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壁壘
關稅壁壘亦稱「關稅戰」。以高額關稅作為限制商品進口的一種措施。對外國商品徵收高額進口關稅,以提高其成本和削弱其競爭能力,從而達到限制這些商品進口,保護本國產品在國內市場上競爭優勢的目的。因其像高牆壁壘一樣把國外商品擋在牆外,從而把國內市場保護起來,故名。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時期,各國普遍高築關稅壁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主持下,經過多次談判,關稅水平已大幅度下降,但關稅壁壘仍不失為資本主義國家貿易戰的重要武器之一。在某些情況下,關稅壁壘也是迫使對方國家降低關稅的有力手段。
貿易政策與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階段是一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反應。一國在世界貿易中的競爭地位,以及在世界貿易中的參與程度,最終是以其生產力發展水平為基礎的。
貿易政策的選擇同樣也必須與其生產力水平相適應,運用合理才能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反之則會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使本國與世界發展水平差距拉大。
貿易政策目標
經濟增長目標:至少關稅收入增加 生產力發展目標:開發潛在的國際競爭優勢,提高生產能力 外部均衡目標: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的手段包括外匯管制、多重匯率、外匯貶值、配額及關稅等。 經濟穩定目標:維持國內外本國商品的價格 國際貿易政策演變
15世紀到17世紀:重商主義 18世紀到19世紀:自由貿易政策與保護貿易政策並存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超保護貿易政策 二戰結束後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貿易自由化與新貿易保護抬頭 20世紀80年代中期後至今:協調貿易政策 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進出口公平貿易政策
國際貿易壁壘的含義及性質
國際貿易壁壘是指存在於國家之間,旨在對本國產業、技術和經濟發展實施保護,而對外國產品進口實施某種程度限制的關稅壁壘與非關稅壁壘政策措施的總稱。 貿易政策與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階段與貿易政策選擇
經濟發展階段是一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反應。一國在世界貿易中的競爭地位,以及在世界貿易中的參與程度,最終是以其生產力發展水平為基礎的。
貿易政策的選擇同樣也必須與其生產力水平相適應,運用合理才能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反之則會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使本國與世界發展水平差距拉大。
貿易政策目標
經濟增長目標:至少關稅收入增加 生產力發展目標:開發潛在的國際競爭優勢,提高生產能力 外部均衡目標: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的手段包括外匯管制、多重匯率、外匯貶值、配額及關稅等。 經濟穩定目標:維持國內外本國商品的價格
國際貿易政策演變
15世紀到17世紀:重商主義 18世紀到19世紀:自由貿易政策與保護貿易政策並存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超保護貿易政策 二戰結束後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貿易自由化與新貿易保護抬頭 20世紀80年代中期後至今:協調貿易政策 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進出口公平貿易政策
國際貿易壁壘的含義及性質
國際貿易壁壘是指存在於國家之間,旨在對本國產業、技術和經濟發展實施保護,而對外國產品進口實施某種程度限制的關稅壁壘與非關稅壁壘政策措施的總稱。 保護性 收入性 雙邊(多邊)性 波及性 報復與反報復性 交叉性、複合性與可變動性 對經濟的扭曲性 對經濟的調節性 我國對貿易壁壘的認定
關稅壁壘措施及其分類
進口稅 出口稅 過境稅 按徵稅目的分
財政關稅 保護關稅 收入再分配關稅 按徵稅計量標準分 從量稅 從價稅 混合稅 滑准稅 按照差別待遇和特定的情況分類 進口附加稅 差價稅 特惠稅 普惠稅 海關稅則
又稱關稅稅則,是一國對進口商品計征關稅的規章和對進口、出口的應稅商品與免稅商品加以系統分類的一覽表。一般包括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