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簡稱「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成立的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領導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

具體工作

雙擁工作有很久的歷史淵源。早在紅軍初創時期,我們黨和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工農紅軍離不開工農群眾的思想,要求軍隊愛護人民群眾,蘇區政府和人民支援紅軍、優待軍屬。抗日戰爭時期,為了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陝甘寧邊區政府組織開展了「擁護軍隊、優待抗日軍人家屬」活動,八路軍留守兵團開展了「擁護政府、愛護人民」活動,改善和密切了邊區的軍政軍民關係,形成了軍民團結、共御外侮的生動局面。1943年1月,毛澤東同志充分肯定了陝甘寧邊區的做法,號召各根據地軍民普遍開展這一活動,從而使雙擁運動從延安迅速發展到各個抗日根據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雙擁熱潮。這就是常說的雙擁運動多少周年的由來[1]

雙擁工作在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均發揮了重大作用。解放戰爭時期,廣大軍民攜手並肩,浴血奮戰,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迅速摧毀了國民黨反動統治,雙擁工作所形成的堅強的軍政軍民團結,在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雙擁工作理論不斷完善,內容不斷拓展,形式不斷創新,以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載體,廣大軍民參與雙擁工作的熱情空前高漲;以創建雙擁模範城(縣)為龍頭,群眾性雙擁活動蓬勃興起、持久不衰,廣大軍民在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上通力合作,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相互促進,在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穩定中密切配合,在抗禦嚴重自然災害和重大疫病中並肩戰鬥,軍政軍民團結顯示了強大力量。

在黨和國家的關心重視和正確領導下,雙擁工作在繼承中發展,在改革中前進,取得了新的成績和進步,有力地促進了國家的改革發展穩定和軍隊建設。同時,也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反映中國革命和建設規律,具有時代特點和創新特色的成功經驗。主要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政治基礎凝聚軍心民心,保證雙擁工作始終沿着正確方向發展;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始終把黨在各個時期、各個階段的歷史使命作為最高目標,促進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同步增強;堅持從政治上看待和處理軍政軍民關係問題,不斷密切軍隊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大局;堅持深入持久地開展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形成人人關心國家安全、勇於獻身國防事業的社會風尚;堅持主題鮮明、富有時代特色的雙擁形式,深入持久地開展軍民共建和創建雙擁模範城(縣)活動,不斷提高雙擁工作的整體水平;堅持在地方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發揮各級雙擁領導機構和軍地職能部門的作用,形成齊抓共管、各司其職的雙擁工作運行機制。這些經驗是在雙擁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又指導雙擁實踐不斷發展。

為了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強對雙擁工作的指導,1991年6月,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中央軍委成立了「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當時由國務委員陳俊生同志擔任領導小組組長,中辦、國辦、民政部、總政治部領導擔任副組長,中央黨政軍24個部門領導為成員,下設辦公室,由民政部、總政治部抽組人員合署辦公,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實踐證明,這種機制產生了重要作用。領導小組作了3次大的調整,羅干、司馬義·艾買提和回良玉同志先後繼任組長。領導小組現有1名組長,7名副組長,36個成員單位。各成員單位通過聯絡員與領導小組辦公室溝通。

職責

1991年《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成立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國發〔1991〕34號)規定:「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在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下工作。其主要職責是:統一指導和協調全國的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研究解決雙擁工作中涉及全國性的問題,制定有關政策法規;協調處理軍地關係中一些重大問題;組織交流情況,推廣先進經驗,表彰先進典型;承辦國務院、中央軍委交辦的有關事項[2]。」

視頻

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 相關視頻

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向全國雙擁模範致慰問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