弋班」在北京鮮魚口的天樂園演出。該班曾演於京、津、滬、冀、太原諸地,廣獲讚譽,紅極一時。該班社在1936年報散。

1928年10月,應日本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的邀請,北方崑曲名家韓世昌、馬祥麟、龐世奇、馬鳳彩、田瑞庭等20餘人組團,赴日本演出,這時年僅17歲的候永奎已經小有名氣,也應邀參加了該團的赴日演出。他們途徑大連時,滿鐵弘報課與中日文化協會盛邀他們在協和會館演出了《思凡》《刺虎》《琴挑》《鬧學》等戲。當時的《滿蒙雜誌》曾登載對此演出的評論和劇照。他們到達日本後上演的劇目,與在大連演出的劇目大部分相同,另外增添《遊園驚夢》等劇。

在崑曲演出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有志於繼承和挽救崑曲藝術的藝術家們多年奮力拚搏,不棄初衷。例如1933年5月,白雲生在天津成立「慶生社」昆弋班,主要演員有陶顯庭、郝振基、候益隆、王益友、馬祥麟、候玉山、龐世奇、魏慶林等,在天津新鑫舞台開始演出。此時的候永奎已經是為數不多、聞名遐邇的北方崑曲武生名家,成為該戲班裡年輕有為的中堅力量。

那時,崑曲戲班的生存已經非常艱難,常年維持已屬不易。

1935年,以韓世昌、白雲生、候永奎、馬祥麟為首的北方崑曲在艱險中堅持奮鬥,以他們為主要演員的昆弋班「榮慶社」堅持演於天津小廣寒戲園。這幾位都是北方崑曲界的頂級藝術家,卻也維持時間不長,僅一年左右,1936年該班即告解散。解散後,候永奎、馬祥麟等重組起「榮慶社」,繼續堅持在京津兩地演出。


1937年7月1日,堅守北方昆弋藝術的候永奎和馬祥麟,克服經費和場地等一切困難,在天津成立起「榮慶崑曲科班」,以繼承和傳揚北昆藝術,培養接班人,招收學員21人。1939年8月,天津遭大水災,無法維持繼續演出,只得被迫再次解散。

即使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北方崑曲藝人們仍然為國家、為人民擔負起社會責任,其愛國愛民的精神十分可貴。

1939年10月21日,天津票伶兩界為賑濟水災舉辦義演一天,演出地點在國泰戲院,當天的白天候永奎先生演出了《鐵籠山》,金又琴演出了《蔡花峪》,晚上演出的是璧君館主的《法門寺》和張幼棠的《戰冀州》。

日本軍國主義者侵入天津以後,民不聊生,生計維艱,戲曲藝人更是度日如年。1942年2月1日起,京劇、崑曲、河北梆子演員白家麟、田菊林、馬祥麟、候永奎、崇鳳雲、韓俊卿等採取「抱團取暖」的辦法,先後在天津新中央戲院、北洋戲院舉辦三劇種的聯合演出,希望能招徠更多的觀眾。儘管如此,仍是履步維艱。1942年3月,候永奎、馬祥麟這一對執著於崑曲藝術共同志向的難兄難弟,重又振作,在天津新中央戲院與韓世昌聯合恢復演出《長生殿》、《牡丹亭》及武戲各劇目。

1947年1月17日。韓世昌、田菊林、候永奎等再次組合,在位於天津東馬路的國民戲院演出崑曲《貞娥刺虎》《林沖夜奔》《思凡》等經典劇目。5月13至15日,韓世昌、白雲生、候永奎又在該戲院演出《奇雙會》《麒麟閣》《獅吼記》和《鐵冠圖》等戲。1947年8月,候永奎和於慶暇、于澄庵、周之楨、李醒庵、吳雲心共同發起組織成立「中華全國戲劇協會天津分會」。可見,候永奎不僅精於演出,還是熱衷於為戲曲界服務的戲曲活動家。

