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假蒟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假蒟子
t01e3d264aefc248359.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360kuai.com/pc/9c08e71b8bfe2441f?cota=3&kuai_so=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假蒟子

漢語拼音:Jiǎ Jǔ Zǐ
別名:假蒟果穗、鑽骨風果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溫中,行氣,止痛,利水
主治:脘腹脹痛,腹瀉,風濕痹痛,疝氣痛,水腫

假蒟子,中藥名。為胡椒科胡椒屬植物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的果穗。具有溫中,行氣,止痛,利水的功效。主治脘腹脹痛,腹瀉,風濕痹痛,疝氣痛,水腫。[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假蒟子

拼音名:Jiǎ Jǔ Zǐ

別名:假蒟果穗、鑽骨風果。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per sarmentosum Roxb.

來源

藥材基源:為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sarmentosumRoxb.的果穗。

採收和儲藏

秋季采,陰乾備用。

原形態

假蒟 多年生葡匐草本,揉之有香氣。莖節膨大,常生不定根。葉互生,近膜質,吸腺點,下部的葉闊卵形或近圓形,長7-14cm,寬6-13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葉脈7條;上部的葉小,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葉柄長1-5cm。花單性,雌雄異株,無花被;穗狀花序;雄花序長1.5-2cm,直徑2-3mm,苞片扁圓形,直徑0.5-0.6mm,雄蕊2枚;雌花序長6-8mm,果期延長達2.5cm;苞片稍大,柱頭3-5。漿果近球形,具角棱,直徑2.5-3cm,下部嵌生於序軸中。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谷密林中或村旁濕潤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廣東少南廣西貴州西藏南部等地。

化學成分

果實含假蒟鹼(sarmentosine),假蒟亭鹼(sarmentine),1-(3,4-亞甲二氧基苯基)十四碳-1E-烯[1-(3,4-methylenedioxyphenyl)-1E-tetradecene],N-(苯丙-3-烯酰基)吡咯[N-(3-phenylpropenoyl)pyrrole],牆草鹼(pellitorine),α-細辛腦(α-asarone),細辛醛(asaronaldehy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化濕消腫。主脘腹脹痛;寒濕腹瀉;風濕痹痛;疝氣痛;牙痛;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g;或煎水含漱。

注意

孕婦及月經不調禁服。《廣西民族藥簡編》:"墮胎。忌吃糯米、酸類、豆類等食物。"[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假蒟子-中藥材庫-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假蒟子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