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六韜·犬韜·戰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姜太公奇門遁甲論戰術原圖鏈接來自 族譜網 的圖片

六韜·犬韜·戰車》出自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六韜》卷六《犬韜》。

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1]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多種文字。

提示

本篇論述了車兵作戰的十種不利地形和八種有利戰機。首先指出了車、騎、步兵戰術特點:「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接着具體論述了車戰的「十死之地」、「八勝之地」。最後指出,將領如果能「明於十害、八勝,敵雖圍周,千乘萬騎,前驅旁馳,萬戰必勝。」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戰車奈何?」

太公曰:「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也。凡車之死地有十,其勝地有八。」

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

太公曰:「往而無以還,車之死地也。越絕險阻,乘敵遠行者,車之竭地也。前易後險者,車之困地也。陷之險阻而難出者,車之絕地也。圯下漸澤,黑土粘埴者,車之勞地也。左險右易,上陵仰阪者,車之逆地也。殷草橫畝,犯歷深澤者,之拂地也。車少地易,與步不敵者,車之敗地也。後有溝瀆,左有深,右有峻阪者,車之環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潰陷,前不能進,後不能解者,車之陷地也。此十者,車之死地也。故拙將之所以見擒,明將之所以能避也。」

武王曰;「八勝之地奈何?」

太公曰:「敵之前後,行陳未定,即陷之。旌旗擾亂,人馬數動,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後,或左或右,即陷之。陳不堅固,士卒前後相顧,即陷之。前往而疑,後恐而怯,即陷之。三軍卒驚,皆薄而起,即陷之。戰於易地,莫不能解,即陷之。遠行而暮舍,三軍恐懼,即陷之。此八者,車之勝地也。將明於十害、八勝,敵雖圍周,千乘萬騎,前驅旁馳,萬戰必勝。」武王曰;「善哉!」

影響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韜》的基本理論和範疇,主張柔弱勝剛強、韜晦不露和安靜玄默等,同時又引用「黃帝」之書,通過周文王、武王與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

《六韜》據傳在7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此外,在日本由於源義經盜得《六韜》因而作戰得以出奇制勝的傳說,使得《六韜》中的《虎韜》(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為「成功之路必讀之書」的同義詞[2]

視頻

六韜·犬韜·戰車 相關視頻

六韜
六韜兵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