候永奎在鑽研北方崑曲的同時,又致力於京劇藝術的學習與實踐,與京劇界演員聯繫甚密,經常同台合作。1938年以後,他經常搭入京劇班演出。例如1948年5月19-20日,候永奎參加了為天津戲曲協會成立而在中國大戲院舉行的慶賀演出,他與京劇名家李少春、李鐵英婁廷玉鮑雲鵬、費玉策合演了《大溪皇莊》。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先前廣告刊登的是5月1日起,王又娟、候永奎領銜在天津中國大戲院演出,主要演員還有費玉策、李榮安、董月華、董順華、蘇世明、郭俊英、劉燕燕。但是後來王又娟與葉盛章組成戲班,與李少春、袁世海這兩個班分日夜場輪換在中國大戲院演出,候永奎經常參與白天的戲班演出,有時也演晚場戲。1日當天晚場候永奎演出的是箭衣武生戲《英雄義》,3日晚場他演出的是扎大靠的《賺歷城》,4日晚他演的是大武生戲《挑華車》,5日日場侯永奎上演的劇目為勾臉武生戲,同時也是尚派名劇《四平山》,6日白天他演出了短打戲《花蝴蝶》。7日日場侯永奎演出了也是尚派名劇的《艷陽樓》,10日白天他演出的是勾臉大武戲《鐵籠山》。1949年6月18日起,侯永奎晚場應邀與荀慧生、陳少霖同台,演於天津中國大戲院,白天則與王又娟、趙萬鵬、費玉策、李榮安、董月華組班演出。19日白天侯永奎演出的是《八蜡廟》,20日晚他演出了《賺歷城》。21日晚侯永奎演出的是《嘉興府》,22日白天演出了《四傑村》,晚上演出了《金鎖陣》,26日白天他上演了久未演出的勾臉武戲《收關勝》,27日日場他演了同樣是尚派名劇《戰滁州》,28日白天他演了一出不經常貼演的武戲《神亭嶺》。從這些劇目看,侯永奎先生的戲路是很寬的。

1949年5月30日起,侯永奎在天津中國大戲院又與李鳴盛,王又娟合作演出,其他主要演員還有王泉奎、李世霖、孫盛武、趙萬鵬、劉連榮、費玉策、李元瑞、駱洪年、葉德林。這個班演白天的戲,晚上的戲則由葉盛蘭、陳永玲、李多奎、葉盛長、慈少泉組合的班社來演出。李鳴盛、王泉奎、劉連榮、李世霖、李元瑞這幾個人是一身跨兩班,早晚串戶着演出。侯永奎演出的劇目有《收關勝》《挑華車》《四傑村》《嘉興府》等。

1949年9月30日,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的前夕,侯永奎在天津接到北京對他的調令,接他去北京懷仁堂為中央領導演出拿手戲《林沖夜奔》,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等觀看演出,並親切接見了侯永奎。

1949年12月22-25日,天津新華戲院力邀碩果僅存、久未登台的八旬武生老英雄尚和玉攜弟子傅德威、侯永奎、韓長寶、張德發、郭慶永、婁廷玉,師徒同台演出,引起轟動。

新中國成立後,侯永奎先生長期居住在北京,後來參與組建中國北方崑曲劇院,此後他便不經常在天津演出。

1959年12月31日起,北方崑曲劇院在天津中國戲院演出新排劇目《紅霞》。該劇是為向建國十周年獻禮的劇目,改編金紫光、黃曆,導演金紫光、馬祥麟、趙戈風,作曲傅雪漪、吳南青、陸放,主演有李淑君、侯永奎、白雲生等。

1960年1月1日白天演出折子戲,侯永奎露演了他拿手戲《林沖夜奔》,2日晚上演移植成崑曲的新戲《生死牌》,導演白雲生、趙戈風,由侯永奎先生主演。1962年2月5日起,河北省京崑劇團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演出。1962年3月10日-14日該劇團在新華戲院舉辦崑曲專場演出,之前演的都是京劇。侯永奎先生在10日晚演出《林沖夜奔》,11日、12日兩個晚上演的都是《單刀會》。此後,他致力於培養北方崑曲青年演員。

他的公子候少奎先生在其精心培養下,成為繼他之後當今北方崑曲的武生名家。我與少奎先生在私下有過一面之交,並在拙作《趙松樵評傳》中記錄了他向趙松樵老先生學習《單刀會》的經過,書出版後送他一本,他回贈我墨寶一幅。我在北京吉祥戲院曾現場看過他主演的《艷陽樓》,在電視屏幕上欣賞過他演的《林沖夜奔》《單刀會》《千里送京娘》《四平山》等,確是碩果僅存了。希望他繼承其父侯永奎先生的遺志,永續崑曲候派藝術的香火,培養出後繼之人。[2]

視頻

崑曲《林沖夜奔》1954 錄音主演 候永奎

寶劍記 林沖夜奔 候少奎

參考資料

  1. 北方戲曲傳媒老藝術家系列:京、昆名家候永奎 個人圖書館,發布時間;2020-02-27
  2. 北方戲曲傳媒老藝術家系列:京、昆名家候永奎 個人圖書館,發布時間;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