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內丘縣第二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內丘縣第二中學(內丘二中)是邢台市標準化初中,始建於1980年,是一所全日制初級中學。學校占地120畝,建築面積27000m,現有42個教學班,2200餘名學生,教師165人。

學校配置

內丘二中以「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為學生一生幸福負責」為辦學理念,把「創建邢台市精品學校」作為奮鬥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1],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使教育教學取得優異成績。學校建有高標準的校園網,所有教室配備微機、投影儀和實物展示台,實現多媒體教學、電子化辦公,極大地提高了辦學水平。多年來我校升入內丘中學公助生人數占全縣公助生總數的近一半,並多次囊括縣中考狀元和單科第一名。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學生個性,為每個孩子開啟一扇成功之門,學校成立了文學社、廣播站、書法班、器樂班、太極拳和乒乓球興趣班,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學校榮譽

內丘二中相繼榮獲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河北省「德育示範性學校[2]」、「依法治校示範性學校」、「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學校」、「示範家長學校」、「綠色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邢台市「 校園文化建設示範校」、「教育科研先導型實驗學校」、「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科技教育示範學校」、「文明校園」等多項榮譽稱號。連年被內丘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單位」。

學校師資

內丘二中注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湧現了一批先進人物,包括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張銀青老師,熱心助學的趙春花 老師,退而不休勞而無怨的張合曉老師,還有15歲就能撐起一個家的尹立強 同學。

內丘縣

內丘縣,隸屬於河北省邢台市,位於河北西南部,太行山東麓,總面積788平方公里,轄5鎮4鄉,309個行政村,人口約30萬,縣政府駐地內丘鎮,是邢台一城五星城市圈組團發展城鎮。

內丘是「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先後被評為「中國邢窯文化之鄉」「中國邢窯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國扁鵲文化之鄉」「中國扁鵲文化研究中心」。

內丘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石武高鐵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107國道邢石大道和平涉線縱貫南北,省級公路隆昔路橫穿東西 。2018年12月13日,內丘縣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地方文化

歷史文化

內丘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享譽扁鵲文化之鄉、邢窯文化之鄉美稱。是夏時先商王「邵明居砥石」所在地,商周「邢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春秋戰國神醫扁鵲學醫、行醫、採藥,趙簡子賜田、食邑之地;是復興趙氏之義士程嬰嫡孫,諸子百家程本(字子華)講學遷居處;是秦漢交替趙王張耳屯軍處,漢庭一代諍臣馮唐祖籍,孝悌典範郭巨獲金地;是三國黑山軍駐守的大本營,十六國時期後趙謀士張賓故里;是邢窯瓷器燒制發祥地,創最早官窯先例;是明長城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名的鶴度嶺、錦繡堂等關隘;是抗日戰爭時期太行抗日根據地之一,楊秀峰創建八路軍冀西遊擊隊的誕生地。

全縣不可移動文物點191處。其中不同時期的古文化遺址113處,古墓葬33處,古建築40處,近現代重要遺蹟及代表性建築5處,革命文物3處。經篩選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邢窯遺址、扁鵲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鶴度嶺長城、韓厥墓、王交台牛王廟戲樓、千佛閣、內丘宋代家族墓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張賓墓、道觀碑、且停寺、張奪遺址、張奪墓群、程本墓、東嶽廟、白鹿角四合院、藥王廟),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館藏文物487件。邢窯遺址28處。分布範圍大、跨越時代長。歷年來發掘出土瓷片及窯具標本約30萬件。2013年4月9日,內丘邢窯遺址發掘項目榮獲「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視頻

內丘縣第二中學 相關視頻

內丘第二中學初三
403內丘二中衝刺中考

參考文獻