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通天主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千圖網 的圖片

元通天主堂位於崇州市以西十一公里處,教堂屹立在該鎮場中(鎮供銷社對門)。此堂清代光緒年間,至今近100年。堂的籌建還是由住法傳教士穀神父與同元通場的教友:劉專昌、楊公信、曾四令等議定修造,建堂的經費由穀神父贊助,並在本地教友的大力的配合下而竣工,教堂立名為天主堂,教堂的形象設計師以中西合式的結構,門面形象是按天主教的規義製作的圖案而精心塑造。

天主堂建於清代光緒年間,占地約1080㎡,大門開於牆上,除開大門山牆外,其餘均為全木中式建築結構。開大門山牆系西式哥特式建築。山牆最高15米,由此向兩邊分,山牆上有大門、次門和稍門,門框上懸垂仿木鏤空雕花。門柱為羅馬柱,上磚陰雕刻楷體對聯兩幅。前殿後山牆為穴山式。長方格木雕窗柱礎為方形抱鼓式。次房為傳統中式建築。稍房為一樓一底木結構傳統中式建築,中式窗,稍方有轉角樓底上樓,除前大門山牆外,為全木結構構造。

元通天主堂在崇州近代史上發生過影響較大的事件。現存布局、結構都比較完整,是中西文化,宗教交流現已不多的實物。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是伴隨着市民社會的崛起而迅速流行起來,成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其特點是尖塔高聳,在設計中利用十字拱、立柱、飛券以及新的框架結構支撐頂部的力量[1],使整個建築高聳而富有空間感,再結合鑲嵌有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氛圍。

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 年在法國巴黎建成的聖丹尼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的五顏六色的花窗玻璃,有些呈三角形,有些則為圓形,我們叫它玫瑰窗。這種建築則為以後許多教堂所效仿。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有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2]等。

參考文獻

  1. 【頂級建築】歐洲十大中世紀哥特式教堂,個人圖書館,2016-01-28
  2. 《科隆大教堂》_紀實台,央視網,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