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具圓復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具圓復詩》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三筆》卷十二。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共《五筆》,74卷,1220則。其中,《容齋隨筆》16卷,329則;《容齋續筆》16卷,249則;《容齋三筆》16卷,248則;《容齋四筆》16卷,259則;《容齋五筆》10卷,135則。據作者自述,《容齋隨筆》寫作時間逾經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覽群書、經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原文

吳僧法具,字圓復,有能詩聲,予乃紀之於《夷堅志》中,殊為不類。比於福州僧智恢處,見其詩藁一紙,字體效王荊公。其《送僧》一篇云:「灘聲嘈嘈雜雨聲,舍北舍南春水平。拄杖穿花出門去,五湖風浪白鷗輕。」《送翁士特》云:「朝入羊腸暮鹿頭,十三官驛是荊州。具車秣馬曉將發,寒燭燒殘語未休。」《竹軒》云:「老竹排檐誰手種,山日未斜寒翠重。六月散發葉底眠,冷雨斜風頻入夢。冬雕峰木雪鎬廬,落眼青青卻笑渠。花時吹筍排林上,吳州還見《竹溪圖》。」《和子蒼三馬圖》云:「從來畫馬稱神妙,至今只說江都王。將軍曹霸實季仲,沙苑丞相猶諸郎。龍眠居士善畫馬,獨與二子遙相望。兩馬駢立真驌驦,一馬脫去仍騰驤。浣花老人今已亡,嗚呼三馬誰平章!飽知畫肉亦畫骨,妙處不減黃無雙。」又一篇云:「燒燈過了客思家,獨立衡門數瞑鴉。燕子未歸梅落盡,小窗明月屬梨花。」皆可咀嚼也。吳門僧惟茂,住天台山一禪剎,喜其旦暮見山,作絕句曰:「四面峰巒翠入雲,一溪流水漱山根。老僧只恐山移去,日午先教掩寺門。」甚有詩家風旨,而或者謂山若欲去,豈容人掩住?蓋吳人痴呆習氣也,其說可謂不知音。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3]。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視頻

具圓復詩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在中國古籍山海經 水經注 夷堅志中 殭屍是這樣描述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