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億人民八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劉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億人民八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八億人民八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中國當代作家劉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八億人民八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

1967年到1969年,中蘇雙方在邊界上的若干地方,如烏蘇里江上的七里沁島和珍寶島,不斷發生巡邏隊衝突,從對罵到推搡、棍棒武鬥等。從1968年開始,中方準備在中蘇東部邊界進行武裝行動。1969年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批准之後,陳錫聯部署3月在珍寶島進行「珍寶島反擊戰」,為在4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定基調

1969年3月,中蘇兩國軍隊在烏蘇里江的珍寶島爆發了激戰。面對裝備和數量均占勢的蘇軍,中國軍隊誓死捍衛祖國的領土,經過反覆的較量後,中國軍隊擊退了蘇軍的進攻。此後,蘇聯在中國的北部邊境部署了100多萬軍隊。蘇聯大軍隨時可能進攻我國。西線的消息傳到了北京,中方認為蘇聯大規模的進攻即將開始。我們的國家領導人開始分散撤離北京。東北平原、蒙古草原、新疆戈壁這些地區無險可守,非常適合機械化軍團快速推進。中央下達了一號命令,命令全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各級指戰員進入指揮位置,軍隊隨時準備打仗。南方地區徵集了大量的列車,一旦北方戰事吃緊,隨時運送南方的部隊增援。毛澤東親自做出了:「加緊生產武器,要準備打仗」的指示。解放軍和民兵都在積極聯繫如何炸毀敵坦克。當時中國尚未有武器可以對抗蘇聯坦克,只能靠悍不畏死的精神和精巧熟練的技術。民兵幹部也在接受游擊戰的教育,隨時對付進入我國境內的蘇軍。

當時,全國各族人民響應黨的號召,全民皆兵,全民參戰,在祖國大地上布下了天羅地網,要把膽敢來犯者一網打盡。於是,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各級各類學校都積極行動了起來,當然小學也不例外,通安小學的老師們在不放鬆教學的情況下,給自己的學生一再講小英雄戰士的故事,講如何消滅敵人的方式方法,劉剛老師更是不亦忙乎!他夜間翻閱資料,紮實備課;白天在搞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抽取大量時間,有時用整個課外活動,把老師和同學們集中到校院裡,架起黑板,給師生們教俄語。他用俄語漢語對照的方式講課。

他教得那樣認真,那樣有水平:聲音宏亮,語言清晰,聲聲入耳,字字入心;師生們聽得那樣投入,那樣專注。他流利的俄語表達及其書寫,令人心悅誠服。他要求大家只要會說俄語(見後)的一些基本語句就行了。

劉剛老師要求大家把學到的俄語教給家裡人和親朋鄰居。他的學生把這些俄語說給周邊的熟人時,他們都感到新奇,當他的學生說道劉剛老師流利的俄語表達和美觀書寫時,在場的人無不讚嘆!有知情人士道:「劉剛是高中畢業生,在會寧讀書時就學俄語,已有六年的俄語功底,他又好學,俄語水平能不高嗎?」

劉老師說,這次來犯我國的鬼子都是蘇聯人,俄語是蘇聯人的國語。大家遇到敵人時,首先要冷靜沉着,要用俄語進行喊話,讓敵人放下武器,舉起手來,繳槍不殺!其部分內容摘要如下:

(1)漢語:我們不殺俘虜!

俄語:Мы не убиваем пленников!

(2)漢語:我們寬待俘虜!

俄語:Мы ласково относимся к пленным!

(3)漢語:你們已陷入重圍!

俄語:Вы находитесь в сильной осаде!

(4)漢語:出來投降吧!

俄語:Выходи и сдайся!9

(5)漢語:抵抗沒有用!

俄語:Сопротивление бесполезно!

(6)漢語:舉起手來!舉高些!

俄語:Поднимите руку! Поднимите выше!

(7)漢語:一個一個地出來!

俄語:Выходи по одному!

(8)漢語:繳械投降!

俄語:Обезоружить и сдаться!

(9)漢語:繳槍不殺!

俄語:Не убивай!

(10)漢語:保證你們的生命安全!

俄語:Обеспечьте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своей жизни!!

……

從1969年開始,中蘇兩國進入了全面對抗時期。1970年,中蘇邊境上兩國軍隊的總數超過了400萬。面對蘇聯79個師的威脅,中國進入全民皆兵的時代

一直到80年代後期,蘇聯已經病入膏肓,中蘇關係開始緩和。1989年,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關係才開始緩和。僅僅兩年後,蘇聯就走進了歷史的墳墓,成了曾經的往事。

想起當初形勢緊張,劉剛老師的幾句話斬釘截鐵,給了學生力量,大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心口窩跳起來了,兩隻手攥得更緊了!劉剛老師接着說,同學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智慧勇敢,無往而不勝,敵人人生地不熟,我們熟悉情況,敵人上門找死,我們立刻送他們回老家……

劉老師給我們上俄語課時的情景及所表現出的愛國主義情懷,真是振奮人心,至今仍歷歷在目啊。[1]

作者簡介

劉軍,男,會寧大溝通安人,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學歷,會寧一中高級教師,現已光榮退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