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關中詠嘆.奏響京城(王連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關中詠嘆.奏響京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關中詠嘆.奏響京城》中國當代作家王連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關中詠嘆.奏響京城

——推介民族音樂家呂痴先生

2002年全國胡琴新作品研討(演奏)會,於12月14日在北京開幕。作為黑龍江省唯一的特邀專家、大慶國家一級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呂痴和朴東升、劉文金、劉長福、王竹林、王建民、關銘等國內20多位著名民樂作曲家、演奏家參加了研討會,並在會上宣讀了關於二胡曲《關中詠嘆》的創作構想及作曲技法的論文,此曲由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卜曉妹演奏,受到與會的各位專家、教授的好評。該研討會共評選出劉文金的二胡套曲《如來夢》、王建民的《第二二胡狂想曲》、關銘的二胡獨奏曲《西口情韻》和呂痴的單樂章二胡協奏曲《關中詠嘆》等20部優秀作品,將於近期由國家出版社正式出版(附VCD光盤)。

呂痴對民族音樂的執著,早已如醉如痴。他自幼酷愛音樂藝術,八歲始隨叔父學習二胡,勤奮學習,刻苦練琴,一拉起二胡,他就廢寢忘食,為此,母親常嘮叨:「這不成傻孩子了嗎?沒白天、黑夜的拉那玩藝,能當飯吃呀」。父親看孩子如此痴迷二胡,便給兒子取名為呂痴。

1972年初中畢業時,正值「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年代,於是呂痴響應黨的號召,下鄉到肇州縣育新農場,當了牧羊人。四年如一日,他每天早晨4點鐘就起床,先練一小時二胡,5點鐘就背起二胡,趕着羊群,直奔那距農場三公里遠的天然牧場。羊兒邊吃着青草,邊欣賞牧羊人那悠揚的琴聲。一天,他正拉的如醉如狂,羊兒卻跑沒了,當時可嚇壞了牧羊人,幸好對面的牧馬人趕着馬群把羊兒給沖了回來。不然,說不定會闖大禍呢!為此,農場指導員還扣了他一整天的工分(錢)。就這樣,羊兒陪伴着牧羊人共度過了整整四個春秋。

1974年從省城哈爾濱歌劇院下放到肇州縣新福鄉插隊落戶的一批藝術家,其中有一位是中央實驗歌劇院的指揮家卓明理先生,呂痴如魚得水,如饑似渴的向卓先生請教,卓先生看出呂痴很有音樂天賦,就耐心地教他樂理、和聲、作曲、配器等音樂課程,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自70年代開始音樂創作,他一連投了15年稿,結果一首沒發,可他痴心不改,繼續把修改好的稿件(樂譜)一一投進那綠色的期望。他常說:「就憑我的痴心,總有一天會感動上帝的」。果然,15年(85年)後的一天,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來信通知他的《二胡敘事曲》將發表在《二胡高胡曲選》上。喜訊傳來,欣喜若狂,夫妻擁抱,大哭起來,當年僅四歲的小女孩,見爸爸媽媽都哭了,他也緊緊抱着爸爸的大腿,一家三口人哭成一團。妻子興奮的說:「天哪!十五年的心血總算沒白費呀!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哪!」

為儘快提高二胡演奏技藝,他又四處拜師求教,曾先後從師於黑龍江省歌舞團二胡演奏家王樹生、哈爾濱市歌劇院李中文及北京多位二胡名家,這使他更加刻苦練琴,致使琴技日漸純熟。1974年黑龍江電台首播他演奏的板胡曲《公社春來早》,爾後又連續多年播放他創作並演奏的二胡曲,1985年省台又為他錄製了專題音樂節目。1990年12月中央台首播他演奏的二胡曲《豐收樂》,1996年「綜藝大觀」節目播放了他的民樂作品排簫與樂隊《求索》。

1985年《二胡敘事曲》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之後,上海音樂出版社又陸續發表其二胡、笛子獨奏曲。如今國內多家樂刊都先後約稿,一發不可收。繼1995年第一部專著《二胡獨奏曲》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之後,1998年又由香港華夏文化出版社出版其第二部專著《呂痴民族器樂作品精選》,收入他30首二胡、板胡、高胡、琵琶、嗩吶等民樂作品,在海內外民樂界引起關注。此外,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二胡曲集》(合訂本)、《中國二胡名曲薈萃》、《中國竹笛名曲薈萃》、《中國音樂主題辭典》等先後收入他30餘首作品。最近,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二胡考級教材》(第三套)又選入他兩首作品,南方出版社出版的《二胡名曲集》也收入了他的二胡作品。呂痴曾說過:「我的奮鬥目標是踏着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的足跡,創作出具有中國風格的民族器樂曲一百篇,我深信明天不是夢」。如今他已夢想成真。他現已在海內外發表民樂作品100多首。代表作品有二胡獨奏曲《呼蘭河》(獲第三屆全國民族管弦樂作品展播作品三等獎)、單樂章二胡協奏曲《關中詠嘆》等。除演奏、創作外,他還從事二胡教學工作。多年來,他為我國培養了一批二胡藝術人才。有眾多學生在全國二胡大賽中獲獎,有30多名學生先後考入全國各高等藝術院校,有眾多學生參加全國二胡考級並分別通過了8、9、10級。呂痴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二胡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民族樂器考級委員會考評專家。其小傳被收入《中國音樂家辭典》、《中國民族音樂家辭典》等多部辭書。我們期待着呂痴更多的優秀之作早日問世。

綜上所述:呂痴先生,是集二胡演奏家,二胡教育家,民樂作曲家於一身的「民族音樂家」。[1]

作者簡介

王連才,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手風琴學會會員,大慶音協,鋼琴,手風琴學會顧問,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黑龍江望奎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