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偏心距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偏心距是指偏心受力構件中軸向力作用點至截面形心的距離。物理學上指股骨頭旋轉中心與股骨幹縱軸的垂直距離,也是髖部外展肌群的槓桿臂。
物理學上指股骨頭旋轉中心與股骨幹縱軸的垂直距離,也是髖部外展肌群的槓桿臂。
工程上是指偏心受力構件中軸向力作用點至截面形心的距離。
產生影響
偏心距增加,相應外展肌力臂增加,相應減少外展肌力,關節接觸應力減少,減少假體磨損。同時假體頸部應力減小,相應部位的股骨應力下降。
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中,需要恢復股骨正常的偏心距,從而減少假體磨損。對某些外展肌肌力較弱的髖部疾病,也可適當增加偏心距以恢復外展肌的力臂,以提高關節的穩定性。
恢複方法
恢復股骨正常的偏心距的具體辦法有:
(1)增加假體的股骨頸長度;
(2)降低股骨假體頸干角;
(3)髖臼內襯側方內移;
(4)大轉子截骨;
(5)假體股骨頸內側側移。
力學 偏心距
荷載(力)作用點到其作用截面形心的距離。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魅力無窮,搜狐,2022-11-20
- ↑ 詩酒趁年華 | 品中國文字 悟千年精魂,搜狐,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