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公共廚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公共廚房

圖片來自agoda

公共廚房(İmaret)為14到19世紀間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建造的粥廠名稱。

這些公共廚房通常是瓦合甫的大型慈善綜合建物的一部分,瓦合甫中除了公共廚房,大多還設有醫院、清真寺商隊驛站與學校等公共建築。廚房中會免費發放食物給窮人、旅行者及其他有需要的社會大眾。

儘管它並非屬於鄂圖曼人所獨創的慈善機構,不過公共廚房確實是在鄂圖曼帝國治下逐步發展成高度精緻、專業化的公眾設施[1],為古蘭經內賽德蓋教義核心的具體實踐。

歷史

瓦合甫意指穆斯林社會中用於慈善事業的「伊斯蘭信託」,它與奧斯曼帝國內公共廚房的設立有著重要的關聯。瓦合甫能幫助蘇丹向人民提供基本所需的社會服務,並涉及公共廚房與醫院等慈善機構背後的運作與財務管理。

學者艾米·辛格提到,1330年代在伊茲尼克布爾薩成立了幾間最早期的公共廚房,在經過數個世紀後,由於瓦合甫慈善建築複合體的規模持續擴大,連帶城市中公共廚房的數量也不斷增加,根據她的研究指出,到了1530年代,鄂圖曼帝國境內總共擁有多達83所的公共廚房設施。

此外公共廚房也是鄂圖曼帝國各時期首都常見的都會建物,例如布爾薩、埃迪爾內以及伊斯坦堡都有公共廚房的蹤影,上述城市皆屬歷任蘇丹投入大量時間與金錢發展的關鍵都市,另外像安那托利亞巴爾幹半島等傳統鄂圖曼統治中心也是建設的重點投入地區。三座帝國首都的城市規畫都具有極為相似的共同點:每座都市的市中心都蓋有一座城堡巴札設立於距離城堡幾百米外的地點,宗教建物和公共廚房興建於鄂圖曼人民居住的街道周圍以幫助社區繁榮發展。

慈善功能

公共廚房為形形色色的普羅大眾們提供社會服務,並被視為「公益與慈善工作」。由於公共廚房的建立是植基於自發性的服務之上,因而在穆斯林的法律中公共廚房被歸類為慈善設施的一部分。另外,佈施食品本身即被視為是濟貧的慈善行為,而公共廚房則屬於特定類別的公益機構,為古蘭經內的賽德蓋宗教教義的一環,賽德蓋作為自願類型的公益可以採行多種方式來實現,像是為病人與身障者祈禱、獻上祝福或無私的奉獻,所有作法皆有助於促進鄂圖曼帝國社會的善行。

社會階級與受益者

食物在公共廚房中代表著樂善好施的象徵,富人藉由慷慨發送食品給鄰居、家族同胞和僕役以闡明自身幫助窮苦百姓的善心。廚房內提供的餐點會依據人們分屬的社會地位與職業被劃分為不同層級,但也會有定期受助人與旅途中的旅客來到廚房用餐。儘管如此,公共廚房身為專業運行的慈善機構,廚房中的工作人員會仔細評估和觀察人群的流動以及他們吃掉了那些食物。

以一間位於耶路撒冷的公共廚房運作情況為例,雖然餐點會被分配給各種類型的民眾,但廚房仍會嚴格規定像是:誰前來用餐、吃了什麼、享用多少份量與用餐的次序等細則,舉例來說,廚房中的員工每餐會得到一湯杓的湯和兩條麵包,普通客人們則分配到一湯杓的濃湯與一條麵包,窮人僅能獲得份量最少的食物,每餐只有半湯杓的湯以及一條麵包。而地位卓著且身份顯赫的高級貴賓將獲得最大量的食物,廚房更提供各式各樣的膳食供他們任意挑選,此外貴賓們還可以把領到的食物帶回家,在自家餐桌上享受餐點。

各地的公共廚房針對食品發放的相關規定皆不盡相同,如位於伊斯坦堡蘇萊曼尼耶清真寺庫里耶附設的公共廚房對於領取餐點有著嚴謹的規章限制,有時會有一些陌生人帶著桶子來到廚房希望能領取食物帶回家,但假若這些民眾未登記在已通過批准的名單或受益者的名冊上,這也意味著他們無法從公共廚房中取走任何的食品,貧民中只有學者或是殘疾人是這項規則的唯一例外,廚房仍會提供給他們食物。

除此之外,經濟地位低下的人們只能與其他同樣社會階層的人一起用餐。由於鄂圖曼帝國社會中會有數量龐大的人群來到公共廚房進食,導致往往在有名望的高階賓客用餐完畢後,食品的剩餘數量會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有時貧困的婦女和兒童將無法分配到食物[2]

參考文獻

  1. Singer, Amy. Soup and 『Sadaqa;』 Charity in Islamic Societies pg 306
  2. Singer, Amy. Serving up Charity: The Ottoman Public Kitchen pg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