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萊曼尼耶清真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蘇萊曼尼耶清真寺(Süleymaniye Camii)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內的數座大清真寺之一。它是由蘇萊曼一世下令從1550年至1557年在極短的時間內建成的,是建築師科查·米馬爾·希南最重要的作品。其包括清真寺在內的宏偉的建築群既有城市建築,也有國家性的意義,與法齊赫清真寺擁有同樣的重要性。
整個庫里耶建築群建在陡峭的第三山丘上,使用了出奇的建築方案將山丘和周圍的街巷結合到一起。比如1558年和1559年完工的第三和第四伊斯蘭學校階梯狀地向金角灣下降,是建築史中的傑作。清真寺內部首次使用了紅色的伊茲尼克瓦片。
建築
清真寺位於一個216米長、144米寬的院子裡,其中還包括拱北和一座墓地。包括其內院它長108米,寬73米。清真寺本身的建築為59米長、58米寬,院子為46米長、32米寬。主拱頂有53米高,其直徑為27.25米。塞利米耶清真寺和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的規模和它差不多一樣大。在主拱頂內錫南在牆裡嵌入了64個直徑0.5米的瓮,這樣使得整個建築擁有極好的聲學效應。科查·米馬爾·希南借鑑了巴耶塞特二世清真寺和聖索非亞大教堂的建造方式,清真寺由四根主支柱支撐主拱頂系統,此外還有兩個半拱頂和兩扇山牆。但是他的建築的空間感與其榜樣完全不同。蘇萊曼清真寺被看作是奧斯曼建築頂峰初期的代表作。
為了支撐整個建築的重量,科查·米馬爾·希南在使用樁子來加強地基。地基本身是用特殊的水泥做的,而且水泥是非常緩慢地凝結的。直到地基完全乾了,達到了所需要的強度和抗地震效應後他才開始建築主建築。清真寺的窗戶使用130種不同顏色的玻璃,拼成絕妙的書法,讓光線透過羅盤牆射入。清真寺的內院由四座叫拜樓環繞,其中朝向清真寺的兩座比較高(81米)。
除主清真寺包括其禮拜廳(cami)、前院(avlu)和情節泉(şadırvan)外整個建築群還包括以下周圍建築:
主清真寺後面的花園裡有兩座突北,其中埋葬着蘇萊曼一世和他的妻子洛克塞拉娜、他們的女兒、蘇萊曼德拉母親和他的姐姐以及蘇萊曼二世和艾哈邁德二世蘇丹,還有穆斯塔法二世的女兒。科查·米馬爾·希南的墓位於整個建築群的邊緣。
建造歷史
參與建造該建築群的主要是來自奧斯曼帝國各處的自由工匠,其中包括許多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約50%為基督徒)。新軍士兵主要做助手工作,他們占約40%。不到5%的人是奴隸,主要來自划船,用來搬運建築材料。共有約2500至3000人參加了建築工程。科查·米馬爾·希南把這座清真寺稱為是他的學徒畢業作品(kalfalık eseri)[1]。
奧斯曼帝國長期有一習俗,既只要城內有足夠的禮拜地點就不建造其它的大清真寺。建造龐大的清真寺被看作是浮誇,因此被高級神職人員嚴厲批評。在伊斯蘭教里奢侈總的來說是被批評的,而節儉則是一項美德。因此一座清真寺往往與其它福利建築同時作為建築群建成來作為建造大清真寺的理由。一些這些建築中的設施(比如商店)也被用來作為建築群的財政來源。
蘇萊曼在東南歐、安那托利亞、麥加、麥地那、大馬士革、耶路撒冷、巴格達等地建造了多座大型公共建築來顯示他的威力和證明他的合法性,但是蘇萊曼清真寺是所有這些工程中最龐大的。
參考文獻
- ↑ Template:Wayback Template:Wayback Süleymaniye Camii sil baştan, CNNTÜRK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11-07.,2008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