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寶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元寶鎮

中文名 : 元寶鎮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尚志市

元寶鎮隸屬於黑龍江省尚志市,以鎮內的北小山狀似元寶而得名,是中國著名作家周立波創作的小說《暴風驟雨》的文學故地,地處尚志市政府所在地以東30公里處,原綏滿公路貫穿全鎮29公里,行政區域總面積457.8平方千米(2017年) ,南靠大青頂子山,北鄰延壽縣。轄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元寶村,距市區30千米。地勢南高北低,四面環山。301國道穿越境內。 [1]

歷史

元寶鎮,以境內北部似元寶狀的小山得名。清末,隸屬長壽縣(今延壽縣)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後,1922年劃歸烏珠河設治局管轄。1927年5月,為珠河縣第六區。東北淪陷後,仍屬第六區,後稱元寶鎮,1938年設元寶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設置元寶區,1950年12月改為第八區。1953年11月,將延壽縣二甲村、太平村劃歸尚志縣第八區管轄。1956年5月,設置元寶鄉。1958年9月,改稱元寶人民公社。1964年8月,撤銷楊店公社,併入元寶公社。1984年初,改為元寶鄉。1985年6月,改設元寶鎮。

地理環境

元寶鎮全境 地勢南高北低,四面環山,西南部屬山地丘陵,東北部為平川窪地。全鎮總面積457.8平方千米(2017年) ,耕地面積7萬畝,農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水稻,是尚志市主要糧食產區之一。境內盛產山野菜,年銷售量達210噸,一部分銷往日本。鎮辦工業有農機修配廠、建材廠、食品加工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4040萬元。

境內大王砬子山,奇形怪狀,十分險峻。石砬中間有個天然古洞,洞分2層,上下串通,外有陽台,內有石桌、石凳,可容納200餘人。洞中滴水成泉,不出不溢,水清味甘,涼爽適口。

經濟

元寶鎮鄉鎮企業發展迅速,異軍突起。現有各類企業756家,以木製品和餐具產業為主,企業總計資產6,808萬元,其中固定資產2,900萬元,流動資產3,808萬元。從業人員2,439人,2002年全鎮企業總產值45,840萬元,營業收入46,655萬元,其中工業收入34,550萬元,利潤總額2,885萬元,元寶鎮現為全省百強鎮之一,哈市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鎮。

2006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6億元,人均收入7730元,戶均存款18萬元。多年來,元寶村堅持走工業立村富民之路,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1986年靠村幹部集資3.7萬元,辦起了第一個小木加工廠。搶抓機遇、擴大產業規模,1987年10月元寶村第一個木製衛生筷子廠如期開業,1991年成立了黑龍江元寶山木製品有限公司,1993年新上了鉛筆板生產項目;堅持"走出去"發展戰略、開闢第二戰場,1995年僅兩年時間就在大興安嶺辦起了7家衛生筷加工企業,1996年在大連金洲開發區新建衛生筷精加工廠;實施"兩頭在外"、走外向型經濟發展道路,2002年在俄羅斯建立了黑龍江遠東木製品有限公司,主要加工衛生筷半成品,運回國內深加工後出口到日本、韓國,同年與日方達成聯營開發環保型可降解葦漿餐具盒項目的協議,組建了黑龍江省元寶山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過20年的艱苦創業,全村已發展各類企業28家,其中集體企業7家,並在大連、大興安嶺、俄羅斯等地建立了多家元寶山品牌的加工企業。村黨總支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力實施"先鋒工程",深入開展"一創三當"和"創、聯、幫"活動,在發展集體經濟的同時,注重發揮黨員在帶頭致富中的先鋒模範作用,黨支部積極為學員帶頭致富提供資金、信息等各方面的支持。全村有個體企業21家,年產值7000餘萬元,解決富餘勞動力300餘人。全村農民住房磚瓦率、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率、合作醫療參合率均達到100%。在堅持走興工富民之路的同時,元寶村在新農村建設中,確立了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產業的新思路,努力挖掘土改底蘊,全力打造"中國土改文化第一村",在投資40餘萬元建立《暴風驟雨》紀念館的基礎上,計劃再投資百萬餘元建設《暴風驟雨》影視城,並將全村規劃為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等八大園區,以旅遊經濟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實現元寶人的第二次創業。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