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裂狸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兩裂狸藻 [1] (學名:Utricularia bifida),又稱挖耳草、金耳挖、割雞芒,為小型陸生狸藻屬食蟲植物。其種加詞「bifida」來源於拉丁文「bi-」和「fidum」,意為「兩點」,指其叉形的葉片。原產於印度次大陸區域與東南亞、中國大陸、台灣等地,並且可於澳洲、關島、韓國等大洋洲發現其蹤跡。兩裂狸藻多生長在潮濕的泥地、沼澤、濕地附近與稻田間,分佈於海拔40米至1350米的範圍。通常植株會浸沒於水中。1753年,卡爾·林奈最先描述了兩裂狸藻。而一般水族界稱為挖耳草,此俗稱也常與禾葉狸藻相混淆 。
型態
兩裂狸藻的葉片呈線形,捕蟲囊生於葉片、假根以及莖上。花梗約10公分高,花序具有鱗片而且光滑,花冠黃色,花期全年,蒴果卵圓形,種子呈黃色卵形,約0.3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